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不算長,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相比簡直不算什麼。但美國人的懷舊心情和收集並保護其「古老」歷史的努力和精神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在我去過的許多大都小鎮,都可見到各式各樣的博物館或展覽館,對了解學習當地歷史文化風情很有益處。
在我經常到過的密省小鎮Greenville里,也有多處博物館。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曾提到過幾處,
機場博物館: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52926/article-260506.html
大洪水博物館: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52926/article-260154.html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下面這個,Greenville
History Museum。

該博物館坐落在該市的中心地帶,平常是不對外開的,是一個私人收藏品的博物館。主人叫Ben N.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裡面沒有人,按了門鈴沒動靜,推開旁邊的門進去問,人家告訴我Ben可能今天有事先走了,給我寫了個他的電話號碼。我第二天下班前給Ben打通了電話,說明來意,很想去看那個博物館,他很熱情說歡迎前來。
Ben個子高高,看模樣六七十歲左右,頭髮和兩鬢都已花白,笑容可鞠。他開門迎我進去,互致問候之後,我說我來這裡公差,想了解和學習些該地的歷史文化。他說Welcome!隨便看,有問題就問他。我打量了這個museum,這其實是個以前的民房吧,前廳很大,後邊有5-6間屋子,主人收集的各式各樣的物品擺滿了每一個角落,真是玲琅滿目,但還是按分門別類地擺放的。
我看到好幾個厚厚的Binders,標著Greenville Chinese。我就坐下來翻開慢慢細看,真是許許多多的珍貴的收集,有1900s年間的房屋地契,人口普查記錄等顯示了華人的蹤跡,舊報紙上面登的以前華人在那裡的生活情況,當年華人遭受白人歧視的證據。還有幾本華人後代近年來寫的書,回憶了他們父輩們早年的生活經歷。詳細的相關內容我會集中精力寫兩篇文章。
Ben告訴我這是個人收藏,所有的展品都可以看可以摸,但不能拍照。我和他聊天,得知他是當地的房地產商,這些收藏是他的業餘愛好。他收集到的東西真是多,許多許多的東西我都沒見過:
舉幾個例子吧,在後面一間小屋裡,牆上掛了一把很大的算盤。我小時候上學也曾學過打算盤,「三下五除二」、「三一三上一」、「懸珠」之類的也曾練的挺溜,一般的算盤就是13排。這個大算盤我數了數有38排之多!我問Ben,他說是個日本的算盤。
再舉個例子吧,美國這裡的學生每年都照像留影,孩子們拿回家的Yearbook上面有每個人的單人照再拼在一頁上,照片小小的。在Ben的收藏中,有好幾面牆上貼滿了大約3寸大小的每年高中畢業生的照片,看著很是壯觀的。
還有些展品諸如一台古老的包卷Tamale的機器,Ben給我show了一下,仍然work。1927年的大洪水給當地曾帶來極大的災難,有許多歷史照片記載了這一時刻,有一發黃的照片上是兩隻老鼠,拚命的躲藏在一個樹洞里逃生,其中一隻老鼠極度驚慌恐懼的眼神,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大概我這輩子永遠都不會忘記了。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次我來這裡出差,時間允許的話我都會跟Ben打個招呼去看看他的博物館,每次都有新收穫、新驚喜。我告訴他,我想寫一些華人在當地的歷史和故事,他說他支持,也許以後我可以拍一些裡面的實物照片吧。
看著堆滿每一角落的collections,他真是花了許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關鍵是他的passion。也許對於大的museum,有些東西不算什麼,但在我眼裡都是沾滿泥土未經細琢的寶石。
下面的幾張照片來自別的museums。
曾生活在當地的土著人用來打獵的石箭。

紀念在二戰中被擊沉的美國海軍潛水艇GRUNION號的紀念鍾。

是的,看看各地的博物館,無論大小,都有一種欣喜和收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