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大國關係——兼論避開陷阱的道路

作者:mali50  於 2015-10-11 2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地區衝突, 斯巴達, 歷史學家, 西方國家

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大國關係——兼論避開陷阱的道路

馬力

西方國家的持續衰落和經濟全球化使國家和地區間的差別迅速縮小。這一趨勢嚴重動搖了幾百年來形成的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的特權和地位。由於不能阻止本國的衰落,西方國家為維護世界霸權便只能寄希望於阻撓新興國家的崛起。近來有人這種把新舊勢力間維護與爭奪國際權力的戰略較量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並用這種理論來解釋中美之間日益增多的地區衝突。「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戰爭陷阱,是說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會對比鄰的國家產生威脅,並因此導致兩國之間的對立和戰爭。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曾以此來解釋公元前五世紀雅典和斯巴達兩國之間發生的戰爭。

近年來研究「修昔底德陷阱」的文章很多。在許多文章中無論是新興國家對現有秩序的威脅和挑戰,還是以往的強國對現有秩序的維護,都被看作是新舊國家統治集團主觀意志的體現。這與西方國家傳統的唯心史觀是一脈相承的。然而西方研究顯示,在過去五個世紀中發生過16次世界權力的轉移;其中有12次轉移過程發生了戰爭。這75%的戰爭結果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只與統治集團的主觀意志有關,還與某種歷史的必然性有關。

                                當代世界的「修昔底德」陷阱

雖然人類的行為直接以主觀意志為指導,但主觀意志不總是隨意的。不能隨意選擇的主觀意志受外部條件的制約。這個外部條件不僅包括精神以外的物質條件,還包括一個國家或社會在特定歷史時期中不為少數人的意志能夠改變的傳統精神(如宗教信仰)、習慣勢力(如風俗人情)和國民傾向(如民粹民意)。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對精神的決定作用,辨證唯物主義更進一步承認時代所處的社會意識對個人意志的決定作用、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存在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不包括反邏輯的精神錯亂和任意妄為,而是在物質條件和歷史條件許可下的大概率事件。

本文無意於逐例分析歷史上出現的戰爭陷阱,而只是強調它們出現的必然性。未來可能發生的新的權力轉移和戰爭陷阱也是如此。有人希望以領導集團的意志來消弭國際衝突,建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來保障大國之間和平共處。但歷史所能告訴我們的是「慕尼黑條約」沒有阻擋希特勒的坦克蹂躪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和蘇聯的解體以及華沙公約組織的解散也沒能阻止北約的東擴和地區對立;中國三十年的「韜光養晦」更未能打消美國「重返亞洲」的念頭。相反妥協和退讓經常適得其反,鼓勵了對方更大膽的進攻。某些時候國家統治集團的主觀努力雖能減低偶然因素造成的誤會和衝突,延緩衝突發生的時間,但不能改變引發衝突的外部條件和歷史的必然性。

那麼當今世界存在戰爭陷阱和發生大國衝突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是經濟利益。資本主義的私有經濟得以繼續運作必須做到產銷平衡。而產銷平衡又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足夠的資源和市場。前者管產出,後者管售出。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構成維持市場經濟所必須的資本循環。這就像電路一樣,必須關上開關形成自由電子的閉合循環才能產生可用的能量。如果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兩個基本條件可以在國內得到滿足,資本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就不會造成國家之間的衝突,資本主義國家也因此沒有冒戰爭風險對外擴張的需求。

不幸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條件不能滿足商品經濟的持續發展。在資本主義的有價市場經濟中,幾乎一切消費都需購買。以購買力為邊界的市場歸根到底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生產資源,工業投資和產品生產可以是無限的。這就產生了商品經濟最基本的矛盾:無限生產與有限市場之間的矛盾。有人說這個矛盾可以通過市場監控和計劃生產來消除。即便資本家個個顧全大局捨己為國,這一矛盾仍然不會消除。事實上發達國家的壟斷聯合企業一直是實行計劃經濟量市而出,但資本主義世界仍然發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並持續了幾十年的衰退趨勢,至今不見好轉的跡象。

這個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必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現有的利潤公式告訴我們:產業的利潤和工人的報酬都來自產品的銷售,也就是說售出全部產品需要用全部利潤和報酬來購買。當資本家把部分利潤儲存起來后,工人的全部報酬都用來消費也不足以買完全部產品,從而造成市場剩餘。這就是說當資本家的第一剩餘價值(利潤)通過資本積累轉變成了第二剩餘價值(市場剩餘)后,資本積累便會阻礙資本迴流造成市場剩餘,最終使企業的贏利減小直至利潤消失企業破產。這就是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是上述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化的商品經濟中的特定表現。

這個矛盾是以資本積累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矛盾,是不能靠計劃經濟等管理手段來解決的。資本家的利潤減少會導致工人報酬的減少。企業破產更產生大量失業。因此少數人的資本積累還會造成和加重社會的貧富分化。由於人的消費傾向(占收入的比重)隨收入的增加而減小,以購買力為邊界的消費市場的大小取決於購買力的分散程度而不是購買力總量。貧富的兩極分化造成購買力的高度集中,因此縮小了消費市場的規模。當購買力集中引起市場收縮時,許多消費者雖有消費慾望卻沒有購買力來實現這些慾望。這樣的市場飽和是一種虛假飽和。因缺乏購買力而滿足不了需求的狀況便稱為需求異化。

為了清除因資本積累造成的市場剩餘,資本主義國家鼓勵窮人貸款消費。這種貸款經濟只是延續過去的經濟模式,而不能改變商品經濟的根本矛盾。結果就是社會分化和需求異化繼續加深。可見貸款經濟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殖民的經濟模式,並遲早因貸款違約的發生而破產。當貸款違約造成的各色泡沫破裂之後,資本主義經濟在滿足資本積累的條件下繼續發展,只能重回海外殖民擴張的老路。這便是今天「重返」二字不絕於耳的根本原因。重返東歐,重返亞洲,重返中東,總之是要鞏固、重建和擴大海外殖民地。

然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一些新興國家正在或已經發展起來。實行了市場經濟的新興國家同樣需要更大的市場來擴張經濟。發達國家在重返的過程中必將與新興國家發生利益衝突。這正是如今「修昔底德陷阱」再現的必然性。這個陷阱歸根到底來自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市場經濟中的根本矛盾。由於這個矛盾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固有矛盾,新的戰爭陷阱的出現不會因統治者的意志而改變。不管提出什麼樣的意識形態口號或標榜什麼民主和平,只要不改變私有化的經濟制度,不願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認輸而退甘心成為強者的殖民地,就不可能迴避以國家利益為目的的國際衝突。

知道了當代「修昔底德陷阱」形成的原因,就可以找到迴避這個戰爭陷阱的道路,即避免國家間的利益衝突。從理論上將,可以通過分配市場來實現雙贏的國際合作。這也許是中國新型大國關係的出發點。即便小國的利益真地可以忽視,資本主義大國間平等分配資源和市場的國際協議從來不曾,也永遠不會產生。因為資本主義的國家利益是抽象的,是許多獨立的私人企業和財團的利益總和。連它們之間都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怎麼會允許政府代表它們放棄國際市場。尤其是實力強大的資本集團在競爭中成竹在胸,更不會不戰不敗。而戰爭則不是它們要擔心的。這才是國家要操心的。上戰場的炮灰是別人的兒女,資本集團卻可以發戰爭財,因此說不定比誰都喜歡掉進這個陷阱中。

即便如此,在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的條件下仍有可能繞開「修昔底德陷阱」。這就是首先繞開商品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具體說來就是開拓無價市場經濟,把市場剩餘轉變成勞動報酬,用無價消費來清理市場剩餘。由於消費需求在總體上是無窮的,這個無窮需求本身就是個無窮市場。用無價消費來填補這個無窮市場,就可以消除失業和危機,同時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生活水平。這種無價與有價市場相耦合的市場經濟就叫作耦合市場經濟。耦合市場經濟可以減小對海外市場的依賴性,因此可以避免重大的國際衝突。只有耦合市場經濟可以救世界。這個耦合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主義經濟,所以又可以說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世界。

在耦合市場經濟中,現有的資本集團看起來會暫時犧牲部分利潤開闢無價市場。這種犧牲在經濟危機發生時也常要被迫作出。但這些無價消費不是真正無價的,而是作為勞動報酬的一部分,因生產的擴大而同樣可以是一種贏利的投資。最主要的是由於耦合市場經濟可以持續穩定地發展,國家也好,資本集團也好,總財富也因此水漲船高。另一方面,由於現代戰爭可以使用核武,發戰爭財的夢想會被毀滅的現實所取代。市場競爭的勝利者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控制世界。在競爭中失敗的一方可能用極端手段與嬴者同歸於盡。為了避免在戰爭陷阱中毀滅,這種使整個社會、國家和世界都可以全嬴的經濟模式應該是理性人的共同選擇。

祝願智慧的人類會作出明智的決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1: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