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大国关系——兼论避开陷阱的道路

作者:mali50  于 2015-10-11 22: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地区冲突, 斯巴达, 历史学家, 西方国家

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大国关系——兼论避开陷阱的道路

马力

西方国家的持续衰落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别迅速缩小。这一趋势严重动摇了几百年来形成的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的特权和地位。由于不能阻止本国的衰落,西方国家为维护世界霸权便只能寄希望于阻挠新兴国家的崛起。近来有人这种把新旧势力间维护与争夺国际权力的战略较量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并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中美之间日益增多的地区冲突。“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战争陷阱,是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会对比邻的国家产生威胁,并因此导致两国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以此来解释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两国之间发生的战争。

近年来研究“修昔底德陷阱”的文章很多。在许多文章中无论是新兴国家对现有秩序的威胁和挑战,还是以往的强国对现有秩序的维护,都被看作是新旧国家统治集团主观意志的体现。这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唯心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然而西方研究显示,在过去五个世纪中发生过16次世界权力的转移;其中有12次转移过程发生了战争。这75%的战争结果说明“修昔底德陷阱”不只与统治集团的主观意志有关,还与某种历史的必然性有关。

                                当代世界的“修昔底德”陷阱

虽然人类的行为直接以主观意志为指导,但主观意志不总是随意的。不能随意选择的主观意志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个外部条件不仅包括精神以外的物质条件,还包括一个国家或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中不为少数人的意志能够改变的传统精神(如宗教信仰)、习惯势力(如风俗人情)和国民倾向(如民粹民意)。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辨证唯物主义更进一步承认时代所处的社会意识对个人意志的决定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存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不包括反逻辑的精神错乱和任意妄为,而是在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许可下的大概率事件。

本文无意于逐例分析历史上出现的战争陷阱,而只是强调它们出现的必然性。未来可能发生的新的权力转移和战争陷阱也是如此。有人希望以领导集团的意志来消弭国际冲突,建立所谓的“新型大国关系”来保障大国之间和平共处。但历史所能告诉我们的是“慕尼黑条约”没有阻挡希特勒的坦克蹂躏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解体以及华沙公约组织的解散也没能阻止北约的东扩和地区对立;中国三十年的“韬光养晦”更未能打消美国“重返亚洲”的念头。相反妥协和退让经常适得其反,鼓励了对方更大胆的进攻。某些时候国家统治集团的主观努力虽能减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会和冲突,延缓冲突发生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引发冲突的外部条件和历史的必然性。

那么当今世界存在战争陷阱和发生大国冲突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是经济利益。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得以继续运作必须做到产销平衡。而产销平衡又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足够的资源和市场。前者管产出,后者管售出。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构成维持市场经济所必须的资本循环。这就像电路一样,必须关上开关形成自由电子的闭合循环才能产生可用的能量。如果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条件可以在国内得到满足,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不会造成国家之间的冲突,资本主义国家也因此没有冒战争风险对外扩张的需求。

不幸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条件不能满足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资本主义的有价市场经济中,几乎一切消费都需购买。以购买力为边界的市场归根到底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生产资源,工业投资和产品生产可以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无限生产与有限市场之间的矛盾。有人说这个矛盾可以通过市场监控和计划生产来消除。即便资本家个个顾全大局舍己为国,这一矛盾仍然不会消除。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垄断联合企业一直是实行计划经济量市而出,但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持续了几十年的衰退趋势,至今不见好转的迹象。

这个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有的利润公式告诉我们:产业的利润和工人的报酬都来自产品的销售,也就是说售出全部产品需要用全部利润和报酬来购买。当资本家把部分利润储存起来后,工人的全部报酬都用来消费也不足以买完全部产品,从而造成市场剩余。这就是说当资本家的第一剩余价值(利润)通过资本积累转变成了第二剩余价值(市场剩余)后,资本积累便会阻碍资本回流造成市场剩余,最终使企业的赢利减小直至利润消失企业破产。这就是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是上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化的商品经济中的特定表现。

这个矛盾是以资本积累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是不能靠计划经济等管理手段来解决的。资本家的利润减少会导致工人报酬的减少。企业破产更产生大量失业。因此少数人的资本积累还会造成和加重社会的贫富分化。由于人的消费倾向(占收入的比重)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小,以购买力为边界的消费市场的大小取决于购买力的分散程度而不是购买力总量。贫富的两极分化造成购买力的高度集中,因此缩小了消费市场的规模。当购买力集中引起市场收缩时,许多消费者虽有消费欲望却没有购买力来实现这些欲望。这样的市场饱和是一种虚假饱和。因缺乏购买力而满足不了需求的状况便称为需求异化。

为了清除因资本积累造成的市场剩余,资本主义国家鼓励穷人贷款消费。这种贷款经济只是延续过去的经济模式,而不能改变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结果就是社会分化和需求异化继续加深。可见贷款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殖民的经济模式,并迟早因贷款违约的发生而破产。当贷款违约造成的各色泡沫破裂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在满足资本积累的条件下继续发展,只能重回海外殖民扩张的老路。这便是今天“重返”二字不绝于耳的根本原因。重返东欧,重返亚洲,重返中东,总之是要巩固、重建和扩大海外殖民地。

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新兴国家正在或已经发展起来。实行了市场经济的新兴国家同样需要更大的市场来扩张经济。发达国家在重返的过程中必将与新兴国家发生利益冲突。这正是如今“修昔底德陷阱”再现的必然性。这个陷阱归根到底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市场经济中的根本矛盾。由于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新的战争陷阱的出现不会因统治者的意志而改变。不管提出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口号或标榜什么民主和平,只要不改变私有化的经济制度,不愿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认输而退甘心成为强者的殖民地,就不可能回避以国家利益为目的的国际冲突。

知道了当代“修昔底德陷阱”形成的原因,就可以找到回避这个战争陷阱的道路,即避免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从理论上将,可以通过分配市场来实现双赢的国际合作。这也许是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出发点。即便小国的利益真地可以忽视,资本主义大国间平等分配资源和市场的国际协议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产生。因为资本主义的国家利益是抽象的,是许多独立的私人企业和财团的利益总和。连它们之间都存在你死我活的竞争,怎么会允许政府代表它们放弃国际市场。尤其是实力强大的资本集团在竞争中成竹在胸,更不会不战不败。而战争则不是它们要担心的。这才是国家要操心的。上战场的炮灰是别人的儿女,资本集团却可以发战争财,因此说不定比谁都喜欢掉进这个陷阱中。

即便如此,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仍有可能绕开“修昔底德陷阱”。这就是首先绕开商品经济中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具体说来就是开拓无价市场经济,把市场剩余转变成劳动报酬,用无价消费来清理市场剩余。由于消费需求在总体上是无穷的,这个无穷需求本身就是个无穷市场。用无价消费来填补这个无穷市场,就可以消除失业和危机,同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生活水平。这种无价与有价市场相耦合的市场经济就叫作耦合市场经济。耦合市场经济可以减小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因此可以避免重大的国际冲突。只有耦合市场经济可以救世界。这个耦合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又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世界。

在耦合市场经济中,现有的资本集团看起来会暂时牺牲部分利润开辟无价市场。这种牺牲在经济危机发生时也常要被迫作出。但这些无价消费不是真正无价的,而是作为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因生产的扩大而同样可以是一种赢利的投资。最主要的是由于耦合市场经济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家也好,资本集团也好,总财富也因此水涨船高。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战争可以使用核武,发战争财的梦想会被毁灭的现实所取代。市场竞争的胜利者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控制世界。在竞争中失败的一方可能用极端手段与嬴者同归于尽。为了避免在战争陷阱中毁灭,这种使整个社会、国家和世界都可以全嬴的经济模式应该是理性人的共同选择。

祝愿智慧的人类会作出明智的决择。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1: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