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感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感悟第十一

作者:蘇小白  於 2016-12-17 03: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感悟&lt;黃帝內經&gt;》|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關鍵詞:黃帝內經

上古天真論  感悟第十一

 

 

經曰: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這一節,是黃帝談四種人,真人、至人、聖人與賢人之不同的道行層次。其排列順序是按修道高深不同的層次來的。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黃帝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真人。真人有什麼修為,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黃帝在下邊有描述——「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提」是提著,拎著;「挈」是攜帶,帶領。提挈天地,是創造天地。「把」,把持也;「握」,抓住也。把握陰陽,是掌控陰陽。既能創造天地,又能掌控陰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道為道生,在《內經》真人也!「道生一,一生二」,這樣的人,在中國傳統道家是「道生一」之「一」。在《內經》里,是上古的真人,《內經》是世俗的學科,其言真人者,在修道層面上來講,是得道之高人。料是實有其人的。這樣的人,「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肌肉如冰雪,綽約如處子,呼吸天地日月之精氣,超然世外而形神合一,體同於道,與道行和諧一致。明顧從德刻《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有云:「夫真人之身,隱見莫測,其為小也,入於無間,其為大也,遍於空境,其變化也,出入天地,內外莫見,跡順至真」。這樣的人,「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所以能長壽超越天地,沒有終時。這樣的人,是誰?「此其道生」。道生,即為為道生之「一」。「一」的概念,其層次要高於太極圖、陰陽魚。「一生二」,決不等同於「二合一」。「二合一」是陰陽自合,相安無事,是太極圖所示:陰陽合抱。「一」,則是至真至純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中古時代,世上還有至人,這些人「淳德全道」,即「以淳樸之德,全彼妙用之道」也。「德」,得也,心得,意志。「道」,世間大道也。也就是說,這些人的思想意志,行為方式,完全合乎世間大道流變。具體表現,即為「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陰陽者,天地,空間也;四時者,春夏秋冬,時間也,也就是與所處空間十分契合,也順應四季變化,不受世俗沾染,精神持盈,這樣就能「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八達」,八方。《庚桑楚》曰:「神全之人,不慮而通,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若天地然。又曰: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際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於我者,吾必盡知之。」與上古真人相較,至人不是「一」,而是「二合一」,即陰陽自和,和於陰陽之人。這樣的人,其性若太極之圖,陰陽相抱,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和合。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這一段,是說聖人。聖人與至人相較,就是多了一份人間世里的「煩惱」,前二類人皆是遠離塵間的「神仙」,聖人是人間的高人。為什麼?因為這類人已有了「感情」。有「恚嗔之心」,即為世人;無有這心,便是世間聖人。下邊連續幾句,是無恚嗔之心的具體表現。因此,毫不誇張地說,世人諸病皆源於情志而生。人,沒有情志是何其難也!這是人的組織結構所導致的。人有五臟,五臟應五行;人有六腑,天地有六合,六腑應六合。其間運行完全合轍,何其難也!稍一不和,情志不爽,違和則疾。怎麼才能不違和呢?黃帝告訴我們,要「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說白了,還是要教人不要有那麼多爭勝心,要知足常樂,不胡思亂想,安於天命,不操勞過度。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賢人比起聖人來講,更多了一層煩惱。聖人體從陽陰,心和人事;賢人呢不但有那些——「法則天地,像似日月」而且還是「辨列星辰」!什麼叫「辨列星辰」?天上的星星地上的人,「星」者,眾星也;「辰」者,北辰也。說明「賢人」已深陷世間人情事故、權利爭鬥之中了。因為他要「辨識星辰」!合乎世間禮法、講究人間人倫,要處理好人間複雜棘手的矛盾。賢人是名利場中的人,但賢人之所以賢,在於他能明白位置(辨識星辰,知道誰是君,哪個是民),擺正心態(逆從陰陽),不能適應潮流(分別四時),這樣的人,雖然身陷複雜多變的矛盾糾纏之中,其心態做法也頗合乎於上古得道之人,那麼他的壽命也會很長的。

 

總之,上古天真論這一篇論文,講了道儒思想,重點言道,教人養生,人有「七七八八」之生命節律,這是一個人的局限,人要遵循之,此為「內方」;但同時也說若修道練心,人的壽命也可以很長,並以「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四種人來給我們樹立榜樣,其命數可長達無終時,此為「外圓」。起篇以黃帝事起,結篇以賢人事結,黃帝與賢人皆是世俗間人,是世間大賢者,這又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在儒上,在入世方面,在仕途作為上,黃帝之成長經歷是個「範圍」,是個「局限」,我們世人不可能有黃帝「生而神靈」那般的天資,這是一個框架,一個「方」,然而文尾之賢人修為則是「圓」,我們世人可以在修心上無限去接近之。這一寫作方法,也是體現了中華文化之妙。再者,起筆言儒,中間言道,后又結儒。自覺不自覺地也是言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一生,在世尊儒,養生重道。道煉人身,儒治人病。人一出生,既有媽媽之精,也有爸爸之精,男左女右,女孩像爸,男子像媽,此皆為陰陽合和者也。陰陽相抱,即為道,也為人之肉身。人活世間,「食色性也」,要吃飯,要結婚,就要創造財富,要有所感情,人的生命活動若尊儒,就不會太苦痛,若苦痛就得病。世間之病,皆源於情志所生,哪怕一切外感、瘟疫,若正氣不虛,外邪也難侵擾,故情志病是一 切病之源頭也。儒治人病,頭腦產生苦痛,創造物質文明;道養人命,生殖製造快樂,延續生命。故,儒重君臣秩序,道重養正氣護肝腎。祖國醫學,以道儒為基礎,始信也!

 

 

2016/12/16,磨硯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楓樹下 2016-12-17 04:26
特喜歡這一段。
回復 蘇小白 2016-12-17 05:13
楓樹下: 特喜歡這一段。
謝楓兄雅賞、支持!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2-21 13:12
深刻見義。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