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王羲之能寫好字的N個理由(ZT)

作者:nn1111  於 2014-6-21 12: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1評論

★生辰八字誰知曉。

在當今,提起王羲之,是沒人不知道的。因為,他是「書聖」。何謂聖?古人云:予人財者謂之賢,予人德者謂之聖。如此,王羲之便是書法界的廣大教化主,楷模榜樣。但有誰知道王羲之的生辰八字,練字的兄弟姐妹們?恐怕沒人知曉,也就是說,在過去所有的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這八字,我們最多知道兩字,而且還是說法不一的。通行的就是生於303年,即西晉惠帝太安二年,這一年,是癸亥年。如果此說正確,那麼,王羲之就是屬小豬豬的。而王羲之的出生地,按推測和想象,應該是在他的老家或叫祖籍的地方:臨沂。以上都是推理和猜想。什麼個意思?一是我們發現一個事實,在歷史上,諸多文學藝術家,皆身世不明,沒有明確的史實記載。說明,在當時,這些人,是並不待見於官方和派出所戶籍科的,所以,要光宗耀祖、顯揚門庭,就得依賴於時間篩選;二是如此一來,藝術家,皆是燈謎,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供人來猜測的。名氣越大,猜頭越多,所以,王羲之這個謎,我們猜到今天,依然不甚了了。要不要揭開謎底?不要不要。這樣,我們大家才有事可干,有話可說,才有個念想和盼頭。所以,昭陵,千萬千萬別挖開了才好啊。

★爹底媽咪怎教導。

王羲之的爸爸,叫王曠,做過淮南太守,就是現在的徐州。那時的領導,是要帶兵打仗的。所以,按現在的說法,王羲之也算是軍人子弟,是在部隊院里混大的。而追蹤祖上,在老家山東,有一位王祥,不可不記,就是二十四孝圖中那個「卧冰求鯉」的王祥,他,王家的前輩,不可能對王家後人沒有任何影響。而王曠,作為部隊領導,帶兵北上太行一帶打仗,後來戰敗,遂無消息。也就是,大約六七歲時,王羲之實際上已經喪父,在哥哥王籍之外出就職之後,就是王羲之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至於母親姓甚名誰,我們也不知道,有的書上稱之為「諸葛夫人」,當然也是猜想。但我們,也應該感謝這位媽媽,有個好兒子,理應有一位好母親。這個意思是,在後人評價王羲之的「盡善盡美」中,該善,應與此密切有關。

★小學大學在哪裡。

王羲之上過哪所重點小學中學和大學?是高新一小還是西工大附中?是北大還是清華?我們也不知道。但西晉末年,王家南渡以後,在江南,形成了所謂的「江南文化世族」現象。在這一世族中,文化人比比皆是,他們雖然沒有大學建制,但在前輩王導倡導的「文化傳家」這一正確的路線方針指引下,子弟們不抓緊文化學習,那是不可能也不允許的。王導應該預見性地認識到,文化軟實力甚至比武力更能維繫王家、甚至晉室的血緣命脈,更能提升家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所以,看重文化修養,是氛圍、趨勢、潮流,而王謝子弟們,個個烏衣白領,風度翩翩,也類似於如今的大學校服。稍可比擬,就相當於把西南聯大,搬到了會稽山下。所以,學風之盛,可以想見。而處在期間的王羲之,二十一歲之前,還是待業青年,他陪在母親身邊,能幹嘛?如果不是在校就讀那也一定是在參加漢語言文學自學考試。所以,充裕的時間裡,必然是,王羲之下了老鼻子的功夫,在潛心修鍊,在自學成才。

★老師身份有來歷。

王羲之中學大學的各科老師,學校沒有檔案記載。所以,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只是他的書法老師。第一個,是他的叔叔王廙。《淳化閣帖》卷二收有他的草書、楷書。楷書有鍾繇遺意,略巧,而章草,則高古婉轉,功力深厚。後來因為王廙忙於公務,且王羲之業已長大,該叔叔便為王羲之請了一位比他水平更高的老師:衛夫人。衛夫人,名鑠,字茂猗,是江州刺史李矩的妻子。衛家一門,乃書法世家,哥哥衛展、族兄衛恆、衛恆老爸衛瓘,都是書法家,尤其衛恆,創作理論雙棲,有《四體書勢》發表於級別最高的國家中文核心期刊。這衛夫人,能等閑得了嗎?她的字,和王廙不同,由扁變長,已初具新意。這對王羲之將來的創新,必將有啟迪作用。也由此,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是一個人的造化和福分。文化、藝術,需要傳承、積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有活水源頭來,那是一定一定的。

★讀書當讀三代書。

王羲之看過哪些書?這是我很感興趣很想知道的話題。但無從知曉。我們只能直觀地推斷,晉以後的書——唐宋元明清民國的外國的,他一概不知。那麼,他能看到得就只有晉朝以前。晉朝以前,春秋戰國,乃諸子百家,接下來,是秦漢三國。在經史子集中,經,五經,詩書易禮春秋,不可能不看;史,史記、漢書估計能看到;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必定看過;集,楚辭古詩、漢賦樂府、三曹竹林,或取法或影響;還有其他雜書,比如黃帝內經山海經、國語國策淮南子,精讀泛覽,必不可少。讀書為何?乃獲取知識、明白道理、變化氣質、陶冶性靈也。這些讀物,實際上成就了他在玄學之風盛行的時代,能參與組織蘭亭會並且又有那麼多人響應參加,並最後推他作序的學理來路和基礎。

★臨帖不看晉以後。

王羲之起初的範本教材,是鍾繇的《宣示表》,這是叔叔王廙給他的,而且據說是真跡,渡江時揣在袖裡帶來的。這說明,王羲之,入手正,起點高;之後,則有蔡中郎的《三體石經》。而就業以後,他擔任秘書郎,在圖書館館藏部,又發現了鍾繇、胡昭、張芝、索靖、皇象、韋誕的手跡。誰有這個幸運呢?在當代,書法家裡恐怕只有啟功先生有過。再之後,朋友過洛陽時,又為他購得許多名貴碑帖,比如李斯《泰山、嶧山刻石》、張芝《冠軍帖》,《華岳廟碑》等,必然眼界大開。這樣,我們可以大致總結一下,在王羲之臨帖里,應該有篆書,至少是秦小篆;還有隸書簡牘;還有章草、今草,還有楷書(真書)。甲骨文,肯定沒有,金文,無從知曉。而之後的,當然和他沒有關係了。所以,他不知道唐楷,更不知道宋四家。如此一來,學王羲之,應該從哪裡開始才是人間正道呢?各位,想想吧。

★官場戰場奈若何。

王羲之的起家官,是秘書郎,幹嘛的?圖書管理員耳。這算不算村長幹部?其實就是一般公職人員。這對別人,就是簽個到打個卡,拿個工資領個餉而已,但對王羲之,卻至關緊要了。在這裡,他不是應應卯了就完事,而是看到了別人可能看不到的書,見到了別人可能見不到的字帖。眼界的開闊,加上知識的儲備,是他後來能勝出的重要一環。而他後來,在仕途中,出任太守、刺史、右軍將軍的過程中,有人推舉,有人陷害,並不能一帆風順志得意滿。如此,在磕磕絆絆的官場中,他才有可能把不能濟世的宏圖大志轉向獨善其身的內心修養,把更多的時間,用到書法的學習與研究上。也就是在時間的長度上,在專註的程度上,他比別人投入的應該更多更多才是。

★撇了烏紗弄書法。

一個人的脾性,是先天與後天相結合的產物。王羲之,幼少言語,說明性格內向,後來父親北上不歸,由母親撫養,靠他人接濟,自然會遭遇大家的白眼,鬱郁寡合,也就必能體會人間世態的冷暖寒涼。轉而讀書,進而練字,以求精神寄託和情感排遣,是他的唯一的方式和選擇。而讀書多,見識多,再加上性情耿直,在走上就業崗位后,在政見上,必然與庸庸官場意見相左,因此遭人排擠給人蜚語,乃順理成章。由此,在仕途,王羲之是也只能是個好人,而非政客。這樣的人做官,實際上是投錯了胎走錯了路,面對的,唯有氣憤難過不盡人意。怎辦?下野辭職,或叫解甲歸隱。因此,看透了世事的王羲之,晚年,在父親的墳前,發誓:稽顙歸誠。不是王羲之沒有入世之誠,在古代讀書人中,根子上,都有孔孟之道,都有治國平天下之暢想,但不得已而如何?歸田園兮。於是,王羲之放下烏紗,去信教,去吃藥,去遊山玩水。不但自己寫字交友,而且為了祖國書法事業的後繼有人,傾力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硬是把碎崽兒王獻之,可勁點撥成了書法史上的二王之一。功莫大焉。而當了教練,則教學相長,對王羲之本人,也必定有所促進,有所感發。

★嫁雞就隨那條狗。

王羲之的夫人,叫郗璇,是大將軍郗鑒之女,名門閨秀。有關「東床坦腹」之典,現在人都耳熟能詳,但也是人云亦云。設想一下,假如放到今日,在選美大賽上,一個選手,居然見了領導不哈腰,遇到投資人不潛規則,還坐在那裡坦胸露體,逮個漢堡大吃特咥,這是什麼結果呢?傻冒了吧,你以為你爸是李剛。然而,晉朝,那是一個崇尚個性解放,精神灑脫自在的時代,所以,事實上的傻了吧嘰,並無所求的王羲之,卻意外被獎票砸中,居然中了頭彩。而郗璇,也不愧名門之後,她並不查看王羲之有多少房產幾輛寶馬幾本存摺幾萬股票,而是一心一意相夫教子,不但鼓勵王羲之自成一體,還為老王家生下七個兒子,一個女兒。這是多麼可敬可愛的中國婦女啊!而他們的子女們,也個個不弱。比如,蘭亭會上,除操之外,六人到會,可見其影響。或問:老婆與寫字何干?在下曰:關係大大地有。試想,如果你老婆天天讓你征戰商海官場,天天核算你收支去向,你還有心思寫字否?藝術否?

★搖旗吶喊粉絲團。

王羲之滿共生了七個兒子,分別是王玄之、王凝之、王渙之、王肅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你不由得驚嘆,這老王,生命力真的很旺盛耶。而更讓我們驚奇的是,這七個兒子的名字,居然和他老爸,不相上下,都是之之之。有的書法老師評說王羲之《蘭亭序》,說:你們看你們看,看仔細了哈,在這篇文章中,二十個之字,那是字字不同呢,瞧瞧人家,技法多高明啊。我說:老大,你也不看看王老家,有多少個叫「之」的兒子,要是都寫得一樣,那不成了七胞胎了?別當真,開玩笑的!當然,如果你要是看過日本鬼子杭迫柏樹編得《王羲之書法字典》的話,就知道,那裡收集有各種版本的「之」,大約有199個,有重樣的嗎?接著說。如果按舊社會規矩,王家這種佔用父親名字的起名法,其實是大逆不道的。但在很早的晉朝,為何就可以呢?據說,這與他們信奉的天師道有關。在天師道中,大概眾生平等,人人兄弟,以故,王羲之與兒子,不僅是父子關係,也是哥們同學兄弟戰友關係。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父子之間就不再是一種儒家倡導的嚴格的倫理關係,而是充滿了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新民主主義關係。如此一來,父子之間就會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勾肩搭背隨便拍拍肩膀,而不是老子一人說了算。這就是我前面說的,他們之間相互影響的話。而《世說新語》中,也多處記載了小王之們的言行風範,比如雪夜訪戴、比如子猷種竹等。更有趣的是,某次大王在家中白牆醉中題壁,題完了,晃晃悠悠逛街去了。碎崽兒王獻之偷窺到老爸出門了,一溜煙將老爸的字刷刷抹掉,換上自己的大作,嘻嘻!待大王酒醒一瞧:嗨,我去時真大醉耶!小灰灰笑了:爸爸,這壁上的字,都是我寫的耶!老爸:啊?好小子,膽正!

★老少爺們都捧你。

晉朝時,「王謝郗庾」四大家族,大概就如同民國期間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樣,在政治文化經濟領域,均佔據中心起主導作用。如果有不同,也就是晉朝四大家族的文化GDP,均高於民國四大家族。因為,民國四大家族幾乎都是政治人物而乏文學藝術天才,沒有文學家更沒有書法家。西人謂:告訴我你的朋友,我便知道你是誰。因此,認識王羲之的朋友,也就能更加了解王羲之。這是一個文化生態圈,就如同同一塊土地上,植物之間應該會相互發生作用一樣,更何況那是動態的人。在四大家族中,有王導、王廙 ,謝尚、謝安、謝萬,郗鑒、郗曇、郗愔,庾翼、庾亮、庾冰等,都與王羲之有交往;還有名士周顗、許詢、孫綽、李充,老師衛夫人一門,僧人支道林、道士許邁等。在這些人中,有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還有佛與道,他們無論從做人、修養的提高與通達,抑或寫作、書法的進步與創新,還是養生的方式與追求,都會不同程度地啟髮指點王羲之,為王羲之文學和書藝的邁往凌雲,提供了標桿與支撐。此不用詳說,但可以想見,獨學絕不可無友。

★品味生活藥酒茶。

王羲之,中年以後,活動範圍在會稽一帶。餘杭周邊,是出文人的地方。而文人,都與藥酒茶,脫不離關係。而紹興的花雕酒,杭州的龍井茶,都是烈性不大的佳釀醇飲,都是提神興腦的比較溫和的興奮劑。所以,我一直在想,紹興的師爺們,肯定少不了花雕酒;杭州的文人們,絕不會不喝龍井茶。王羲之有沒有這些東西,我不知道。但,採石煉丹,服藥修仙,卻是王羲之晚年的一大愛好和主要活動。而服散后的直觀感覺,王羲之謂:「身輕行動如飛」,又渾身燥熱、性情亢奮,這,就不是一般人能感受的到了,所以,穿寬袍大袖的衣服,作嘯傲山林的行散,就成了當時名士的派頭和模特之一。這種派頭,給予王羲之積極意義的,實際就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自由和雙重敏感。而敏感,是藝術家的最基本品質,或者這麼說,誰最敏感,誰反映的藝術作品就最細膩最精準。李白斗酒詩百篇,羲之五石永和游。從《蘭亭序》細膩精微的運筆動作中,我就想,我們為甚寫不出?身體和大腦,其實暮得像一塊木頭,哪來得靈敏靈氣?所以,要不要在飲料里加點搖頭丸?

★鵝鵝曲項為誰歌。

在有關王羲之的各種傳說中,鵝,是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詞,比如「籠鵝而歸」。過去,人們說到鵝時,一是說白鵝,優雅高潔,有紳士風度,精神高貴;二是說鵝的脖頸婉轉悠揚,腳蹼划水旋轉自如,因此啟發了王羲之的運筆轉腕動作;三是鵝的浮水之狀,啟發了王羲之對楷書筆畫豎彎鉤,也叫浮鵝鉤的改進。因為,在之前,鉤的收筆是順勢而出的隸書寫法,到了王羲之,則先縮再出,猶如鵝尾。這是不是事實?應該說,這是一種浪漫主義,是人們合理而美好的藝術生髮與想象,是自然現象啟發藝術通感的光輝例證。我相信如此。在藝術家眼裡,任何物體都是藝術的,否則,王羲之不可能空穴來風忽然寫出一筆好字。但如果再看陳寅恪的考證文字,你會大失所望。陳是大歷史學家,現代僅有的三位史學大家,在《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中,他推斷說:鵝,與信天師道、服藥解毒有關,而與書法沒幹。沒人敢非語陳寅恪陳先生。但這是一個掃興的答案。就像我們幼時,聽人說在月亮上,有漂亮的嫦娥姐姐,有搗葯的小白玉兔,還有吳剛哥哥和飄香的桂樹,那是多麼美妙而清輝的月亮啊!但,美國人,跑到月球一看,大喊:有個鳥,水都沒有!科學否?掃興乎?

★金不換的手爪爪。

我真想穿越時空,看看王羲之的手,長得什麼樣?這是一隻投保金額絕不應低於老外鋼琴家的手啊,是全世界唯一能夠稱得上書聖的手啊。在唐朝,有記載的王羲之的幾百通手札法帖,就是靠著這隻手寫出來的呀。別人的手,從來都沒有這麼好使這麼靈巧。所以,這隻藝術家的手,一定不會粗大笨拙,一定長得骨肉停勻,一定反映快速靈敏。它與訓練有關,它與性情有關,它與身體有關,它還與——王羲之服藥有關。蘇東坡曾說:酒氣從指間拂拂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而王老師,他喝的還不是酒,是比酒更能興奮的五石散。手指能沒有感覺?而用這樣的感覺去寫字,能和平時一樣嗎?所以,稍縱即逝的《蘭亭序》,便只可有一不可有二了。

★誰持彩筆當空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羲之的書法,與王羲之的倫理思想、品格境界、審美取向、技法功底、手指靈敏、臨場發揮有關,也與工具有關。這就像不同的兵器,操作與效果不同,不同的汽車,提速與性能不同一樣,所以,不可能用同一種工具同一種方式,來對付和解決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據說王羲之在寫《蘭亭序》時,用的筆是鼠須筆。這是什麼鼠呢?黃鼠狼還是米老鼠?我們通過看字跡,可以想見,第一筆毫硬挺,第二鋒穎尖利,就是彈性非常強,所以,它不是羊毫。而他用的紙,據說叫蠶繭紙,就是以蠶繭為主料製成的,所以,它絕不是宣紙,不滲墨不洇紙,故更不是生宣,而且,質地較厚,細密堅韌。至於墨,三國時韋誕便是制墨高手,到了晉朝,饋贈、陪葬皆有墨挺、墨丸,再比照陸機的《平復帖》,可以斷定它的質量絕對勝過現在的瓶裝墨汁。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書寫方式。魏晉之時,是席地而坐,故王羲之現場作書,按現在人們的研究推斷,是左手執紙,右手懸空而書,幾乎是一種平視狀態。所以,它不是我們現在據案站立躬腰揮灑,居高臨下,俯視而作的大筆運行。這兩種方式有區別嗎?有,就是古法與今法在現象上的差異。

★打遍天下無敵手。

王羲之能寫出那樣人所不及、世所罕見的字,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絕非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再說,針,是否鐵棒中的最高境界?所以,學習一事,不是只刻苦就可解決一切問題的。學習書法,有類於武功,沒有功夫,肯定不行。比如說,在《射鵰英雄傳》中,歐陽鋒,也是一個理想遠大憤發有為積極進取的進步青年,但僅僅勤奮刻苦,而心態不正,最後便走火入魔。這是任何習武者,必須端正的態度。有關王羲之的評語,後人們寫了很多,此簡述三條:

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盡善盡美,是中國人對於作者與作品的最高評價。盡,極言其多而全。善,倫理的,美,藝術的。一個人,一件作品,既善且美,就是人中之龍藝中傑作。以故,孔子曾嘆:盡善也未盡美矣,盡美也未盡善矣。就是:人是個好人啊可字寫得不行,字寫得很好啊可人又不行。有誰能魚與熊掌二者得兼,李世民看來看去,說:那不就王羲之一個人嗎?

★不疾不厲,而風規自遠。

不疾不厲,是一種心態,就是從容。而從容,就是氣定神閑,就是功力達到一定地步,能輕鬆自如地控制筆墨紙硯。關注內心,關注當下,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精氣內斂,但禁不住光芒四射,不用刻意,而攝人心魄。此即由內功而不期然而然放射出的一種能量,一種氣場。當然是當下急功近利的書法表演者們一輩子也不能夢見的。

★遒媚。

周汝昌先生解析王羲之,拈出「遒媚」二字,見解中肯。我的理解,遒,指功力,內功;媚,指外表,漂亮。就是通常所言: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如果僅有媚,可能偏向俗,就成了趙孟頫;如果僅有功,可能偏向死,就成了官閣體。而遒,不僅指功力深厚,還有巧勁包含其中,所以,就如健美冠軍;而媚,不僅外表漂亮,還有風度氣質包含其中。這就是魏晉風度的最高境界。而其他人,所以高不過王羲之,就在於他們只顧了媚——臉色粉白、玉樹臨風,但忘了骨力,性情的耿介、挺拔、不俗、專註,這些遒的根源。所以,華山論劍,唯有王羲之,「天下第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風天 2014-6-22 11:28
sf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8: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