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音樂無國界的理解是,那些深情而動人的旋律的魅力可以影響大多數人類的情感,不分國界和種族。奇普里安。波隆貝司庫的《敘事曲》聽起來十分入心,加上對作曲家悲慘身世和不幸遭遇的的聯想,說它催人淚下也不過分。網上有人比喻它是中國的《梁祝》,而我個人覺得它的意境更接近於盲藝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傾訴著主人公的無盡深情和眷戀。。。百度這樣介紹這位作曲家和這首作品。。。
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Ciprian Porumbescu,1853-1883),羅馬尼亞作曲家、小提琴家。生於摩爾多瓦,自幼學習小提琴,對民間音樂有較深的研究。1879年曾赴維也納學習音樂,布魯克納是他的主要導師之一。回國后一直任中學音樂教員,1883年在貧病中去世,年僅三十歲。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有兩個國家都用他的樂曲作為國歌的天才藝術家,是一位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和年輕生命都獻給音樂藝術的奇才,也是一位不被西方承認和重視的「傑出的愛國主義音樂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羅馬尼亞民間風格和深刻的內涵。他曾積极參加羅馬尼亞爭取民族獨立的進步文化運動,被羅馬尼亞人民稱為「傑出的愛國主義音樂家」,是羅馬尼亞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羅馬尼亞新國歌就出自他的手筆。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提琴獨奏曲《敘事曲》、輕歌劇《新月》、愛國歌曲《聯合之歌》、《羅馬尼亞人的心》、《三色旗》等。
小提琴獨奏曲《敘事曲》是奇普里安 波隆貝斯庫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面對著地中海,懷著對失去祖國、失去家園、失去心上人、失去生命(肺結核晚期)的交織悲憤,創作了這支曲子。樂曲深情婑婉,音 樂哀怨纏綿,如泣如訴,聽之使人心潮激蕩,熱淚盈眶。這支曲子,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沒有膚色,沒有偏見,沒有歧視,其對祖國、對家園、對心上人、對生命 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深深眷戀,在這支曲中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展現。1977年,隨著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羅馬尼亞傳記電影《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一進入中國,該曲便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樂曲。人們稱譽這部影片為「外國的《紅樓夢》」,同時也稱《敘事曲》為「羅馬尼亞的《梁祝》。」
羅馬尼亞女提琴演奏家Clara Cernat演奏。。。
Porumbescu Balada by Clara Cernat and Thierry Huillet
另外一位羅馬尼亞演奏家的版本。。。
Ion Voicu - Balada de Ciprian Porumbescu (Ballad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再請您感受盲藝人的《二泉映月》,由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演奏,您是否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