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52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4-5 12: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主旨:道生了天下及萬物,道是母,天下及萬物皆為子。要追求親近母親,而不是在子里不能自拔。就是不要溺於物,要透視有形的物,去注目無形的道。

道是靈,求道時要向形而上去求,即通過心來求。如果找錯方向,轉而向形而下的外物及知識層面去求,將不會成功。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這兩句可以用 』道創造了天下『這幾個字直接表達。天下有始,即表示天下及萬物是被創造的。另一層意思是,天下及萬物是存在於一個時空當中。第20章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表達的是相近的意思。』以為天下母『前面省略了主語「道」。道是天下及萬物的母親。之外的所有都是被生的,稱為子。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但如果能夠得到其母—-道,就可以順理成章明了天下萬物。明了天下萬物后要懂得向道回歸,守住母這個根本。如此便可以在形而下的世上享平安。即使肉身死去歸土,而我們從道而有的靈體,則可以進入永恆。也稱死而不亡。

這兩句提示我們,凡事要跳過萬物,在道上去求。而不是相反地去求形而下。整個道德經的核心就是如此。撥開紛亂的萬物,凡事從道上著手。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這兩句說的是求道的路徑方法。因為道是靈,要用心靈與誠實與道溝通才可以。一旦進入道中,人也就進入了道的安息。慾望變低而不外求。人生少了許多勞苦愁煩,多了不少喜樂滿足。

相反地,如果靠自己的感覺器官去向形而下的外在尋求,比如用眼看,耳聽的有為方法,人將在勞苦愁煩里看不到盡頭。猶太版道德經開頭記載:上帝將天地萬物,還有環境動物都預備好了,最後才造人。所以人不需要參與造什麼,以養活自己,上帝都準備完了。上帝第七日安詳的休息了。 沒什麼需要干,人只需要享受即可。後來因為人類的悖逆,而變得有罪及污穢。從而被聖潔的上帝逐出伊甸園,人才不得不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求生之旅。而人一旦重新歸道,即可回歸到上帝已完成的安息里。肉身歸土之前心靈先享安息,肉身歸土之後,靈魂重歸上帝身邊。有一些心硬悖逆的人,上帝明確說:他們永不可進入上帝的安息。他們霉倒大了。不是說上帝小氣,而是因為他們自願屈服於邪靈,甘願污穢,聖潔的上帝不可能容許罪的存在。在安息里我們不再是面朝黃土,而是在溪水旁果樹下—-仰望大道。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人如果能撥開世俗的干擾而進入道中,在道面前謙卑順服,這樣的人呈現的將是世俗標準里的卑小。因為他們心中有道,重內輕外,重天輕世俗。實際卻是天地間真正的強大。

用其光,復歸其明,

要藉助身外的道的輔助,讓大道重新進入自己心裡。道在外稱為光,比如《道德經》或猶太版道德經,以及有道之人的教誨,傳道人的佈道等,皆可稱為光。道在人心,則稱為明。

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如果能做到前面的,藉助周圍道的因素,讓道進入到自己心裡,那麼就不會給當前的肉體帶來禍患。這就是習道進道阿!習,帛書版本為「襲」,是因襲,遵照著做的意思。常,就是道的原則。

總結:道生天下萬物,要撥開擋在眼前的外物,在道的面前去求。抓住道是靈的本質,求道要向內,用心靈去求。用五官去求就大錯特錯了。一旦作為聖靈的道進入了自己,人很快就能進入上帝的安息,勞苦愁煩頓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2: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