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幾乎天天都有與機器人有關的消息,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應。如果你是機器人的粉絲,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無論是「阿法狗」(AlphaGo)的歷史性勝利,還是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具有人工智慧的聊天軟體,或者讓自繁殖機器人成為可能的3D列印技術都會讓你振奮不已。但這又是一個焦慮的時代 - 機器搶去人的工作,甚至取代人類的統治地位的可能性也像惡夢一樣揮之不去。
矽谷人對未來通常是樂觀的,這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矽谷人在向全世界推銷他們的夢想之前,首先要自己相信這些所謂「革命性」的新技術會成功,而且是有益的,雖然事實上並不總是這樣。這種幾乎像兒童般執著、樂觀、甚至有些幼稚的態度也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從小耳濡目染,矽谷孩子喜愛高科技,崇尚創新,敢於創業。他們的異想天開以及實際的動手能力都讓人有深刻的印象。這些特性在每年一度的FIRST機器人大賽都可以看出。
FIRST機器人大賽
家有高中生的人都知道,美國學校人氣最旺、最受推崇的學生是運動員,通常是美式足球運動員。學校最重要的事件多半是美式足球比賽。至於學習好的學生,他們在學校里沒被欺負霸凌就算不錯了。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Dean Kamen對將科學技術做為事業選擇的美國孩子太少感到憂心。怎麼辦呢,讓孩子們多上課,多做題目?絕大多數美國孩子是不會幹的。作為一位發明家,他想尋找一種能夠提高學生興趣的活動 - 他覺得如果把科學技術和體育競賽相結合也許能夠觸發孩子們的激情。
1989年Dean Kamen與一名MIT教授Woodie Flowers合作創立了一項機器人比賽。他們給它取名為「科技的啟迪和獎勵」(For Inspi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FIRST。Kamen後來在一次訪談中說到,「你得到的不是一堆測試或考試,你參加比賽來獲得獎盃和獎牌。」這或許就是FIRST機器人大賽成功的秘訣。隨後機器人比賽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從最早的幾個隊一直到今年的24個國家,3000多個隊,70000多學生參加各級別的建造機器人的活動。
新一年的「遊戲」(Game)在一月初宣布。所有參賽隊的選手和教練觀看webcast,研究剛剛宣布的遊戲規則。標準的部件,軟體和規則手冊也被送到各隊。在這之後的6個星期,隊員們日以繼夜地設計建造一個能夠完成這項遊戲的機器人。從籌集資金,硬體軟體設計,到製造測試,隊員和教練要面對一系列挑戰。6個星期結束后,工作完全被封存一直到比賽開始。地區級(district)比賽在三月初開始舉行,優勝的隊進級到區域級(regional)比賽。這個比賽中獲勝的隊伍取得4月底在聖路易斯參加全美總決賽的資格。
機器人比賽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2016年的「征戰」(Quest)被稱為「FIRST堡壘」(FIRST Stronghold) ,由數個機器人組成的聯盟攜手合作,突破對手的外圍工事,削弱他們防衛,最後甚至佔領對方堡壘。機器人通過破壞對手的防禦,並向對方塔樓目標投擲巨石得分。在比賽的最後20秒,機器人還可以包圍和攀爬對方的塔樓並將其佔領。
學本領與學做人
今年「矽谷FIRST機器人大賽」於4月6日到9日在聖荷西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舉行。50多支參賽隊大多數來自北加州各地,還有幾支遠道從夏威夷,土耳其和北京來的。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參加機器人大賽是一個刻骨銘心的經歷。在6個星期建造機器人的過程中學到的實用技能可能比4年大學在課堂上能學到的還要多。要在這麼短時間解決眾多機械設計,電子電路,控制編程,一直到實際操作的問題,即使是專業的技工和工程師都要倒抽一口冷氣。孩子們必須學會分工合作,相互幫助,因為只有各個部分都正常工作機器人才能運轉起來。他們還必須學會如何在巨大壓力下按時完成該做的事。經過這樣大賽的洗禮,他們信心倍增,很多人覺得以後的大學課程,作業甚至未來的工作都是小菜一蝶。
啟迪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也是大賽的重要目的,它在這方面也是相當成功。參加機器人比賽的學生以後選擇科學或工程的比例相當高。大寶小寶在初中的時候參加過FIRST樂高聯盟(FIRST LEGO league)機器人比賽,對編程和機電設計有過一點接觸。她們當時也沒有顯出對科學有特別的興趣,但是兩人到了大學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理工。真的是埋下一粒種子,說不定哪天就會生根發芽。她們隊友中最出挑的一個白人男孩被風險資本看中,從布朗大學退學,現在自己在矽谷開了家公司。
除了學習機械設計、編程等實際技能之外,孩子們也在比賽中學習如何做人。「仁慈的專業精神」 (Gracious Professionalism)是大賽創始人Woodie Flowers提出的一個理念。他認為比賽固然重要,但保持一種有同情心的專業精神也很重要。這中間含有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意思。比如把自己的零件與對手分享就是一種公平競爭的表現。當今社會充滿為了「贏」不擇手段的毒素,Woodie Flowers的教導就更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合爭」(Coopertition)也是機器人大賽文化的一個獨特理念。合爭,顧名思義,就是合作與競爭。如今不論是國家之間還是公司之間經常是也敵也友,又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在機器人大賽里同一個聯盟的隊既是友軍也是競爭對手,如何處理這種複雜的關係從而達到雙贏是學生和教練們都要學習的功課。這些技能在未來的工作中都可以用到。
正因為這些原因,很多美國公司對大賽和參賽隊伍提供大量的財政支持。矽谷機器人大賽的主要贊助商包括谷歌、蘋果、Qualcomm、美國宇航局、Lockheed Martin、Brin Wojcicki基金等著名公司和基金。對這些公司來說這是一種戰略投資,將公司的品牌早早的植入在這些未來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心中長遠來講是大有益處的。
當你觀看比賽的進行,或漫步於各隊的展台和車間,你不能不讚歎他們勞作的成果,也很難不被他們對科學技術的激情所感染。矽谷的未來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看到這裡我很欣慰 – 矽谷的未來一片光明。
白露為霜注:在今年4月底的全國總決賽中,來自南加州的Hope Chapel Academy的機器人隊和另外三個隊組成的聯盟獲得全國總冠軍。
相關閱讀:
AlphaGo餘波:機器能夠取代人嗎?
李世石堪堪要敗:人類快要沒戲了?
哥倫比亞大學的故事:愛上機器人的女孩

隊員在修理機器人

主賽場 - 聖荷西州立大學體育場

準備比賽

教練和隊員在車間里工作



參賽隊員感謝贊助商




Palo Alto高中的Team 8是加州最早參加機器人比賽的隊伍之一

隊員們上場準備


有空拍張隊照

來自北京的Team 5737(火星風格)

比賽正在進行中


神情專註地操縱機器人


機器人圍攻敵人的塔樓

為自己的隊加油



Team 5737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