很久沒有給你寫信了。因為這裡時局動蕩,所以我想拿出日記記上幾頁。人們的思想正在醞釀著一場暴風驟雨。
9月19日。傳教士在濠州遇到了麻煩。這時我們還在西山。你叔叔已經回北京城去了。
9月20日。隨著局勢動蕩的謠言從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你叔叔認為我們最好回到公使館總部去,待在那裡才是最明智的。
9月23日。我們從西山搬回北京。這一天慈禧重新聽政。外面紛紛傳言說皇帝病了,而且將不久於人世。也許在密不透風的紫禁城裡,暴風雨已經來臨。此時外面的一切依然平靜,秩序井然。
9月26日。今天凌晨4點六個中國人被砍了頭,據說他們是當今皇帝的朋友。有謠言說皇帝原打算囚禁並處死慈禧太后,可是太后得知了他的陰謀,強迫他頒布詔書,同意與太后共同執政。當初是慈禧太后讓他成為皇帝的,關鍵時刻,他仍然需要太后的幫助。
9月29日。皇帝曾試圖逃走,在他走到皇宮圍牆邊時被帶了回去,囚禁在宮內的一個小島上。許多與我們西方機構和設置打交道的中國人都已逃離北京,或者找個地方躲起來。實際情況似乎是皇帝和他的幕僚們準備採納一些西方思想,同時想廢除部分悠久的傳統,甚至想要終止慈禧太后的執政。
原本早就打算開設的京師大學堂卻一拖再拖。在這所大學里,美國傳教士丁韙良是西方學院的院長,一名中國人是東方學院的院長。丁韙良說這所學校是一定會開辦的,今年的11月份至少會開設其中的一部分。顯然負責的官員之間還存在很多疑問和不信任。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大的危險正在降臨。
9月30日。在從火車站回來的路上,一些外國人受到暴民的襲擊,另有一些使館工作人員和傳教士也遇到了麻煩。儘管傳教士們會說中文,但他們的抗議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於是他們去警察局尋求保護,得到的答覆卻是:「你們處在我們的轄區之外,因此我們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從警察局出來,他們乘坐馬車和轎子,並選擇了另一條路線,希望可以避開人們的視線。可是暴民們一看到轎子將叫喊著奔過來,手裡還拿著石頭,棍棒和土塊,轎夫扔下轎子就跑。結果,一位先生折斷了兩根肋骨,其他人雖被扯破了衣服,好在沒有人受重傷,但轎子都被砸壞了。你叔叔聽說此事後,立刻與總理衙門和警察局交涉,要求得到他們的保護。接著他又去了教堂,所有的傳教士都已經回來並安全地待在自己的住處。不久,我們又聽說其他外國人受到襲擊,所幸沒有人被殺。於是外國使節團立刻召開會議,與會者對於目前的情形會發展到什麼地步都感到難以判斷,他們憂心忡忡。冬季即將來臨,冰封的季節更不利於北京城和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繫。大使們不希望做任何可能破壞與中國友好關係的事情。
英國,俄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和美國公使都要求本國政府出兵保護公使館,請求很快得到批准。這次暴亂是針對所有外國人的,暴民們高喊著「該死的外國佬!」「殺了他們!」「殺了外國人!」總理衙門傳話給你叔叔,說他們會保護我們。
10月1日。今天僅有一些騷亂。最近有三個節日,這似乎也成為導致暴亂氣氛高漲的原因。
謠言四處流傳,「皇帝被毒死了」「皇上病得很重很重」「皇上仍然和慈禧太后共同執政」「皇上被囚禁了」等等。公眾根本無法判斷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因為一切都發生在紫禁城裡。
10月5日。現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的海軍士兵已經抵達天津,他們荷槍實彈,即將登上火車開赴北京。但是士兵們又被命令離開火車,否則火車就不發車,因此部隊最終沒能到達北京。這時又有消息稱慈禧太后懷疑她的14位太監不忠心,下令勒斃了其中四人。
10月6日。海軍士兵還沒有到達。傳言說中國人希望火車先運送中國軍隊,然後外國軍隊才可以進入北京。現在普通老百姓也了解到皇上親近西方思想,而且正迅速採納那些想法。他們還得知西方國家來中國是為了瓜分中國土地。這一切使得中國人希望把所有的外國人都趕出他們的國家。人們認為慈禧太后是個意志堅決的人。
10月7日。英國,俄國和德國的海軍士兵在中國官員的護送下從天津出發,現在已經到達東交民巷租界區,這些士兵分別駐紮在各自公使館的大院內。外國部隊在一個國家的首都駐兵真是一個罕見而可悲的景象。我們能真正意識到這種情形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嗎?
10月8日。據報告,慈禧太后又下令砍了幾個太監的頭,因為她懷疑他們不忠心。
10月13日。我們又聽到更多關於皇上的傳言。有人說他已經死了,也有人說他還活著。空氣中到處瀰漫著不滿和困惑。表面上清政府的統治風平浪靜,但很多人認為慈禧太后這次真的受到了驚嚇。
10月15日。從華盛頓傳來消息說正在那裡訪問的中國外交大臣宣稱皇帝和太后正在共同執政而且關係融洽,而我們在北京的人都知道情況不是這樣的。另一封來自華盛頓的電報通知我們我們美國艦隊正在來華的路上,他們上來保護美國公使館的。
10月16日。外面謠傳一些太監由於未經批准擅自gei囚禁中的皇帝送衣服,被處死了。
10月18日。慈禧太後下令請一些外國醫生給皇帝看吧病,希望能夠診斷出病因。法國公使館的醫生被選中,他由一位法語翻譯陪同前往。診療的過程中慈禧太后和其他一些人也都在場,醫生說皇帝的身體沒什麼大礙。這平息了近期有關皇帝行蹤和狀況的傳言。
10月23日。又出現了更大的麻煩。負責督建新鐵路的外籍巡查員遭到攻擊,其中三人受傷。施暴者是來自內地前往北京接受閱兵的中國軍人。在我們周圍也有這樣的中國軍隊,其中一些人還帶著銃。這是一種體積較大的舊式武器,需要兩個人才能扛起來。
11月5日。美國海軍上尉達頓帶領18名海軍士兵和格林炮,在中國官員的陪同下穿過京城的大街小巷,抵達美國公使館大院。為了完成這一特殊使命,海軍士兵們經過精挑細選。他們不僅相貌英俊,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們來說,他們可是家鄉的親人啊!海軍士兵們住在公使館的四個房間里,指揮官在辦公樓里有一間辦公室。其實公使館內的各種建築之間靠的很近,可不管怎麼說這個冬天也只有在這兒度過了。
11月8日。海軍士兵們不分晝夜,盡心儘力保護著我們,機智敏捷地完成各類任務。他們紀律嚴明,服從命令,令我欽佩不已。
有人出了個主意,讓來自八個國家保護公使館的士兵們合個影。於是他們全都聚集到英國公使館里。美國海軍士兵去的時候還帶了星條旗,而其他國家的軍人都沒帶。八個不同國家的士兵劃定站立的地方,美國軍人站在中間,你看見照片上揮舞旗子的人了嗎?事後那位美國軍官說:在場的人都沒有反對拿國旗,我當然也不會反對。如果不讓軍人們拿國旗,會很傷他們的心的。」想想看,你見過這樣一張照片么,八個國家的軍人能夠友好地肩並肩地站在異國的土地上。那麼,你就看看這張照片,好好看看吧!
11月24日。這是我們在中國度過的第一個感恩節。以往,在京的美國人總是在美國公使館里慶祝這個全國性的節日。所有的美國傳教士和其他一些美國人都應邀來到公使館和公使及其家人一起過節。上午11點鐘,大約有70人一起唱起讚美詩,並且聆聽了衛理公會的劉海瀾教士所做的愛國訓誡。儘管劉海瀾來華已有30年並且一直勤勤懇懇地工作,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熱愛自己的國家,依然與他的美國同胞保持著緊密聯繫,依然關心美國的國內大事。下午一點,56個美國人在我們家裡共進了感恩節午餐。我們的房間在感恩節期間被裝飾得異常漂亮,盆景,盆花,瓶花笑迎各方來賓。幾面大幅的美國國旗在所有的裝飾中格外醒目。在美國國內時我們喜愛國旗,到了海外我們更是把它看成神聖的東西。在公使館大門口掛著一面星條旗,它一天到晚隨風起舞,彷彿在向世人宣告它象徵著庇護,和平和善意。我們向遠在大洋彼岸的我們的親人,我們的總統,我們的國家表達祝福;我們高唱著讚美詩和愛國歌曲,愛意在空中久久回蕩,它將插上愛的翅膀,踏上漫長的旅程,很快到達他的目的地。出於對這個美國節日的尊敬,這一天,其他公使館按照慣例也都升起國旗,讓它們隨風飄揚,走到夕陽西下。
發生了一件事情給這樣的好日子籠罩上一層陰影。我們的海軍士兵聚在一個房間里參加感恩節活動,可是慶祝儀式還沒有正式開始,就有人輕聲告訴康格先生有一名士兵患了天花。他住在我們大院里,和其他士兵也都有過接觸。出於禮貌,這些士兵全都退出了慶祝儀式。康格先生認為最好把實情告訴各位來賓,所有的傳教士異口同聲的說:「你這樣說不會嚇倒我們,我們這一生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天花病例。」
我們請來醫生給那位士兵看病,並很快把他轉到南堂天主教醫院。他的戰友們毫無畏懼地支持著他,小心地為他準備躺椅,幫他掖好被子。在醫院正式收下他之前,他們一直悉心地照顧她。
11月25日。公使館為美國海軍士兵們準備了其他一些建議住處,雖然在公使館外,但緊靠著公使館。
12月16日。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日子!我們的一名海軍士兵在南堂天主教醫院死於天花。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這家醫院,在我們處於危難的時候,它敞開大門,收下並精心救治我們士兵中的多起天花病例。
12月17日。今天,我們將病逝的士兵安葬在城外的英國墓地里。帶著善良真誠的朋友們的各種讚譽,他將長眠於此。他的戰友們正在為他準備一塊刻有他生平事迹的大理石墓碑。我們都為他的離世悲痛不已 .
==========
威廉·亞歷山大·帕森斯·馬丁(英語: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年4月10日—1916年12月17日),漢名丁韙良,字冠西,美北長老會派至中國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62年(1850年-1916年,期間有4年時間不在中國),曾長期擔任中國著名教育機構北京同文館的負責人,是當時的「中國通」。1898年起任被清朝皇帝任命為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也就是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劉海瀾(Hiram Harrison Lowry,1843年5月29日—1924年)是美以美會在華傳教士。
1843年,劉海瀾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曾斯維爾。1867年,劉海瀾受美以美會差遣,到達中國福州。1868年6月,美以美會差會派遣麥利和、劉海瀾2位傳教士從福州前往北京,開闢華北宣教區。[1]1869年,劉海瀾牧師在北京開始宣教工作,奠定該會華北傳教區的基礎。1871年,美以美會在崇文門內孝順衚衕購買民房,建立該會在北京的第一所教堂,亞斯立堂,並創辦了匯文書院(燕京大學的源頭之一)。
1873年,一位山東肥城人王瑞符在北京美以美會信仰基督教,回鄉后帶領多人信仰耶穌。1874年,劉海瀾從北京出發,前往山東省肥城縣安駕庄傳教,建立美以美會在山東省的第一處教堂。
1900年6月,義和團進入北京,亞斯立堂和教會產業全部被焚燒,許多牧師、教友被屠殺,劉海瀾和其他教士及中國信徒匆忙避入東交民巷使館。事變平息后,1903年,美以美會獲得庚子賠款,擴大地產。1909年,重建亞斯立堂,並重建了匯文書院、慕貞書院。
1924年,劉海瀾在北京去世,享年81歲。
據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骨幹考證,其外孫為約翰·道布森(英語:John Lowry Dobson,1915年9月14日-2014年1月15日),美國天文學家,道布森望遠鏡的發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