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第十八章 社會化大生產和網際網路大革命 12-15節
12、由小農起步,社會經歷自由勞動小生產,機械勞動大生產,創造勞動大生產三個階段。
為了生存而生產,到為了利潤和滿足小範圍人的生產,再到為了利潤而滿足大範圍乃至全球人的生產,這個過程中工業革命對於生產力的極大促進不可忽視,直到最後,非創造性的重複勞動被機械代替,人只需要進行為了自我滿足和挑戰更高領域的創造性勞動。
13、自由人聯合體,創造勞動階段,即分工消亡的無政府共產社會——社會化大生產的階段演進完成。
所謂無政府,其實應理解為不需要作為階級工具的政府,應該就是一個公民自治的管理組織,當達到全面大生產的地步,經濟管理的屬性因為以社會需求為目的生產而不再需要(沒有經濟危機和國家競爭自然不需要經濟管制),政府變為純粹的公民管理組織,因為經濟上的平等,政府也失去為一部分人的利益壓迫另一部分人的需要。
14、物質生產發展到達具體需求上限,即停止量上的擴大再生產。社會基本生產規模不再擴張。
社會化大生產階段為了需求而生產而非為了利潤而生產,並且杜絕了競爭,因此不需要通過過度生產的方式降低成本和保證供貨、搶佔市場,因此也不存在生產性經濟危機(過剩的生產力造成的富餘產品與不足的購買力和購買慾望之間的矛盾)。
15、產業壟斷在自由主義國際關係中自然發展,國家壟斷使產業發展在地域範圍內集成發展。產業國際壟斷橫向發展,即國際計劃經濟。
一方面國家整合各類資源完成本國內各項生產的大整合,一方面由於自由市場的全球化競爭,跨國公司在全球同行業間不斷兼并完成國際上的壟斷,因此壟斷不斷發展,直到無論從深度到廣度都完成全球壟斷,由於公司內部生產的計劃性,到最後全球生產也就是全球經濟都會納入一個完全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