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感悟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感悟第二

作者:蘇小白  於 2017-1-4 08: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感悟<黃帝內經>》|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金匱真言論  感悟第二

 

 

經曰:

 

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藏;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這一節,是談季節病及其特點,並預防措施。

 

「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藏;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支。」

 

「故」,所以;「春氣」,春代指肝;氣,這裡的氣並非指八風之氣,而是指五風之氣,即致病的邪氣。春氣,即肝上受到了致病的邪氣。「病」,此段的病,多指病症,病的癥狀;「病在頭」,即癥狀在頭。上一節不是有「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嗎?怎麼到此,卻是「病在頭」呢?一是頭者,表示為最上部分,包括頸項;二是頭者,顛頂也,肝經達顛頂。肝上有病,其癥狀多表現於頸項與顛頂。「夏氣者」,代指心上受邪,「病在藏」,病症多表現在「藏」。此處「藏」與下邊「病在四支」之「四支」相呼應。「四支」,即四肢,代指身體四肢及外部;藏則指人體內部,是相對而言,胸部肋部不適痛疼,相對四肢來言,就指為內部了。「秋氣者,病在肩背」,就是肺上受到病氣,癥狀多表現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支」,就是腎上受到病氣,癥狀多表現在四肢。剛才我們談過,此處四支與藏相對言,代指人體四肢與外部,腎陽氣虛,表現就是全身發冷,尤以四肢為重。上一節不是言「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嗎,怎到此處卻言「病在四支」?這就是讀《內經》方法,要靈活,分層次,別病之輕重及側重點,還拿這一句來言,上一節「俞在腰股」是說房事過度,動了腎氣,一些人就表現為腰酸股痛了;這一節是言腎氣虛了,腎陽一虛,四肢就會發冷。因為腎陽總管一身之陽氣,四肢陽氣少,稍微一虛,就表現出來癥狀了。所以,《內經》上有些句子有異,那是更全面的表達,而不是矛盾。綜上,這一段的意思就很明了,即:所以肝上有病,癥狀多表現在頭;心上有病,癥狀多表現在藏;肺上有病,癥狀多表現肩背;腎上有病,癥狀多發於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

 

「病」,此段的病,多指病證,比如鼽衄、洞泄寒中、風瘧與痹厥,皆是病證,是一個證。

「善」,容易,易於之意。鼽衄(qiú nǜ),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證。胸脅,這是一個省語,指胸肋滿痛的病證。洞泄寒中,就是腹部受寒拉肚子。風瘧( nüè ),因感風邪而發的瘧疾。痹厥:即痹證與厥證,指肢體疼痛、四末失溫發冷之證。這一段的意思就是,所以春天容易得鼽衄病,仲夏容易得胸脅悶痛,長夏容易得洞泄寒中,秋天容易得風瘧,冬天容易得痹厥。若結合上下文意,也許有朋友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前文有「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而此處卻又講「春善病鼽衄」,我們已經知道所謂鼽衄是指流鼻涕,流鼻血,如果拘泥了來看,難道是指肝主流鼻涕、流鼻血嗎?乍一看會覺得奇怪。因為,根據經脈辯證,流鼻涕或血常常是與胃與大腸經有關。病在肝,怎麼會流鼻涕與流鼻血?這是為什麼?肝火上擾之故也。仲夏善病胸脅。這裡的原因當還是心之脈 ,循胸脅之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也不難理解,長夏主脾,濕氣盛,若太陰脾為寒濕所中,則會拉肚子的。秋善病風瘧。前邊《生氣通天論》我們已經解讀過了的,此處不再贅言。冬善病痹厥。則是因為冬病腎,腎陽總管一身之陽故。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冬不按蹺」。所謂「按蹺」之義,歷來眾說紛紜。王冰解之,按,為按摩,蹺,指導引。並說冬天不宜按摩導引,以免動陽氣。這,可謂一家之言也。依筆者意,「按」,即為按下;「蹺」,即為蹺起。「按蹺」,就是按下蹺起,這是房事的動作。冬不按蹺,就是說冬天不要過度做房事。古人本來娛樂活動就少,一到冬天,更是休息得早,夫妻同床,免不了要頻繁地做房事,冬天房事多,陽氣不藏,腎虛,則是一切病的緣由。那麼,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冬天房事不過度,腎不虛,到了春天肝火就不易上擾致鼻涕鼻血;若「春不病頸項」,就是說春天肝上沒病,木生火,心火就不會過旺,心火不過,則「仲夏不病胸脅」。火生土,若仲夏心火不過,則土氣平和,脾氣就不易受傷,那麼長夏就不會引起洞泄寒中。土生金,今脾氣平和,金則不過,金氣和,秋天就不會產生風瘧。金生水,秋氣平和,則水氣不過,腎主水,今腎氣和,則不會因腎氣虛,腎陽虛導致痹與厥證了。「飧泄而汗出也。」這六字,疑為衍文。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這一段,是順承上段而來,「精」者,腎之精也,為先天之本,故曰「身之本也」。「藏於精者,春不病溫」。這八字,是從正面來論說養生保健之道的,即:冬藏於精,則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這十字,則是從反面來言養生保健之道的,即:若夏暑汗不出,邪氣不隨汗而排出的話,秋天就易致風瘧。其間的邏輯還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從不同側面來談罷了。「此平人脈法也」。「平人」,指健康人;「脈」,脈象,脈動。「平人脈」,就是正常人、健康人的正常脈象,代指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法」,方法。這是一個省略了謂語的句子,此句意為,這就是(保持)人身體健康的方法。

 

2017/1/3,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3 04: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