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本島西邊,隔海有個不大不小風光依你的海島名叫佐渡,這裡的海鮮食物非常有名。若干年前,一名駐韓美軍叛逃跑到朝鮮,成家娶妻,後來跟美政府認罪,服刑后就定居在這個島上。那傢伙好象名叫詹寧斯。
歷史上,佐渡就有飆涵難馴的名聲,其中赫赫有名但你不一定知道的北一輝就在這裡出生長大,對家鄉的造反傳統引以為傲。他1883年出生,父親是賣清酒的商人. 本名北輝次郎,青少年時代他鑽研中國古籍著作,在14歲開始對社會主義產生興趣。1900 年發文抨擊以天皇為代表的國體制度, 認為天皇應該是人民的天皇,而不是相反。引起警方注意,之後他搬到東京,在早稻田大學旁聽,認識了不少有影響的早期日本社會主義者,但不久就不抱幻想了,因為他認為這個運動充滿了機會主義者。
1906年他經過一年的研究,出版了長達千頁的政治著作<國體論及純正社會主義>,他主張不受 外國影響也不遵循馬克思"自下而上" 的社會主義主張。他強調儒家思想自上而下的重要性,認為孟子是東方的柏拉圖,而柏拉圖的社會組織形式遠勝於馬克思的理論。他反對階級鬥爭式的社會主義, 因為已經過時,等等,這都是他在1906年以前在佐渡島時形成的思想。
他也受到中國革命的吸引,在1911年加入了宋教仁領導的同盟會,還身赴中國推翻清王朝協助。他的第二部著作 An Inform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支那革命外史) 對辛亥革命做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
北一輝同時也對右翼思想感興趣,主張日本向亞洲擴張,對俄國和朝鮮持強硬立場。1920年從中國離開時,他對中國革命及策略都相當失望。此後他加入了極端民族主義和泛亞主義組織,開展寫作和鼓吹的活動,逐漸成為二戰前日本右翼運動最重要的理論家和思想家。
他的前期日本國家和政治前途思想在1
。919年出版1923 再版的最後一部主要政治著作
An Outline Plan for the Reorganization of Japan (日本改造法案大綱 Nihon Kaizō Hōan Taikō?),中再次出現 。
這種民族/種族主義,自上而下的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加上一些精神教條,他號召用天皇的力量,開展社會正義,贏得人民擁戴,建立統一和自由的亞洲。這個主張被稱為"昭和維新",採取多種措施將一些戰略產業國有化,限制個人的財富,實行土地改革利於農民,總之使日本強大, 把亞洲人民從西方帝國主義的壓迫下解放出來 他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日本軍隊,尤其是帝國陸軍,這個派系參與了1936年的未遂政變,北一輝 因捲入其中而被逮捕受審后處決。
1973年日本知名導演至今仍健在的吉田 喜重 執導了反映了這次意圖促進"政改"的行動中北一輝及周圍人士的表現的影片<戒嚴令>,影片還作為最佳外語片參選片呈送46屆奧斯卡最佳電影評選,但沒有被接受為提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