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三)- 深入分類是必要的

作者:徐福男兒  於 2013-3-17 07: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70評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外延涵蓋極其廣泛的概念,裡面包含的內容龐大而複雜。批判否定也好,繼承發揚也好,如果不做深入細緻的分類區別,就這麼含含糊糊的一言以蔽之,實在不是科學的態度,不但達不到否定或繼承的初衷,反而貽害無窮。

            我不揣淺陋,試著為中國傳統文化分一下類別。分類的方法,著眼於最近村裡對傳統文化的辯論,希望有助於辯論的深入。

            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大致可以分為哲學思辨的文化、政治的文化、道德修養的文化、美學的文化和經濟科學的文化這五大類。當然如果綱下分目,還可以細分,不過這粗略的五大類,已經可以進行討論了。

            哲學思辨的文化發軔於殷商時期,當時已經有周易的卦象記錄,但是真正興盛而形成規模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相當於西方的軸心時代。這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開放,最自由,最不受束縛的。陰陽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名家、農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醫家、方技家、兵家等不下十數家。老子、孔子、墨子、公孫龍子、韓非子、孟子、荀子、莊子、孫子等哲人不下數十人。他們都自由自在地闡發自己的思想,推廣自己的主張。如果自己的主張不被當政者接受,他可以馬上跑到鄰近的國家去兜售,絕不會受到「賣國賊」的指責。這可以說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瞬間,可惜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瞬間。所以研究哲學思辨的文化,當以這一時期為主,當然也要包括後起的道教和外來的佛教。至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知識分子的哲學思辨便趨於狹窄,基本上沿著儒家的路子,不是沒有發展和改造,但畢竟與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不可同日而語了。

            政治的文化自秦始皇一統六合,設立君主專制的制度以後,兩千多年來沒有大的變化。在20世紀初的三十餘年間雖有過短暫的民主制度閃光,但馬上被戰爭的紛擾和外力的干預所掩蓋,直至今日,國人還被束縛在專制獨裁的桎梏中。今日有思想的中國人所切齒痛恨的專制制度、君王觀念和奴性思維無不從這種政治文化派生而來。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出的「占社會統治地位的思想是統治階級的思想」這個觀點,在傳統政治文化對今日社會的影響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道德修養的文化,中國缺乏如西方意義上的嚴格的宗教,佛教來自印度,傳入中國後幾經變遷,有明以還與儒道二家逐漸相融合,從出世向入世轉化。道教雖起自本土,基本思想服膺老子道家的思辨,所謂三清,也不過是後來的附會,並不強調人格的神。儒家更是只著眼於世俗社會,不妄言鬼神。因此中國儒釋道三教的重點是世俗道德倫理的修養,遠多於對上帝的參悟。在這方面,孔、老、佛陀以他們的大智慧,對人性的描述和完善有極其豐富的貢獻。

            美學的文化,這是我自己杜撰的一個辭彙,意在囊括諸如文學、藝術、音樂、民俗等等各種傳統。這些充滿東方意味的傳統與西方的傳統迥異,它的美感和意境,與西方的傳統伯仲互見,共同構建了人類在地球村的美麗斑斕。這種東方美學所創造的意境,當然是植根於傳統哲學思辨的土壤之中,是不是也要連根拔起,徹底剷除,大家見仁見智,可以進一步討論。

            經濟科學的文化,這一塊似乎是中國傳統中的弱項,細究起來,也未必盡然。中國是以農立國的民族,從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到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從古運河靈渠,到都江堰引水樞紐,實用的農耕技術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著。英國科學史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巨著《中國的科學和文明 The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國人把它譯為《中國科學技術史》,其實不是很確切),很詳盡地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的發展。總的看來,傳統文化在這一塊上相較於西方是遠為遜色,但也不是一片白地。所謂的「李約瑟難題」解答了為什麼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落後於西方的問題,雖然不是定論,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一下: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7%BA%A6%E7%91%9F%E9%9A%BE%E9%A2%98

            以上是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很粗淺的分類,網路文章無法寫得太長,所以每一類只是點到為止,不再展開論證。相信大家也明白,我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分類來去蕪存菁,不要照單全收,也不要徹底拋棄。留下好的,即使不多,也是祖宗給我們的遺產;丟棄壞的,騰出地方,敞開心胸,把別人的好東西拿進來,這才是復興中華民族的正確之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3

支持
2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0 個評論)

回復 翰山 2013-3-17 07:23
好文。自感沒有那麼強的功力,很難參加討論。但是樂見大家的文章。
回復 fanlaifuqu 2013-3-17 07:51
慢慢讀!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17 08:20
俺還是門外看看吧,還未發言的理論水平
回復 chico 2013-3-17 08:30
中國確實沒有宗教,佛教當初傳入中國的時候,也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種宗教。
回復 shen fuen 2013-3-17 08:33
首先應該批判董仲舒的「大一統」學說, 「陽尊陰卑」的理論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思想。
批判:
道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批判三綱: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回復 ahsungzee 2013-3-17 08:42
好分析好文章!特別是最後的結論,值得大頂!~
回復 白雪綠竹 2013-3-17 09:00
很同意」不要照單全收,也不要徹底拋棄「。對東西方文化都要有海容百川的精神。謝謝分享知識和思路。
回復 總裁判 2013-3-17 09:04
標題正是本人所盼,文化大一統的說法是文化大革命的說法,分類為樓主文化學者的思路。
樓主精彩的表述,以之一、之二為領先,我支持之三的思路,但其行文比較趕,未及前文大氣而精緻(觀點則是另一回事),孔夫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沒說無立場就死定了。
分類有學科的分法,也有概念的分法,比如哲學思辨和哲理。西方思辨的哲學意義及成就,能不能用在先秦中國思想家那裡,或者僅僅給予中國特色的詮釋,這都要作很多的「思辨」。哲學及美學也是如此,比如《文心雕龍》只有理念而沒有論證,只有抒發而沒有邏輯。
對中國文化的梳理是一項無比宏偉的工程,以此任重而道遠的規格看待樓主,以示對樓主的尊敬。一句話:支持!
回復 hwangjinzi 2013-3-17 09:28
所謂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僅僅是漢族的文化,其實是各少數民族和國家的綜合文化。。。
回復 tangremax 2013-3-17 09:35
博主的5大分科極具創意,應當支持。
我曾經讀過一本世界思想史。原來哲學和自然科學幾乎90%發源於西方·,具體的說是歐洲。也就是說,不僅中國,世界其他地方也是與哲學和科學無緣。這個事實耐人尋味。
我們的老孔老子和老莊都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哲學家。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3-17 09:50
哲學思辨的文化、政治的文化、道德修養的文化、美學的文化和經濟科學的文化這五大類。
~~~
福兄分得好!這樣討論起來就比較明了了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3-17 09:51
hwangjinzi: 所謂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僅僅是漢族的文化,其實是各少數民族和國家的綜合文化。。。
應該是這樣,可是主流的文化給予邊緣文化的空間太少了
回復 無為村姑 2013-3-17 09:54
美學的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美的部分,怎麼可能徹底剷除?怎麼可能剷除掉?誰去剷除?不一定將來能夠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但是總是有人會將其傳承下去。可惜文革中被破壞的太多了~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3-3-17 09:59
支持...應取適合我民族個性者而留之.
回復 豬扒戒 2013-3-17 11:15
福兄好文,欣賞學習了。對中國宗教的起源,我傾向於相信老子等聖人是上帝默示的參道之人。他們的理論也就是神的話。聖字,在英語里還有一個意思---- 順從。就是對上帝的順從。如果世人都是上帝的子民的話,沒有理由不給中國人默示。這個聖字與西方的 St. 應該是一樣的。
回復 Aboriginal 2013-3-17 13:23
我覺得徐福兄把類別已經劃分得很清晰了,概括得很精鍊,可以說是言簡意賅。
看堂叔提到了哲學與科學問題,也是我思索的問題,也是徐福兄提到的經濟科學類的問題。我看了一下李約瑟的鏈接,也談一下自己的理解,村裡能人多,就幫徐福兄拋一塊磚。中國近代自然科學與技術落後西方那麼多,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個是中國古代的學問是「求善之學」,發自「應然」歸於「應然」,講究對心性的修養,要求「修己安人」,到後來追求的就是意境,比如「天人合一」,「致虛極,守靜篤」。而技術則被下歸到百匠之學,為士大夫所不屑,科學和技術一開始就沒掛上鉤。第二個,封建等級制度直接導致三教九流的劃分,士大夫位置極高,工匠的地位收入低下,從而在客觀上造成了人才的分流,有思想、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都去學定國安邦之道,後果就是技術人員缺乏理論指導,技術和科學之間嚴重缺乏互動,所以古代中國有四大發明,技術先進,卻無科學理論,只能製造一些爆竹煙花之類的東西,因此技術進展緩慢。加上是農業大國,手工業者和商人地位低下,經濟與技術手段流通不暢,更加劇了這種不平衡。而西方的學問是求真之學,講究對自然、真理的探索、驗證。由於手工業與商業的發達,科學與技術一直相伴左右,所以中國的技術-火藥傳到西方后,極大推進了西方熱兵器的發展。
儘管如此,墨家可能算個例外,是唯一既重視科學又重視技術的學派,但是他的政治理念太超前,墨經里的一句:「君臣萌(民)通約也」,就不容於專制者了,因為墨家認為君、臣、民之間是約定關係,主張尚賢,反對世襲,和西方的契約關係頗為接近。所以秦統一后,墨家被圍追堵截至接近消亡。第三,是學風不正。韓愈在師說里曾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而士大夫曰 「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更別提士大夫向技術人員學習了。所以為什麼科學與技術在中國歷史上如此脫節,也許是後人需要思索的。
其實這種重技術,輕理論,重實用,輕真理的風氣,直到今天也未必好轉了多少。
不過話說回來,經濟科學這部分並不一定完全拋棄,去向西方學。就象氣功里專練任脈,專練督脈,但是二脈沒接通,畢竟練了幾千年了,如果接通了,或者效果更大,呵呵,有些胡言亂語了。

註:「中學為求善之學,西學為求真之學」不是我說的,是李慎之先生的提法。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17 13:50
翰山: 好文。自感沒有那麼強的功力,很難參加討論。但是樂見大家的文章。
翰山兄好!兄的理論水平向來不凡,還請指教。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17 13:50
fanlaifuqu: 慢慢讀!
翻老好!請慢慢看來,然後請指教!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17 13:51
格物便是致知: 俺還是門外看看吧,還未發言的理論水平
致知兄不要客氣,大家隨便聊。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17 13:52
chico: 中國確實沒有宗教,佛教當初傳入中國的時候,也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種宗教。
Chico兄好!佛教方面還請多指點。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0: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