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要不要托底樓市中央與地方政府矛盾公開化最終老百姓倒霉

作者:bobzhou  於 2023-1-11 23: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要不要托底樓市中央與地方政府矛盾公開化最終老百姓倒霉

要不要托底樓市,中央與地方政府矛盾公開化,關鍵是讓不讓地方的城投公司再拿地。

城投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等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並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根據業務性質的不同,可將城投公司的業務分為公益性業務、准公益性業務和經營性業務。

要問現在誰還在托底樓市,毫無疑問就是地方城投。要知道過去的9個月里,拿地金額前一百的企業中,城投、平台類公司數量佔比49%,毫不誇張的說,地方城投撐起了大半個土地市場。
而最近中央出台的一則通知,卻明確指出了:

「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

為什麼現在要出台這一通知,這是意味著未來城投公司拿地,有可能會被叫停。

我們先來關注一個現象,也是今年土拍市場上發生的一個轉折。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這一兩年城投拿地能有多瘋狂:

2021年集中供地以來,土拍熱度高開低走,從各批次拿地企業也可見一斑,大量民企「消失」,甚至品牌房企的拿地意願都在不斷減弱。

最直觀的,就是近兩年各城投公司的拿地佔比。

總體來看,城投類公司在集中供地以來,22城總拿地金額近9000億元,佔總金額的28%,拿地幅數超過1000幅,佔總幅數的38%。

而這一現象在2021年的第三批次供地中,更是直接達到頂峰,城投拿地佔比超過四成。這也就意味著,自去年以來,全國每10塊地就有4塊是城投公司拿的。

城投公司幹得怎樣呢,看看例子就清楚了。

各地政府控制的『城投公司』負債已經佔全國政府總負債的一半。


最近的新聞,貴州省遵義市最大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遵義道橋建設12月30日宣布,進行銀行貸款重組工作,重組債務規模為人民幣155.94億元,重組后銀行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前十年付息不還本,后十年分期還本。

網上有文章指出,遵義道橋重組債務的根本原因是遵義市無效政府投資過多,直接原因則是今年以來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導致付息壓力劇增。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遵義道橋提出這樣的貸款重組條件,是通過債委會壓下來,銀行不得不通過。還有人說,在經濟實力較弱的地區,城投公司貸款展期並不鮮見,但20年這麼長的,前所未有。



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採訪時表示,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誰家的孩子誰抱走」。

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分類推進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推動形成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

這話基本上就差點名了。沒錯,說的就是你,城投公司。

現在國內,城投公司是一種超脫自然法則的存在:

你說它是政府的平台吧,其實不算,它最多只是企業編製,有限責任公司,只承擔註冊資本內的損失;

你說它是一般的融資平台吧,但它卻有政府背景,拿來的錢基本都進了政府的口袋;它用了政府的信用,為政府做事,但是長期以來卻不屬於政府編製。


比如談到中國政府負債的時候,公開數據只會顯示中央和地方的債務總和是59萬億,負債率不到50%,遠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標準。

但是如果你再把各地城投公司的負債一起算上,2021年中國城投公司有息債務餘額高達56萬億,那麼2022年怎麼算都超過60萬億了。

那麼兩者相加的話,中國的總負債率超過120萬億,負債率100%,超過了GDP一年的總和。

但是城投公司的債務,從始至終就沒算進過表內負債。

這次財政部再次強調,意味著中央大概率是不承認城投債是地方債,這一切都是企業的自主行為,如果城投公司負債纍纍無法運作,那麼破產清算就是市場化的一部分。

讓地方自己去處理,中央不做兜底行為。

只是地方能怎麼處理?

地方有錢的話,還會讓這些城投公司違約或者破產么?

這就引申出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中央兜底,會怎麼兜?

現在地方債務之所以這麼厲害,主要是因為買房的供應鏈斷了。

地方,銀行,城投,房企,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唯一可以解救他們的只有買房人去接盤。

關鍵是老百姓還真的有錢,你看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累計超過16萬億,如果這些錢拿出來救這串螞蚱於水火之中,那該多好啊。

所以政策拚命呼籲買房,特別是買一手房,真的是愛國行為。

但現在這個狀態吧,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牌子都做癱了,動不動就爛尾樓,你讓韭菜怎麼敢接盤。

沒人買房,這些負債隨著利息的的翻滾,就會越來越沉,違約是最終的宿命。

要麼像前兩天遵義那家城投公司的銀行貸款重組,展期二十年,就是給了各大城投公司最好的效仿模板。

但這種事情多了以後,銀行這個冤大頭也扛不住,最終只能撕破臉皮,破罐子破摔。

要麼城投公司爆雷,銀行壞賬,儲戶或者投資人承擔後果。

再或者,央行發行基礎貨幣購買這些債務,債務貨幣化,然後推高通貨膨脹,讓全國人民一起承擔後果。

不過這次財政部強調了,中央不兜底,這就意味著最後一種方式從明面上看,暫時不會執行。

至於未來類似的事情多了,會不會倒逼,這就講不清楚了。

再比如2021年10月,財政部印發《關於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提到「嚴禁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虛增財政收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

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把這份文件當回事,第三輪集中供地的時候,全國20個重點城市國企拿地比例超過87%,鄭州甚至100%城投拿地。

這不是「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是什麼?

財政部在文件里說,「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問責一起」,但至今沒有看到任何城市因此被問責。

所以這次財政部的文件更像是一種警示,意思是中央是知道地方的一大堆爛賬,但是中央有中央的原則,堅決不兜底,你們現在可以自己想辦法了。

你還真別說,地方也不是沒有辦法。

第一種辦法,拋棄城投公司,完全讓它市場化,該破產的破產,跟當初放棄P2P一個套路。

這種可能性是比較高的,因為現在中央的文件顯然也有這個意思,地方只要順著杆子往上爬就行了。

但是會對地方的信譽造成不可挽回的打擊,到時候再想融資可就難了。

第二種辦法,緊衣縮食,開源是不可能了,節流還是可以做到的。

你看最近鶴崗,河北好多城市停止供暖的事情一直在熱搜,再比如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停止運營。

以後這類公共服務停止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最終是誰來買單,也就不言而喻了。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7: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