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感悟第二

作者:苏小白  于 2017-1-4 08: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感悟<黄帝内经>》|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金匮真言论  感悟第二

 

 

经曰: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这一节,是谈季节病及其特点,并预防措施。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所以;“春气”,春代指肝;气,这里的气并非指八风之气,而是指五风之气,即致病的邪气。春气,即肝上受到了致病的邪气。“病”,此段的病,多指病症,病的症状;“病在头”,即症状在头。上一节不是有“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吗?怎么到此,却是“病在头”呢?一是头者,表示为最上部分,包括颈项;二是头者,颠顶也,肝经达颠顶。肝上有病,其症状多表现于颈项与颠顶。“夏气者”,代指心上受邪,“病在藏”,病症多表现在“藏”。此处“藏”与下边“病在四支”之“四支”相呼应。“四支”,即四肢,代指身体四肢及外部;藏则指人体内部,是相对而言,胸部肋部不适痛疼,相对四肢来言,就指为内部了。“秋气者,病在肩背”,就是肺上受到病气,症状多表现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就是肾上受到病气,症状多表现在四肢。刚才我们谈过,此处四支与藏相对言,代指人体四肢与外部,肾阳气虚,表现就是全身发冷,尤以四肢为重。上一节不是言“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吗,怎到此处却言“病在四支”?这就是读《内经》方法,要灵活,分层次,别病之轻重及侧重点,还拿这一句来言,上一节“俞在腰股”是说房事过度,动了肾气,一些人就表现为腰酸股痛了;这一节是言肾气虚了,肾阳一虚,四肢就会发冷。因为肾阳总管一身之阳气,四肢阳气少,稍微一虚,就表现出来症状了。所以,《内经》上有些句子有异,那是更全面的表达,而不是矛盾。综上,这一段的意思就很明了,即:所以肝上有病,症状多表现在头;心上有病,症状多表现在藏;肺上有病,症状多表现肩背;肾上有病,症状多发于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病”,此段的病,多指病证,比如鼽衄、洞泄寒中、风疟与痹厥,皆是病证,是一个证。

“善”,容易,易于之意。鼽衄(qiú nǜ),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证。胸胁,这是一个省语,指胸肋满痛的病证。洞泄寒中,就是腹部受寒拉肚子。风疟( nüè ),因感风邪而发的疟疾。痹厥:即痹证与厥证,指肢体疼痛、四末失温发冷之证。这一段的意思就是,所以春天容易得鼽衄病,仲夏容易得胸胁闷痛,长夏容易得洞泄寒中,秋天容易得风疟,冬天容易得痹厥。若结合上下文意,也许有朋友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前文有“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而此处却又讲“春善病鼽衄”,我们已经知道所谓鼽衄是指流鼻涕,流鼻血,如果拘泥了来看,难道是指肝主流鼻涕、流鼻血吗?乍一看会觉得奇怪。因为,根据经脉辩证,流鼻涕或血常常是与胃与大肠经有关。病在肝,怎么会流鼻涕与流鼻血?这是为什么?肝火上扰之故也。仲夏善病胸胁。这里的原因当还是心之脉 ,循胸胁之故。长夏善病洞泄寒中,也不难理解,长夏主脾,湿气盛,若太阴脾为寒湿所中,则会拉肚子的。秋善病风疟。前边《生气通天论》我们已经解读过了的,此处不再赘言。冬善病痹厥。则是因为冬病肾,肾阳总管一身之阳故。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冬不按跷”。所谓“按跷”之义,历来众说纷纭。王冰解之,按,为按摩,跷,指导引。并说冬天不宜按摩导引,以免动阳气。这,可谓一家之言也。依笔者意,“按”,即为按下;“跷”,即为跷起。“按跷”,就是按下跷起,这是房事的动作。冬不按跷,就是说冬天不要过度做房事。古人本来娱乐活动就少,一到冬天,更是休息得早,夫妻同床,免不了要频繁地做房事,冬天房事多,阳气不藏,肾虚,则是一切病的缘由。那么,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冬天房事不过度,肾不虚,到了春天肝火就不易上扰致鼻涕鼻血;若“春不病颈项”,就是说春天肝上没病,木生火,心火就不会过旺,心火不过,则“仲夏不病胸胁”。火生土,若仲夏心火不过,则土气平和,脾气就不易受伤,那么长夏就不会引起洞泄寒中。土生金,今脾气平和,金则不过,金气和,秋天就不会产生风疟。金生水,秋气平和,则水气不过,肾主水,今肾气和,则不会因肾气虚,肾阳虚导致痹与厥证了。“飧泄而汗出也。”这六字,疑为衍文。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这一段,是顺承上段而来,“精”者,肾之精也,为先天之本,故曰“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这八字,是从正面来论说养生保健之道的,即:冬藏于精,则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这十字,则是从反面来言养生保健之道的,即:若夏暑汗不出,邪气不随汗而排出的话,秋天就易致风疟。其间的逻辑还是一脉相承的,只是从不同侧面来谈罢了。“此平人脉法也”。“平人”,指健康人;“脉”,脉象,脉动。“平人脉”,就是正常人、健康人的正常脉象,代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法”,方法。这是一个省略了谓语的句子,此句意为,这就是(保持)人身体健康的方法。

 

2017/1/3,磨砚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13: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