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家的資本積累跨不過收入陷阱

作者:mali50  於 2015-5-4 21: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4評論

關鍵詞:中國人口, 社會主義, 經濟效益, 糧食價格, 持續性

國家的資本積累跨不過收入陷阱

馬力

前文《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有關嗎?》說到把中國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歸因於人口老齡化得不到事實的證明;用釋放農村勞力來承擔城裡人不願乾的苦力會造成低收入陷阱,以此超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更別說改種經濟作物、加大對進口糧食的依賴在經濟、政治和生存上具有極大的風險。糧食市場不會永遠不變。由於農作物產量受自然條件和生長周期的嚴格限制,剛性需求增大后糧食價格可能無限上漲,甚至還可能造成市場的供不應求。這在飢荒的年代是屢見不鮮的事實。

要妨止滑入中等收入陷阱,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現已有抽象的數理理論可以說明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原因和條件。這裡用經驗來說明收入陷阱的形成原理。所謂的陷阱實際上是指收入增長過程中的一個相對較長的徘徊階段,是非持續性經濟模式的必然現象。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收入徘徊在中等收入階段上。有人會以GDP的持續增長否定收入陷阱的存在。但收入的增長並不總是與GDP的增長相平行,而取決於經濟效益和分配方式。以投資和消費來計量的GDP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內涵。例如GDP的增長可以來自貸款消費和投資,或來自通貨膨脹。在這樣的表面增長中,經營利潤和經濟效益不一定同步增長,因而使收入水平停滯不前。

新的經濟學理論可以證明在孤立系統中,以資本積累為目的的單一有價市場經濟是不能持續發展的。這是因為資本積累實際上是購買力儲存。少數人儲存大量的貨幣購買力會產生相應的市場剩餘,稱為第二剩餘價值(也就是被積累的第一剩餘價值)。市場剩餘超過一定程度就會阻礙產銷過程中的資本循環,迫使廠家虧損。這便是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產生市場過剩的資本積累造成了貧富分化;貧富分化后的需求異化和消費不足又反過來加重市場剩餘。可見市場過剩和兩極分化可以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單一有價市場經濟無法逃避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最早的發達國家可以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因為那時有大量的海外市場或殖民地用以清除資本積累所造成的市場剩餘。這樣的經濟體是開放的而不是孤立的。在開放系統中,只要有外部購買力存在,資本積累便可持續進行。換句話說,就是把國內的貧富分化變成貧富國之間的兩極分化,用外部資源補充因資本積累造成的購買力損失,填補國內的收入陷阱。這樣就推遲了資本循環的中斷,使經濟磕磕絆絆地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早期資本主義經濟仍然存在周期性經濟危機,因為外部市場歸根到底也是有限的。把外部市場包括在內便是一個更大的孤立系統。但由於市場擴大,危機發生的起點被提高,周期被拉長,仍有可能跨過收入陷阱。

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后,孤立系統大大縮小,美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體經濟開始衰落。為了繼續滿足富人的資本積累,西方國家推行了各種方式的貸款消費即超前消費。貸款消費造成的虛假繁榮很快破滅,於是西方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把製造業遷往勞力和資源廉價的第三世界國家。這種新的經濟殖民手段減緩了經濟衰退的步伐。當新興國家發展起來后,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市場和資源,重新加快了發達國家衰退的步伐。2008年爆發於美國、影響整個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便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少數人的收入和財富仍在上升,多數人的卻在下降,以至中產階級隊伍不斷縮小。表面上的高收入去除不斷高漲的住房、教育和醫療保險等剛性需求后,多數人的實際生活水平倒回到中等收入水平,或者說倒退到中等收入陷阱中。

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沒有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和市場消除市場剩餘和加快資本積累,經濟危機頻繁發生,很少能夠趕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因此中等收入陷阱一度成為這些後起資本主義經濟體的重要特徵。只有一些亞洲國家因地緣政治的需要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全力支持,因而有可能一度在表面收入上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這些國家的物價很高,剛性開支很大,實際生活水平並不是很高。可見僅僅用表面收入大小來定義中等收入陷阱並不科學,而只是資本主義經濟爭奪話語權的表現。一些非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消費大頭並不依賴貨幣收入。僅從貨幣收入來看,這些國家總是處在低收入陷阱中。

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實行了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並存的所謂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模式。過去認為這種經濟模式可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最近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在未來的5年或10年中有50%以上的人口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並把這種可能歸因於中國社會的老齡化。那麼中國的一半人口究竟會不會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據上面的討論知道,這取決於中國經濟能不能持續發展,或取決於中國目前的經濟模式能不能避免市場剩餘,妨止資本循環的堵塞,保證生產的不間斷進行。

中國改革后的經濟基本上是單一的有價市場經濟。這種經濟模式必然需要一定的資本積累用作國家的基礎設施、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等開支。事實上,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存說明國家的資本積累還是中國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條件。外匯儲存的大小還曾經被改革派用來衡量中國前後三十年貧富或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這說明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經濟已經根本改變了國家的經濟目的,從過去為在嚴密封鎖的孤立系統中盡最大可能滿足和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到在一個開放系統中利用外部購買力儘可能為國家積累更大的資本。以資本積累為前提的經濟模式,嚴格說來,已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而是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這樣的經濟模式可以與國有經濟的比例無關。

國家的資本積累又何錯之有?答:難保經濟的持續發展。前面說過,資本積累歸根到底積累的是購買力。在勞動力不能用於直接投資,而必須先由資本家或國企用資本購買的情況下,國家的資本積累同樣造成第二剩餘價值。與此同時,私人企業的資本積累還會造成貧富分化。這一切已是被三十年的改革史所證實的。中國改革后國企和私企主管與工人的收入之差遠大於以前是不爭的事實。購買力儲存和兩極分化又必然導致消費不足和市場剩餘。在改革早期由於勞力和資源價格低廉,出口產品具有較大的價格優勢。海外市場能夠成功吸收幾乎所有出口產品,使國家和個體的資本積累得以持續進行。但在中國的外匯儲存不斷增大的同時,多數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同步提高。這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徵。

如今中國的物價優勢和國際市場都在縮小,其它國家的競爭能力正迅速趕上。以資本積累為主的經濟模式遭遇到嚴重的產業和市場過剩,經濟增速也因為回落進入了所謂的新常態。當多數人口的平均收入在新常態中固化之後便形成所謂的收入陷阱。這個收入陷阱究竟是中等收入陷阱還是低收入陷阱還很難說。中國目前就全國而言還沒有完全進入中等收入水平。所以想爬進中等收入陷阱還要繼續努力。如果經濟加速衰退,實際的購買力收入下滑,還有可能滑入低收入陷阱中。這個陷阱同樣來自有價市場經濟中資本積累與資本增值之間的矛盾,不管資本積累屬於國家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國家的資本積累和個人的資本積累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中西方經濟學流毒甚深的中國改革派還不能認識到這一點,繼續用產生危機的思路來拯救危機。

為什麼前三十年本來就處於孤立系統中的中國反而沒有出現今天這樣由經濟過程本身產生的市場過剩和經濟減緩呢?因為那時有無價消費清除有價市場上的剩餘。當然在實際推行的過程中,重點不是如何轉化過剩物資,而是如何妨止過剩。為做到這些,就要對投資、產能和實際購買力進行認真的統計和合理的分配。前蘇聯靠無價市場經濟成為近百年來唯一一個靠自身力量趕上世界強國的世界大國。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是如此。大型壟斷經濟體的計劃經濟基本上不會在危機中倒下,百年老店和名牌產品代代相傳、風雨無阻。破產的只是擠在市場邊緣的中小企業。私人企業不按市場規律盲目擴張,造成的過剩和損失是自己的。這樣的企業終將淘汰。經濟學家對當代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缺乏研究,還抱著百多年來的自由經濟教條不放。所以即便有無數優秀的壟斷企業存在,整個國家仍然處在經濟混亂中。

總而言之,以國家的資本積累為主要目的的經濟模式,即便有相當比重的國有經濟成分和較高的稅後福利,在本質上不屬於社會主義經濟,而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它與致力於全民富裕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區別不只是道義上的,更重要的是效益上的。在孤立系統中,或在包括有限國際市場的更大的孤立系統中,注重資本積累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不可能持續發展,而必然經歷市場過剩帶來的經濟危機。在中國前三十年積累的原始資本,包括廉價勞力在內的物價紅利和非市場資源耗完后,外部市場開始萎縮,產業和市場開始過剩。自由資本主義世界經歷的一切都會重演。只有社會主義的耦合市場經濟才能確保在孤立和非孤立系統中持續發展,最後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這包括不被西方經濟學計算在內的無價消費。由於表面的貨幣收入不一定很高,西方經濟學的中等收入概念應當首先改變。片面追求西方定義的中高收入,反而更容易陷入收入陷阱中。

表一:2000-2014年中國銀行凈儲蓄率的年變化

國家和企業的資本積累實際上已經影響到大部分中國人的相對收入。表面上的收入在增加,但很少能趕上物價的上漲,尤其是剛需商品,如法定保險、看病和住房等,的上漲速度。看看這些錢都用在哪裡就知道。大部分花在購房、看病和進私校上。出國購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國外商品相對便宜,信譽可靠,而不是錢多花不完。許多人出國一趟回來要喝半年涼水。人們看到的是長時間省吃儉用后的集中消費。這種現象與中國人愛面子好攀比的文化有關。表一是作者王永利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國家凈儲蓄率的變化值得高度關注中提供的表格。它說明從2005年起中國的凈儲蓄就開始徘徊不前。2011年開始持續下降。2014年大幅下降。如果把少數人擁有的大部分儲蓄排除在外,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凈儲蓄會更低。而不少資本主義國家普通民眾的凈儲蓄是負數。這些國家的經濟是典型的后殖民時代的貸款經濟,其中中產階級為少數人的資本積累承擔了最大的貸款負擔。看來以資本積累為目的的中國經濟也在向這樣的貸款經濟過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paci 2015-5-5 22:25
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 和耦合市場經濟模式有什麼根本區別?
回復 mali50 2015-5-5 22:38
paci: 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 和耦合市場經濟模式有什麼根本區別?
「以國家的資本積累為主要目的的經濟模式,即便有相當比重的國有經濟成分和較高的稅後福利,在本質上不屬於社會主義經濟,而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它與致力於全民富裕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區別不只是道義上的,更重要的是效益上的。」
在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中,國家如同私人企業。不管福利大小,資本家企業還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代表。因此國家資本主義很容易變成實際上的權貴資本主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與國家的資本積累同步增長。由於資本積累堵塞資本循環,經濟不能持續發展,需要通過危機來清理市場。
社會主義經濟不以資本積累為中心,而是通過共同富裕來發展經濟。就是以提供無價消費來清理市場提高就業。這顯然不利於國家資本積累,但能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回復 paci 2015-5-5 23:40
mali50: 「以國家的資本積累為主要目的的經濟模式,即便有相當比重的國有經濟成分和較高的稅後福利,在本質上不屬於社會主義經濟,而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它與致力於全民
國家資本積累和個人資本積累的目的不同,國家資本可用於共同富裕、提供市場就業等等平衡目標。
而社會主義經濟如果沒有充分社會資本積累,如何來實現共同富裕,如果過多壓縮私有空間,又恐動力不足,落入貧困陷阱
回復 mali50 2015-5-6 01:30
paci: 國家資本積累和個人資本積累的目的不同,國家資本可用於共同富裕、提供市場就業等等平衡目標。
而社會主義經濟如果沒有充分社會資本積累,如何來實現共同富裕,
國家的資本積累可以用於個人,但受法律限制,途徑不多。事實沒有證明能比無價消費更好地服務人民。
重要的是,用國家資金或稅收補助窮人(二次分配實現社會公正)是不能長久的,也是有限的。國資或稅收不同於無價消費的地方是:仍需通過有價市場的買賣才能獲得資金或稅金。在孤立系統中不能走得很遠。所以無論是歐式「社會主義」還是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都將面臨經濟危機。
所以兩頭都不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2: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