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名詞解釋:雞鴨(講)轉  (轉自大隱於朝)

作者:towardsyeson  於 2014-2-19 11: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名詞解釋

【雞鴨講轉】這個詞,與【雞對鴨講】這個詞的含義是有很大區別的。【雞對鴨講說的意思是:某人對另一人說某事,聽者根本不能理解或者曲意理解。】

 

所謂的【雞鴨講轉】的意思是,某人給另一人說A時,另一人對某人說B;然後某人就順著另一人的話題說B,此時的另一人又開始說C,如此往複,以至無窮。最後討論問題的結果是一鍋粥。

 

記得我在大學期間某國內知名哲學教授(專長歸納邏輯研究)特別說起過,如果談論問題時,某人的答案是答非所問,此人要麼聰明絕頂,要麼愚蠢透頂。他舉例說的例子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例如:某人問另一人,吃飯了嗎?另一人答道,今天天氣真不錯呀。這就是典型的答非所問。這個例子說的是,真正的蠢貨是不能領會你所提問的意思的,所以答非所問。而很多聰明人,崇尚鄭板橋難得糊塗哲學,深怕在險象環生、處境險惡的官場或者其他場所暴露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就會和真正的蠢貨一樣,答非所問。如此一來二去,答非所問的鄭板橋糊塗哲學就大行其道,成了聰明人掩飾自己聰明,並形成扮豬吃老虎的偽裝的一種江湖上流行的為官之道和為人之道了。

 

隨著中國官場的日益險惡和【條件收斂博弈模型】在中國大行其道,同時也因為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影響,華人人群中答非所問便流行開來,最後發展到今天的【雞鴨講轉】的高度。最明顯的例子是在中國,某人對另一人講政治,他就對你講經濟,這時你又奈何不了他,只好跟他講經濟,可這時他馬上轉移話題跟你講法律,你此時很無奈的面對此人轉移話題和他講起了法律時,他又話題陡轉和你講道德。反正話題就是轉來轉去,讓你無所適從。最後在【雞鴨講轉】的過程中,知道自己這個關公是打不過另一時空的秦瓊的,於是只好敗下陣來逃之夭夭。

 

雞鴨講轉,在國內國際的華人中,已經悄然流行了多年,但很少人明白雞鴨講轉產生的思維條件。這裡就順帶說一說吧:

 

昨天我和越南人討論邏輯時,說到了世界上存在三種邏輯思維體系,即:1、聯想思維;2、歸納思維;3、邏輯思維(因為發展迅速,邏輯思維現在迅速分支為古典形式邏輯、現代形式邏輯、統計邏輯和次協調邏輯等)。從思維的層次來說,聯想思維屬於發散性思維,也是人類最原始的思維方式;歸納邏輯屬於收斂性思維方式,它需要將人類發散思維時收集的外部世界的信息資料整合統一起來進行信息處理並為人類所用,於是收斂思維也就是歸納邏輯思維便順勢誕生了,歸納邏輯思維層次高於聯想思維的層次。邏輯思維也即演繹思維是一種直線型縱深思維,屬於經典的直線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是處理聯想思維、歸納思維提供的信息資料的最好思維方式。演繹思維發展到今天後,已經分支為三大領域之傳統形式邏輯、現代形式邏輯(統計邏輯也即概率邏輯和博弈邏輯如納什均衡),次協調邏輯。

 

中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從其思維能力的構成來看,恰恰與現代西方人思維能力構成相反:海內外大部分(符合統計學大數定律)的華人思維構成中,聯想邏輯的成分佔到80%甚至以上,歸納邏輯成分約佔10~15%,而演繹邏輯的成分佔5~10%。中國思維方式如果被理解為三層次構成的思維能力金字塔的話,那麼西方人思維能力恰恰是一個倒金字塔。這一點就足以解釋為什麼西方人與華人的思維差距總是特別的巨大。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西方人為什麼在所面臨的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往往與華人的處理方式具有天淵之別的原因。

 

正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在遠古時期,不知是什麼原因影響,在從聯想思維能力為主過渡到以歸納邏輯和演繹邏輯為主的道路上停頓了下來(材料源自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與中國的漢字從世界大趨勢的從象形文字演變為符號文字的道路上停頓下來一樣。於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在現代社會中,就成了典型的思維能力的活化石,原始思維方式保留的如此之好,以致要和布留爾筆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人的思維方式之化石年代久遠性爭奇鬥豔,一決雌雄了。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原始的儒教文化及其思維方式,憑藉其強大且深厚的聯想思維能力,居然將思維能力高級很多的佛教文化給閹割了(佛教文化乃是以歸納邏輯為主,形式演繹邏輯(因明)為輔的一種思維方式的產物。)當佛教文化的演繹邏輯因明被中國禪宗閹割后,佛教這種外來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才因其占其主導地位的收斂性歸納思維與中國本土原始的發散性聯想思維衝突較小,而被原始思維方式的未開化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中國人所接受並傳承至今。

 

雞鴨講轉,恰恰是強大的聯想思維能力結合其他思維能力發展出來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語言化總結,其社會性就是殘酷的專制致使中國人不能將其發散的思維收斂起來,經過歸納邏輯擰成一股繩,並展開有效的演繹邏輯思維活動。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特別擅長內鬥的思維方式原始性所規定的。雞鴨講轉,正是因為殘酷的中國文化和社會制度,導致了鄭板橋糊塗哲學盛行下的一種現象或者說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副產物,一種語境罷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誌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2 22: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