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你每天吃進多少「隱形肥肉」

作者:月華如水  於 2015-10-25 22: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很多人認為直接吃東坡肉、紅燒肉、蒜泥白肉、梅菜扣肉之類的,才算是吃肥肉。實際上,肥肉隱藏在在日常的各種飲食中,很可能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攝入過量了。《生命時報》特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帶大家一起算算你每天吃進了多少「隱形肥肉」。
  肥肉和肌肉有什麼差別?
  肌肉是膳食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水分,蛋白質大約佔15%~20%,水分大約佔70%。
  肥肉呢?蛋白質少得可憐,90%的成分是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微乎其微。二兩肥肉,只有網球那麼大,就有800千卡的能量,相當於兩碗半米飯,八九個富士蘋果,或者將近7杯牛奶。
  肉香?脂肪多!
  無論豬肉牛肉,若只有肌肉纖維,那麼端上桌來,食客們會只有一個字的評價:柴。
  兔肉之所以沒什麼味道,正是因為,它不僅沒有成層的肥肉,連肌肉縫隙當中,都難見脂肪蹤跡。豬肉之所以受到國人擁捧,就是因為它最肥。
  人們往往以為,直接吃東坡肉、紅燒肉、蒜泥白肉、梅菜扣肉之類,才是吃肥肉。實際上,肥肉隱匿在日常飲食中,不知不覺就攝入過量。
  排骨 肥而不顯
  肉類櫃檯上,排骨為什麼總是最受歡迎?正因為它肥而不顯,香嫩可口。高達30%的脂肪,不動聲色地分佈在骨棒四周,並深入肌肉紋理當中。儘管膽固醇和能量相當高,人們卻總是愛不釋口。
  牛羊肉卷 肥中有瘦,瘦中有肥
  火鍋店裡的各種涮肉,「手工羊肉卷」、「牛肉卷」都是「肥中有瘦、瘦中有肥」的層疊狀態。人們只顧上享受肉片滑膩的口感,卻意識不到已經吃進過多的肥肉。
  肉糜狀食品 肥肉隱藏得最深
  肥肉在哪裡隱藏得最深?當屬肉腸、魚丸、餃子餡之類的肉糜狀食品。廠家經常宣稱自家肉腸「無澱粉」,卻從不說「無肥肉」。
  按國際慣例,灌腸類產品中都含有超過20%的脂肪,其中主要來自於故意添加的肥肉糜。如果沒有肥肉幫忙,不僅少了香氣和美味,還會讓灌腸切片困難,口感粗硬。
  某位烹飪大師傳授做魚肉餃子的秘訣,重點提到,魚肉脂肪太少,必須加入適量的肥肉糜,餃子餡才能香濃多汁。魚丸也是一樣道理,肥肉和澱粉都是常見配料。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做丸子和餃子餡的肉必須三肥七瘦,否則不會產生誘人的口感。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驚呼——原來自己也沒少吃肥肉。「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雖然並不完全符合科學道理,但用在肥肉上,卻相當貼切。
  無論什麼形式偽裝的肥肉,吃完之後若消耗不掉,就會變成脂肪貼在身上。因此,建議大家對以上提到的「隱形肥肉」引起重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5: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