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開始「拿捏」美帝
澤連斯基的這個邏輯能否真的拿捏美國?並不一定。
俄烏戰爭打了一年多,有兩個顯著變化:
一個是烏克蘭軍隊在進化,在北約的幫助下越來越強,
另一個是澤連斯基本人在進化,已經開始反過來拿捏美帝。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道,6月1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接受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警告美國:「如果烏克蘭輸了,如果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俄羅斯將會繼續向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等國挺進。他們將與某個北約成員國開戰,到那時,美國將不得不在北約解體或開戰之間作出選擇。」

澤連斯基這話很直白:如果烏克蘭在軍事上輸給俄羅斯,美國面前僅剩下「北約解體」和與俄直接開戰兩個選項。
這話聽起來就像是小弟在威脅大哥趕快給資源;但實際上更為複雜。
地球村吃瓜界,很多吃瓜群眾都認為,如果沒有美國帶領西方支持烏克蘭,那麼現在俄羅斯的軍隊很可能已經全面將其佔領了。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應該對美國恭恭敬敬、客客氣氣才對,就像韓國的尹錫悅。他怎麼敢反過頭拿捏美帝呢?
首先,澤連斯基這話是說給拜登政府聽的,意在催促拜登給更多支持。
眾所周知,烏克蘭就是拜登布的局。拜登上台執政這幾年,最大的政績就是通過俄烏戰爭拖住了俄羅斯、同時收割了歐洲。
往更深層次說,2013年爆發的烏克蘭顏色革命,就是拜登一手策劃的。正是那場顏色革命,導致了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被街頭運動暴力推翻;烏克蘭想要全面倒向西方。俄羅斯擔心自己在黑海方向的出海口被封堵,強行撕走了克里米亞。俄烏戰爭的種子就此埋下。
某種意義上來說,拜登一輩子的政治籌碼,主要集中在烏克蘭,所以拜登和烏克蘭其實是一損俱損。澤連斯基正是看準了這點,才敢不停地催促拜登給援助。現階段烏克蘭想要反攻,需要更多武器,尤其是F-16戰鬥機。

拜登還在扭扭捏捏,不給明確表態。雖然上個月,拜登改變了拒絕討論對烏提供F-16戰鬥機的立場,稱美國將支持建立一個「國際聯盟」,著手培訓烏克蘭飛行員駕駛美製F-16戰機。但也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兌現諾言。
所以澤連斯基需要刺激他一下,言下之意就是,趕緊給F-16。
其次,澤連斯基這話說給美國政壇聽。
美國的體制非常複雜,總統並沒有乾綱獨斷的權力,經常受到國會議員的羈絆。尤其是共和黨議員,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拜登無節制地援助烏克蘭。佛羅里達州州長、2024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羅恩·德桑蒂斯此前形容俄烏衝突是一場「領土爭端」,並主張美國不應該「進一步捲入」這場衝突。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去年秋季也曾警告說,共和黨議員佔多數的眾議院將不會在援烏支出上開出「空頭支票」。
對此澤連斯基面對NBC時又說了一段,「任何(美國總統)參選人或參議員,如果認為美國支持烏克蘭的代價太高,那麼他是否準備開戰、去戰鬥、把他的孩子送到烏克蘭?因為無論如何,如果北約介入,他們將不得不那麼做。」
澤連斯基相當於間接告訴美國的議員權貴,烏克蘭在替他們打仗,烏克蘭人在替美國擋住俄羅斯。如果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最好就繼續援助烏克蘭。
部分吃瓜群眾可能覺得,為啥烏克蘭輸了,美國就要面臨北約解體或親自參戰二選一的局面呢?按澤連斯基的解釋,「如果烏克蘭輸了,如果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俄羅斯將會繼續向波羅的海國家、波蘭等國挺進。他們將與某個北約成員國開戰,到那時,美國將不得不在北約解體或開戰之間作出選擇。」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都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憲章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對北約任何成員國的攻擊都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
至於俄羅斯會不會向北約成員開火,誰也說不清。反正這就是澤連斯基的邏輯。澤連斯基認為,烏克蘭敗了,俄羅斯就會去進攻北約成員國。
那麼澤連斯基的這個邏輯能否真的拿捏美國?並不一定。
答案1,俄羅斯現在並沒有表現出攻擊北約的真正苗頭。
雖然拉夫羅夫、梅德韋傑夫、卡德羅夫等人放過很多狠話,但現實中俄羅斯連北約支援烏克蘭的運輸通道都沒有破壞。這表明俄羅斯並不想和北約直接衝突。
現在俄羅斯的策略就是使勁錘烏克蘭。北約援助了新武器,俄羅斯錘烏克蘭。芬蘭加入了北約,俄羅斯也錘烏克蘭。烏克蘭發動反攻,俄羅斯還是錘烏克蘭。其實俄羅斯如果摧毀北約支援烏克蘭的運輸通道,俄烏戰爭的烈度會低很多。
俄羅斯不想和北約衝突,一方面北約戰爭機器確實強大,雙方打起來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俄羅斯還對西方抱有幻想,試圖在某個時間和解。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俄羅斯即便贏得了俄烏戰爭,也不見得會和北約開戰。
答案2,美國自身存在很多變數。
雖然拜登和烏克蘭有著一損俱損的關係,基本上會支持烏克蘭到最後。但拜登並不代表美國全部。考慮到2024年大選即將到來,拜登有可能輸。特朗普如果贏得了大選,他就會採取另一套策略。大家回顧一下2016年特朗普上任之後,第一時間就推翻了奧巴馬的全部策略。
特朗普和烏克蘭並沒有利益捆綁,對支持烏克蘭也不是特別看重。
此外,特朗普對北約的態度也很曖昧。特朗普執政那幾年,北約基本上是一盤散沙,以至於馬克龍好幾次說北約已經「腦死亡」。
所以如果特朗普贏得大選,大概率不會繼續大力砸錢,也不會被澤連斯那個美國將面對「北約解體或直接與俄羅斯開戰」的邏輯所左右。因為特朗普是商人思維,在他看來,投資就要有回報。美國在烏克蘭投入大量資源,用商人思維來看,盈利遙遙無期。
特朗普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代表了大量美國中下層白人群體。那些人其實不太關心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命運,只對自己的錢包感興趣。澤連斯基最擔心特朗普上台。
對於投資與收益的問題,澤連斯基也嘗試對美國人做出解釋。比方說去年底,澤連斯基在美國的國會演講時說了這樣一段話,「你的錢不是賑濟,不是做慈善,那是你們對全球安全和民主的投資」。他試圖把美國給烏克蘭的支援解釋為「對全球安全和民主的投資」。
澤連斯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巧妙地避開了投資有收益的問題,而是把投資和價值觀結合起來。投資了商業活動,那是實體,需要收益。投資價值觀,那是虛的,可能永遠都不會還回去。——這個邏輯,特朗普與支持者可能不認,但左派很吃這套;他們可能會像2020年一樣,因為不喜歡特朗普而給拜登投票。
縱觀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這一年多,澤連斯基進步還是挺大的。從早期的驚慌失措,到如今不僅正面硬剛俄羅斯,還能反手拿捏美帝。只能說殘酷的環境真的能磨鍊人,如果沒有被淘汰,就會加速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