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難纏爸媽
以前回國或者暑假,或者五月,十月,從不喜歡冬天回,主要是太冷。自從媽媽生病,家中離不開保姆,而春節保姆都要回家過年,我也就改成春節回國當臨時保姆。北京狐朋狗友一大堆,以往回去基本上是白天在外面瘋,晚上回家睡覺。最近幾次出門越來越少,這次就更是老老實實當宅女了。
老爸是養生堂節目的忠實觀眾。每天晚上坐在沙發看那個破節目,不是資深營養師就是國家級老教授,口若懸河,頭頭是道。有一次我在廚房聽到:「黑白配,百搭。」我以為是在講時裝,趕緊跑出來,原來是個肥頭大耳的專家在講銀耳的妙處:「銀耳屬於百搭材料,與黑木耳搭配,益脾胃,滋陰生津,益氣活血;加紅棗燉煮,清肺熱,活血祛瘀, 治血管硬化,高血壓,月經不調等多種病症」。真的假的不知道,反正我那天真的老爸相信了:「櫥櫃里有銀耳,黑木耳,你泡點明天做。」他老人家沖著我發號施令。得,這專家的幾句屁話,俺家老爸就當聖旨,夠我忙活一陣。後來我真怕了這養生堂節目,不定老爺子又要給我布置什麼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呢。
老爸在軍隊生活大半輩子,古板,教條,一成不變。起床,吃飯,散步,看書,睡覺,一切都按時間表,有一次我切好水果端給他,老人家不慌不忙:「還不到我吃水果的時間呢。」我哭笑不得:「行,再過二十分鐘,我給您吹軍號,全軍陪您吃水果。」我心裡不滿:「早吃二十分鐘水果怎麼了」
?老爸對早餐非常重視,我從小就聽他說: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他真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辦。我這個在美國早飯只喝咖啡的假洋鬼子每天早晨要做出乾的,稀的以及四盤小菜。雞蛋,鵪鶉蛋,肉皮凍,海帶絲,鹹菜,新鮮蔬菜,每天的菜單都不同。涼拌黃瓜,涼拌萵筍,涼拌菠菜,涼拌心裡美蘿蔔,我發誓從沒有做過這麼多的涼拌菜。一日三餐,我做到煩。
老爸除了刻板還有啰嗦,車軲轆話來回說:「記不記得劉伯伯,他去年過世了」。這一消息他跟我說了至少三次。老人家把我當作聽眾,從早講到晚:「我們干休所開了一家新食堂,品種可多了。有肉包,豆包,花捲,糖三角,肉籠,還有發糕,烙餅……」光是主食,他就婆婆媽媽了十多分鐘。我真怕他面面俱到,接下來是冷盤,熱炒,靚湯,甜點,那我這一上午不就報銷了?「是嗎?真好,哪天您帶我去瞧瞧,咱買幾樣回來嘗嘗。」我打斷他,準備結束這場對話。「豆包不能買,太甜了,很不健康。」老爸意猶未盡。我趕快接話:「好,我給您在家蒸豆包吧。」就這樣躲過了老爺子的嘮叨,鑽進廚房找紅豆。泡豆子,煮豆子,和面,折騰一上午,兩鍋豆包,一盤花捲,幾個棗糕,還剩下一小塊面,想起小時候媽媽給我蒸的小刺蝟,難得還記得。當我把一大盤面點端上桌時,父母眉開眼笑:「這刺蝟像你,到處扎人。」老爸指著刺蝟對老媽說。「是你」,老媽反擊得很快。我心想:早知道做一對刺蝟呀,你們兩個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都夠扎的。沒看到我都被你們扎得千瘡百孔了?
老爸的「罪狀」還可以寫兩篇博客,但我還能忍受,老媽的陋習就真是罄竹難書了。老媽愛存東西,什麼都不讓扔:「別動我的,有一天會用到。」她常常愛說的一句話,以前我還要跟她較勁兒或是偷偷摸摸扔幾樣,現在怕她生氣也不敢了。好好的書房堆得到處都是破爛:幾年前她在某個會議上的發言稿,已經發黃的雜誌,用完的水果籃,空空的禮品盒。最恐怖的是我發現我上高中時的教科書,文摘筆記本。我又不是什麼名人,留著這些東西幹嘛?辦展覽?某某人上學時用的文摘本。可惜沒人看呀!原本寬暢的書房只剩下窄窄一條走道,看著滿屋子的亂七八糟,我氣不打一處來。正準備摩拳擦掌的收拾,老媽站在門口虎視眈眈地盯著我。「我整理一下書房,把屬於我的東西清理一下。」我陪笑。「不要,不動。」老媽繼續言簡意賅,只說重點。我真不敢跟她頂嘴,只好作罷。給她洗澡,發現搓澡布又舊又破,我明明就給她從美國帶回去很多她喜歡的韓國牌子搓澡布。「那些新搓澡布呢?」我問她。老爸在外面搭腔:「給朋友送了幾塊,剩下的在柜子里」。我有點生氣:「放柜子里能下崽啊?用啊。」老媽開始搖頭,指著那塊舊的:「好用。」經過我的軟磨硬泡,不懈努力,終於在我第二次給她洗澡時,換了新的搓澡布。這一小小的勝利給我帶來無比喜悅。
老小孩,顧名思義,即老了的小孩子。既然是小孩子,那麼,無論是幼年的,還是老年的,都是小孩子,無論他們多麼的任性固執,不可理喻,都要讓他們三分。誰讓他們是生我,養我,愛我,疼我的父母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慶幸父母都還健在,更珍惜與他們共渡的這些瑣碎日子。

心裡美羅卜

涼拌蘿蔔絲

老爸的早餐

煮好的紅豆
一屜豆包

小刺蝟饅頭

一大盤面點

烙餅

燒帶魚

肉皮凍

冬瓜海米素丸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