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從階級鬥爭到權力鬥爭

作者:尹勝  於 2017-9-7 06: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大崩潰與大動蕩|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以理想主義之名,行暴力革命之實,這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主要政治思想。而改革開放之後,政治放棄了革命主義、喪失了理想主義,從而進入到實用和功利主義。這是政治方向性的改變,而貫穿整個政治的精神和思想並沒有絲毫改變,那就是鬥爭精神和鬥爭思想。

鬥爭思想就是對信奉強權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意志,這種精神意志不僅是中國傳統漢語文化和思想來源,也是漢語傳統文化主要的訴求宗旨。中國傳統漢語文化的「王道」思想,不僅僅只是強權思想,同時也是特權思想。而要實現這個「王道」的強權和特權意志,那麼其方法論就是鬥爭。可以說,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都是圍繞「王道」的強權和特權思想,所展開的鬥爭方法論。也就是說「與天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這種思想不是毛澤東個人獨有的,而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極為主要的文化和思想組成,所謂的縱橫捭闔之術,也被中國人當成了智慧。智慧本來的意義是指對真理的認知和發現,而中國所謂的智慧是指對權和利的追求與實現作為一種成功,這是典型的機會主義主導功利主義的文化和思想。

共產黨建國之後的鬥爭分為兩個層面,階級鬥爭和權力鬥爭,這個兩種鬥爭是一個群體的,一個是個體的,而且又是相互交織的,有時候又是並列並進的。在文革之前主要是以群體的階級鬥爭為主,個體的權力鬥爭為輔,所以才造成了三反五反的歷史政治事件。文革爆發,那麼這種鬥爭形式就直接的轉向了個體的權力鬥爭,群體性的階級鬥爭在此之後就被淡化。階級鬥爭的思想根源主要是馬列的共產理想主義所導致的,而權力鬥爭的文化思想根源則是建立在傳統漢語文化和思想上的,這就是兩種鬥爭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來源與背景。

中國傳統文化陰陽思辨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本質都是一樣的,講的是對立統一,是簡單的二分法。缺乏平等與尊重,更沒有包容不同和多元的價值觀念,這是專制意識形成的根源。很多人說諸子百家就是多元的,諸子百家都是王道思想,觀念依然還是一元論,只是方法論層面表現出了多樣性而已。這種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想和文化根源,直接造成中國社會充滿了各式各樣鬥爭意識的歷史和現實。

上面說到,階級鬥爭來源於馬列的共產主義理想,這種理想主義在中國可以說已經徹底破產,現在的執政者不斷強調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僅僅只是為了尋求其執政的合法性。無論是官民,無論是誰,絕大多數的人,他們根本不關心也不相信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他們只關心我能賺到多少錢。所以,階級鬥爭在中國將會成為歷史,而利益集團的社會階層矛盾將會代替原有的政治階級,成為中國新的政治鬥爭形式。

無論是政治理想所主導的階級鬥爭,還是經濟利益主導的階層矛盾鬥爭,其核心都是圍繞權力鬥爭而展開的。這種鬥爭政治模式和鬥爭思想,根本上是源自於中國漢語文化傳統的,所以,要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首先就是要改變中國傳統漢語文化和思想。文化和思想又是來自於精神信仰,那麼,重建中國社會的精神信仰才能解決本質和根本問題。

以利益為目的權力鬥爭其實就是皇權專制的政治鬥爭本質,這種鬥爭不像理想主義主導的階級鬥爭會在很短的時間裡造成大面積的肉體消滅和精神摧殘,但是這種鬥爭對先覺者和有礙當權者利益的個體,所面臨的災難一點也不亞於階級鬥爭,甚至更加殘酷和漫長。

所謂的王道思想,其實就強權政治,而強權所依託的僅僅只是人的動物本能——對慾望的追逐和佔有,所以,中國文化和思想、以及政治體制,基本上還是非常原始的出於本能慾望的爭鬥,僅僅只是批了一件華麗的文化外衣,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從中國文化思想的本質出發,不難看出中國政治基本都是圍繞利益而展開的權力鬥爭,那麼,它又是靠什麼來維繫這個秩序的呢?其維繫的條件又有哪些呢?這些條件的思想根源又源於何處呢?我將在下面《虛偽道德與現實利益維繫的強權專制秩序》一文中展開論述。

歡迎資助

Paypal me

https://www.paypal.me/SHENG699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