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安徽舒城,訪傳承千載的古龍窯

作者:秋收冬藏  於 2016-8-26 11: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羈旅札記|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87評論


小孩子都特別接地氣,和一團泥就能為自己捏出一個繽紛世界。年長者也多懂得漸漸親近大地,養花種菜與泥土結緣,或許是無奈,更是天意。倒是青中年們忙於生計和世間種種摩登遊戲,難得有暇領略泥趣。

路過舒城,聽朋友說有個燒陶器的古龍窯,就繞路去看了一下。村中水泥路都是各家各戶湊錢修成,路兩邊種著栗子樹,一蓬蓬碧綠的毛栗子虎頭虎腦的,很是可愛。

進了窯廠大門,見到長長一溜泥坯和稻草蓋的土房,木樑瓦頂,木片望板,檐下吊著木肘掛鉤,一看就有年頭了。四處都堆著大缸小盆,多用草繩捆綁著,擺放的看似全無章法,凌亂了點。居中一條半乾的土路,通往作坊。


砂鍋藥罐泡菜壇花盆酒壺煨罐都不足為奇,我沒見過的是手爐,像個小花籃,說冬天可以把木炭放到裡頭拎著取暖。買了一個沒帶回來。

小時候在無錫住過,記得去過陶都宜興,那時未開蒙,不解飲茶,對杯子壺等成物更是沒興趣,寧可揪塊軟泥帶著走。父親去世之後,有人多次上門求索他日用的一個茶壺,幸好母親沒有應允。不過,那種文人手中盤玩的雅器,與鄉間田舍的日常用具大相徑庭,一求玩賞,一求實用,砂礫塵土便應人們的需求如意化形,登得廳堂也罷,入得俚俗也罷,寵辱隨緣,泥土無知,各盡其用,所以也無謂。現在紫砂陶工藝極其考究,但銅臭氣也日重,倒是家用陶器依然古樸厚重,得了大巧若拙的意趣。

我鑽進龍窯洞口,只看了一眼,但請蚊子大吃了一頓,狼狽逃竄。


我們去看的這處龍窯,生產鄉間民用粗陶,據說代代相傳已近千年,連場主都說不清年代,只知道是祖輩的傳承。工藝流程也依舊不改,可惜兒女們都不願意接繼了。龍窯,顧名思義,依山坡而建,長達百米的洞窟,形似卧龍,腹中填滿曬乾了的泥器,在坡底窯口燒一噸松柴,連烤炙帶熏蒸熟透,三日後熄火,出窯。這一窯陶器,若成色好,可得幾萬元,不過一年也就燒不到十窯,秋涼就封窯。

這種大缸和缸蓋都是用泥拍子一點點拍出來的,不能用任何機械。是用來撿骨的冥器。


吃過柴灶燒出來的米飯嗎?最好吃的是鍋巴,我吃了小半鍋,真香。主人娘子養了一百多隻雞,統統關在圈裡。說可不能放養,陶器泥土未乾時被雞一抓就毀了,到秋天則由著它們滿院子跑,過年時節便又是一筆財富。 注意看:狗窩是口破缸。


忍不住下手,我拉了兩個陶缽,坯子足有一寸厚,歪歪扭扭,慘不忍睹,被安慰說學徒都得三年才能出師。觀老師傅制陶,猶如問道。紅塵沙礫,聚散離合,生生滅滅,陰晴圓缺,盡出於一雙大手。旋轉的泥坯軸心不改,環繞它的世界千變萬化。而經烈火燒炙后的成品,也許是功成圓滿的矜持,也許是樂天知命的通達,有一種得道后的安詳靜謐。在電影「人鬼情未了」中,情侶相擁拉泥坯的場景,感動了無數人。藝術,其實和愛情相似,需得有靈氣,有專至,有虔誠,也必須有優良的質材----溝渠里的暗污淤泥想來做不出珍品。而家常器具有了藝術點綴固然最好,沒有也能敷衍周全,粗糙簡陋也可以敦實溫厚,正如同這些平凡而又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陶器。


制陶的師傅們,都已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了。都在感嘆招不到徒弟,兒孫們嫌臟怕累,沒有人願意繼承他們的衣缽,都在上海或蘇杭等大城市打工。其實陶工的工資還不錯,食宿全包,做一個飯缽可得五毛錢,一口缸十五塊錢,算來每月可凈得三五千人民幣。


世事無常,狼煙四起,山雨滿樓,看世間大勢,不知何時我們在北美偏安的寧靜也會被打破,天道不遂人意,生命的價值,道義的尊嚴,皆如沙礫委地;愛恨情仇、雄圖韜略,最終化為泡影。這麼一想,意氣全無,恩仇盡泯,哪怕再雄偉的凌雲壯志,也灰飛煙銷。只餘下手中的陶碗,輕撫上去,有粗礪而實在的生活質感。

這張圖裡的物件,您一定猜不出是什麼:烤燒餅的爐子~


請師傅給我們做了兩個陶罐,要求精緻點。捨棄了電動拉坯機,完全用老輩子傳下來人力轉輪,這樣能更好地控制轉速。泥坯在老師傅的手中旋轉,每一個瞬間中的形狀在我眼中都已臻完美。他不過是一個鄉間的無名匠人,可是他手藝的純熟和認真,讓我感嘆不已。半成品晾乾后,經過雕畫燒制,就可以稱之為藝術品了。


下午時分,蚊子已經不認生,嗡嗡飛著卻不再窮兇惡極地叮咬。門口有人騎個哐哩噹啷的破自行車經過:「打首飾,打耳環,打鐲子喔……」 吆喝聲伴著迭起的犬吠蟬鳴,悠悠蕩蕩散發開去。恍然間,這片土地彷彿蔭蘊著重重無形的屏障,千里之外任何紛擾喧囂都煙消雲散,時光被濃縮得如經烈火熏煉的陶泥,不領時髦,何論魏晉。


              =================================================

大水剛退,低洼處一片狼藉,許多水垢垃圾,有人家在晾曬傢具和衣服被子。中國多年大建設,表面頗為光鮮,但地下設施卻沒有很大改進,一遇洪水便靠小兵豁命去搶險,也不是長久之計。若說基礎建設,水土不治談何基礎。若當總理一定會治理得更好,問題是咱不想當也當不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3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7 個評論)

回復 蒔花閑人 2016-8-26 11:43
不管三七二十一,今天破天荒地搶了秋收家的沙發再細細看~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8-26 11:48
蒔花閑人: 不管三七二十一,今天破天荒地搶了秋收家的沙發再細細看~
請上座敬香茶 。還沒有編好呢,容我再去謅圓一點。
回復 看得開 2016-8-26 11:52
怎麼沒繼續寫吳哥窯?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8-26 11:59
看得開: 怎麼沒繼續寫吳哥窯?
寫了一大半,但被新的體驗壓沉下去了 。好好好,為了你我這就去拾起吳哥窟吧。

我如果寫北韓你看不?
回復 蒔花閑人 2016-8-26 12:05
秋收冬藏: 請上座敬香茶 。還沒有編好呢,容我再去謅圓一點。
   謝謝香茶,這些罈罈罐罐只只圓,再謅的話就扁了。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8-26 12:13
蒔花閑人:    謝謝香茶,這些罈罈罐罐只只圓,再謅的話就扁了。
   妙語~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8-26 12:21
這個地方恐怕不是旅遊勝地,也只有你有興趣去。於樸拙處寫出深沉來,此所以秋冬遊記為第一也。好奇那個手爐,為何買了卻沒有帶回來,留給老人家用了吧?
回復 十路 2016-8-26 13:56
大泡菜罈子
回復 法道濟 2016-8-26 15:51
徐福男兒: 這個地方恐怕不是旅遊勝地,也只有你有興趣去。於樸拙處寫出深沉來,此所以秋冬遊記為第一也。好奇那個手爐,為何買了卻沒有帶回來,留給老人家用了吧?
可以理解秋藏,單純,仁愛,想看看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30年前的我差不多
回復 賭博客 2016-8-26 17:06
雖然老祖宗那些奇技淫巧的手藝快沒了,可老祖宗那些優雅乾淨的文字一直被秋冬傳承著呢
回復 fanlaifuqu 2016-8-26 18:11
十路: 大泡菜罈子
泡菜罈子的水隔絕很科學!
回復 秦臻 2016-8-26 21:18
特喜歡那些照片。
回復 trunkzhao 2016-8-26 21:24
做幾個烏盆賣,一定暢銷。
回復 郭絡羅·懿然 2016-8-26 22:01
「恍然間,這片土地彷彿蔭蘊著重重無形的屏障,千里之外任何紛擾喧囂都煙消雲散,時光被濃縮得如經烈火熏煉的陶泥,不領時髦,何論魏晉。」
寫得真好,跟著你穿越回那些舊時光。。。。
回復 tea2011 2016-8-26 22:05
另一種體驗,有沒有在舒城上茅房?
回復 風天 2016-8-26 23:18
耶,見龍在窯啦。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8-26 23:39
徐福男兒: 這個地方恐怕不是旅遊勝地,也只有你有興趣去。於樸拙處寫出深沉來,此所以秋冬遊記為第一也。好奇那個手爐,為何買了卻沒有帶回來,留給老人家用了吧?
這種古舊的老地方估計也沒人會寫,所以特有新鮮感,我看了也特別長見識:咱們祖上原來是這樣過活的啊

手爐不好帶,我就一個20寸手提箱,裝了兩口鍋已是滿滿騰騰。

謝謝褒獎鼓勵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8-26 23:44
十路: 大泡菜罈子
我從來不吃泡菜,不過那個泡菜罈子如果鑽幾個眼,會是很有趣的花盆。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8-26 23:47
法道濟: 可以理解秋藏,單純,仁愛,想看看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30年前的我差不多
熊貓的世界太超前

我媽剛剛去了崔永元口中的「理想國」北韓,很有感慨,等我有空來轉述一下
回復 十路 2016-8-26 23:49
fanlaifuqu: 泡菜罈子的水隔絕很科學!
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7: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