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道不同不相為謀

作者:尹勝  於 2014-8-10 20: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論|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原本是指君子不與小人同謀,后延伸為志趣、觀念、思想不一樣,就不能相友為伍。既然說「道」,捫心自問,可知道否?何以為道?當下所謂向學者鮮有問道者,卻處處放言說道,厥詞連連。我之理解,漢語所言之道為天地大道,亦是終極之真理。對於非常局限的人來說,雖然沒有絕對真理,正如沒有絕對完美一樣,但有相對真理與更美之別。2014年年初,遇到諸多指責與謾罵,只因觀念之爭,並因此亦發友情殆盡一例,覺得惋惜而又無可奈何。所以發文表達之,期有異見者撰文相辨,而不要以微博體和口語爭論。其實寫作是對說話的負責。口辨絕多膚淺之辭,輕率馬虎;微博體之論述又極其拘謹,要將所言思想、事件、認知都裝進那短句之中,根本不能表達完整和細緻。微博體某種意義講,是人腦的退步。一個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覺里,居然被微博設計者和一個虛擬網路所限制。微博這種習慣或形式看似合理,實則荒謬。這個理僅僅是快餐文化之理,簡便而近乎垃圾食品之盒飯,而並不能適合學說討論和思想爭辯。爭辯的目的是為了問道明心,示理證法,而非淺薄宣洩不滿情緒。撰文不但可以讓自己思考更成熟,更理性,更經得起推敲。如若有錯漏亦可以反覆查證。口辨乃一次性之陳述,往往,言者與聽者多因為無法證實的一段糊塗賬而成口水戰,激烈相向,最終多是不歡而散。僅憑一張嘴傳道者,古往今來,我僅知孔子一人,絕多還是著書立文。現在著書立說依然是傳播思想與表達見解最好之方式,同時亦有利於梳理自己思想與學識。而現實不然,一些所謂文化人,無論詩人、藝術家皆無立言,無自我之思想體系,亦無見解之文本表述,夸夸其談,妄稱文化人。更有甚者,對有異見者一概拒絕,蠻橫如市井地痞無二樣。雖然撰文著書未必都是真理、真知、真話,但總也算一種認真態度與加深思考的方式。理不辨不明,口水戰與微博體,確是越辨越粗俗,越辯越糊塗,幾如街婦。而撰文則不同,文成后就算有人不同意也無所謂,只要在理,自有他人來共鳴。故此,我勸誡自己,省些口水情緒,多些思考,把想說的寫下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音何缺?!再說,要尋知音亦須曉道君子,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之道,「盜亦有道」,雖同不和,辨亦無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0: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