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網友在此發帖談到突然接到兒子電話,告知了幾項重大決定,其中一項是挑戰自我,辭去現職重返校園,改學電腦工程師。這個兒子的電話讓母親不禁為之擔心。對此,我頗有同感,因為俺家小子也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但所冒風險令人擔心。
在上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開學前,他報名參加了斯坦福組織的學前企業創業研習班,在矽谷Tech公司參觀研討,結果是一開學選課,他就決定改變專業學習方向,由EE轉向CS,因為他認為,矽谷最有發展前途的是計算機軟體,而不是硬體。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決定在斯坦福要向CS轉型。這是一個挑戰自我的決定,因為轉變的挑戰很難。在UIUC工程學院,ECE和CS是在一個系,前兩年專業基礎課等重合度較大,ECE的學生也要學計算機語言和編程。后兩年就分道揚鑣,ECE專業學生沿著EE的主要分支方向選修專業課程,CS學生則學習更深入的計算機課程。也就是說,他要轉向CS的挑戰是要在最短時間內補上CS專業學生在Junior和Senior里的主要CS專業課程。而在斯坦福研究生階段,選修本科的課程沒有credits, 而CS研究生課程又以學過相對應的本科CS課程為前提條件。所以,必須要先補上CS本科專業課程才能選修CS研究生階段的課程。所有這些都要在完成EE學位課程學分的同時完成CS本科專業課補課。他相當聰明,但不具學霸級的天才。在UIUC,他是Top 10%,而且是Campus Honor Chancellor Scholar,但在斯坦福學霸天才雲集中,只是大流之普通一分子,只能靠勤奮努力了。前幾天,看到一個報道說,矽谷等地做硬體的Tech公司大規模裁減5千硬體工程師。不禁想到俺兒子決定挑戰自我向軟體CS轉型的先見之明,同時也再次確認父母不干涉子女挑戰自我決定,靜觀其成的好處。
高中上大學,大學申請研究生,GPA起相當重要作用。但在走向職場前的最後學習階段,能否通過企業招聘進入心儀企業實習Internship比GPA點數更重要,因為用企業招聘面試人員的話說,我們招聘有用的人才,不是招GPA點數。We hire useful talents, not GPA scores. 所以,他把目標定在拿到Internship,當然也必須得達到斯坦福學位GPA最低要求3.0以上。經過勤奮學習努力,他終於補上了CS課程,初步完成了CS轉型,讓他的CV和transcript heavily loaded with CS courses. 他也實現了他的成敗衡量目標,拿到了9K+/月的tech公司SDE軟體開發工程師的internship. 這也可以看做是向CS轉型成功得到了招聘市場的客觀認可。
進入Tech公司的internship, 實習包括運用專業技能完成指定工作,以及與intern的mentor,同事和團隊經理等的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三個月的實習最終結果只有兩個:return offer 畢業后聘用合同或者再見。他在Tech公司第一年的實習是在雲計算部門Cloud Computing,也許是因為他表現不錯,也許有Tech公司對斯坦福學生的偏愛因素,實習結束后很順利就拿到return offer.
阿爾法狗的成功凸顯了人工智慧的前景,矽谷技術大咖們對人工智慧前景的展望預測又打動了俺兒子的心。他又選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研究生課程,一頭扎進AI。在今年暑期的Internship,他決定放棄了已經通過實習的雲計算,重新申請了人工智慧AI團隊的internship。我有些擔心,因為他等於是現學現賣,剛學完AI和ML課程,專業知識積累不充分,萬一在AI團隊實習搞砸了又放棄了雲計算,可能會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但交談后,他認為人工智慧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他願意放棄雲計算冒險挑戰自我,到AI實習人工智慧開發編程。今年暑期俺兒子的AI實習,俺一直心裡忐忑,但還是恪守不干涉原則,無論結果是好是賴,都由子女自主決定。今天,兒子電告,已經收到公司return offer, 圓滿結束AI實習。俺釋懷了,終於靜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