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1)
http://***/s/blog_48b0011f0102vo9k.html「中國人的危機感從哪裡來?」 我剛剛讀了這篇文章。 作者開門見山引用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提出的人類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作者指出核心需求是安全需求。 中國人缺乏安全感主要原因是資源分配不均和一些自建國后連綿不斷的政治運動。
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就整天會害怕,焦慮感揮之不去。 這應該是社會制度和歷史造成人民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中國幾千年來社會資源都是掌握在當權者和富人手中,太多的人生活在社會底層,被剝削的階層。 民以食為天,資源分配不均直接影響吃飯的問題。幾千年來中國不斷的打仗和飢荒,天災人禍,首當其衝受害的是窮人,窮人挨餓沒辦法了就去搶富人,官府的糧食, 這樣就造成富人也沒有安全感了,導致人人缺乏安全感,直到今天。 窮人在中國沒有安全感,怕這個,拍那個,怕醫藥費不夠,怕錢包被偷。。。 而攜款逃命海外的貪官天天害怕被抓,也沒有安全感,在職的貪官擔心不知道啥時候被雙規。 反正人人缺乏安全感。
在加拿大生活,我從過農曆新年社區開Party這些活動中去觀察中國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在加拿大這個窮人的樂園生活, 理應是不怕挨餓的,最最不濟,還有食物銀行可以去領取食物。但那種焦慮感在部分中國人記憶中似乎是根深蒂固的。 在類似新年Pot Luck聚會這種場合,一些女人看到菜上來就呼兒喚女,兒子,女兒,趕快過來拿吃的! 怕一會就被「搶吃 」完,明明吃不完那麼多還是拚命往自己的碟子裝食物,不顧後面排隊的。 自駕游幾天,後備箱裝了能吃三個月的食物。 聽到有暴風雪要來襲,準備一隊人馬三個星期的糧草。而從吃的一端到另一端----廁紙大減價,買一屋,轉個身都難。 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當然也是無可厚非的,歷史原因。我只是觀察,不是批評。
March 3, 2016
文/劉小曼
隨筆 (2)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1) 如果你想偷懶, 搏彩而猜試題, 你猜不考的試題偏偏考了.
2) 你剛剛吃飽了麵包你朋友心血來潮來電話要請你吃烤鴨 .
3) 你一直以為你女朋友對你死心塌地, 一天你發現她早就給你顏色(green) 看.
4) 等你有錢了打算買房的時候樓價直線上升.
5) 你天天帶傘出門但卻不下雨, 有一天你不帶傘了卻被淋成落湯雞.
6) 你辛辛苦苦寫了一千多字的文字, 剛剛想起要存, 偏偏那一刻你電腦壞掉.
7) 你以為重要的東西不會丟, 偏偏就丟了
......
以下內容來自Google :
"墨菲定律主要內容: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句話迅速流傳。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論斷,亦稱莫非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
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40544.htm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rphy%27s_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