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1956年評抗美援朝:幫朝鮮打這場仗錯了

作者:light12  於 2017-4-18 06: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6評論

關鍵詞:抗美援朝, 毛澤東, 朝鮮

    毛澤東1956年評抗美援朝:幫朝鮮打這場仗錯了
          
朝鮮戰爭結束三年之後,毛澤東就已一再表示,幫助朝鮮打這場仗是錯誤的。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來參加中共八大的朝鮮代表團會談時就說:「對朝鮮勞動黨的做法,過去就有意見,例如朝鮮戰爭,開始就提醒過金日成不該打,后又警告他敵人可能從後方登陸。」

  

  60年前,人們以意識形態為理由發動這場戰爭,東西方兩大陣營在半島交鋒三年多,換來只有無數死傷與幾乎不變的邊界,以及——本屬同根的兩國長達60年的仇恨。

  60年前的朝鮮戰爭,嚴格地說,應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北朝鮮發動的南下「統一祖國」的戰爭。第二階段才是中國參加的抗美援朝戰爭。現在先從朝鮮戰爭的發動談起。

  按理說,發動朝鮮戰爭應該是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決定的事,但按當時還存在社會主義陣營的規矩,則必須得到斯大林的批准。而斯大林在二戰後所極力避免的一件事,正是同美國發生軍事衝突,引發蘇美大戰。在朝鮮問題上,他也擔心美國直接干涉,所以對金日成多次提出武裝統一的要求,都一直沒有同意。然而到1950年初,斯大林的態度卻發生根本變化,同意金日成發動戰爭。他誤以為美國干涉的可能性不大,同時決定拉上中國,萬一美國插手,可以把中國推到第一線。


  金日成按斯大林的意見來找毛澤東,得到了支持。毛澤東除了和斯大林一樣,對美國的意圖有所誤判外,還由於他始終堅守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線,並且有爭當東方革命領導者的念頭。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把延安當作指揮東方革命的「總部」。因處於秘密狀態而不能回國的一些亞洲國家共產黨領導人就有不少滯留延安。如時任日共領導人的岡野進(野坂參三)就以公開的身份出任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學員由被俘的侵華日軍人員組成)校長,並代表日共在中共七大上公開致詞。單是我所在的延安俄文學校,教員中就有越南、朝鮮、印尼等國共產黨的領導成員。他們都是蘇德戰爭爆發后從蘇聯撤到延安的,日本投降后均已回國出任重要職務。正是由於毛澤東具有強烈的推進世界革命的國際主義情懷,所以中國革命剛一勝利就積極支持金日成發動朝鮮戰爭,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金日成是從中國東北起家的。由於歷史的原因,東北有大量朝鮮人居住,成為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之一。朝鮮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人民的抗日復國運動一直沒有停止過,並且蔓延到了中國東北。日本佔領東北后,中國人民掀起了反日怒潮,東北更出現了中共領導下的武裝鬥爭,組成了遍布東北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后改編為統一的抗日聯軍(簡稱抗聯)。朝鮮人的抗日復國力量多匯入各地的抗聯。金日成就是從他的生長地吉林參加抗聯的周保中部,最後升任為營長的。1938年後,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在關內佔領區鞏固其統治的同時,也加強了對東北抗日力量的清剿,致使公開活動的抗日武裝無法立足,不得不分批退入蘇聯境內。後來,抗聯經過整編,蘇聯把其中的朝鮮人獨立出來,編成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部隊。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並根據同美國的協議佔領了北朝鮮。金日成也就率部回到北朝鮮,此後又在蘇聯策劃下,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組成「內閣」,金日成出任「內閣首相」。同時也組建了朝鮮人民軍。人民軍雖然得到迅速擴充,但訓練不足,更沒有經過戰爭鍛煉。所以他的骨幹和主力就主要靠中國撥給的人民解放軍中由朝鮮人組成的三個師外加兩個團。後來,中國還在遼寧為朝鮮設有訓練基地,戰爭期間曾成十萬人地幫他們訓練新兵和俘虜兵。至於物資方面的援助,更是不可勝數,而且都是白送,事後分文不收。

  還應指出的是,斯大林把批准金日成南下武力統一朝鮮的最後決定權交給了毛澤東;而蘇、朝醞釀和決定發動戰爭,卻有意對中國保密。什麼原因,至今學界還是看法不一,只有一點無可爭議,即表現了斯大林當時對毛澤東還缺乏充分信任(懷疑他是東方的鐵托),金日成則是看不起中國和對中國懷有疑慮。

  朝鮮戰爭的對打雙方,一方是南韓和打著聯合國招牌的美國及其追隨者16國,參戰軍力120多萬(包括韓59萬餘,美48萬,其餘為英、加、法、澳等),一方是毛澤東所說的 「三駕馬車」蘇、中、朝,參戰兵力朝鮮26萬、中國78萬(一說135萬)、蘇聯2.6萬(主要為空軍)。在蘇、中、朝這邊,首先是金日成急於以武力統一南朝鮮,一再要求斯大林批准,斯大林先是猶豫,後來才同意,但實際上還是以中國參戰和蘇聯不參戰為條件。中國的態度則是從一開始就積極支持,後來更直接參戰。所以,對朝鮮戰爭起關鍵作用的始終是中國。如果毛澤東不支持金日成南下進攻,或者堅持先做解放台灣的準備而不進行積極援朝的部署(如在鴨綠江邊派駐大批軍隊準備進朝參戰),也許這個仗就打不起來。但是毛澤東由於堅持仍然處於戰爭與革命時代這一過時的錯誤判斷,以在亞洲推進革命為己任,決心在朝鮮戰場上狠狠打擊美國,這就決定了他必然要進行抗美援朝。因此可以說,朝鮮戰爭是由於毛澤東奉行世界革命外交路線而打起來的。

  抗美援朝戰爭也給毛澤東提供了大力整肅國內被他認定的敵對勢力和掃清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國的政治和思想影響的大好機會。他認為,這是鞏固革命政權所不可或缺的。所以,朝鮮戰爭又成為內政外交相互為用的毛澤東外交指導思想的一次大實踐。

  抗美援朝戰爭的得失

  抗美援朝戰爭的結果是:志願軍雖然蒙受重大損失,最後仍只能推進到三八線附近,南北間的界線還得按停戰生效時雙方部隊的接觸線劃分。結果,南方(韓國)在東邊北進最遠達50公里,北方(朝鮮)在西邊只南進最多10公里,朝鮮反而喪失近3000平方公里領土。朝鮮也就是大體上保住了 1950年底1951年初頭兩次戰役取得的戰果,在聯合國內則和中國一起,成為專指的被譴責對象。

  抗美援朝最大的「得」,就是以志願軍的近百萬傷亡的代價保留下了北朝鮮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如果沒有抗美援朝,這個國家政權大概只能消失了,與我國隔江相望的近鄰則可能是大韓民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過去一直有個「唇亡齒寒」的說法。其實仔細想來,當時(上世紀50年代下半期)與韓國相鄰,並不能說我們一定會受到多大的威脅,發生什麼「齒寒」的問題。事後中韓關係的發展就證明了這點。

  毛澤東也認為發動朝鮮戰爭是錯誤的

  朝鮮戰爭結束三年之後,毛澤東就已一再表示,幫助朝鮮打這場仗是錯誤的。只是他把這筆賬完全算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的頭上。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來參加中共八大的朝鮮代表團會談時就說:「對朝鮮勞動黨的做法,過去就有意見,例如朝鮮戰爭,開始就提醒過金日成不該打,后又警告他敵人可能從後方登陸。」

  9 月23日,他對也是來參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揚說:「朝鮮戰爭根本錯誤,斯大林應該負責。」1957年7月5日米高揚到杭州通報蘇共打掉以馬林科夫為首的「反黨集團」問題時,毛澤東又和他談到朝鮮戰爭問題,還抱怨說:「斯大林、金日成對中國刻意隱瞞發動戰爭的時機及作戰計劃,最後,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
  這說明,毛澤東實際上已經承認抗美援朝不對,斯大林去世后在發泄一下他對斯大林的不滿時,朝鮮戰爭也成為問題之一。但赫魯曉夫認為,該負責的應是毛澤東。1960年彭真在各國共產黨代表參加的布加勒斯特會議上曾就此同赫魯曉夫吵了起來。赫魯曉夫說:「如果毛澤東不同意,斯大林就不會那麼做。」彭真反駁:這種說法「完全錯誤……毛澤東是反對打仗的……是斯大林同意的」。

  事實上,無論是對於打朝鮮戰爭的積極,還是在和平談判問題上的消極,同斯大林相比,毛澤東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面先談朝鮮戰爭帶給中朝方面的傷害和損失,並從中國談起。

  中國遭到慘重傷亡。由於我方採取的是被稱之為「人海戰術」的辦法,就使我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遭到近百萬人的傷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編印的《抗美援朝戰爭衛生工作經驗總結》裡面,談到我們先後出動的志願軍人數達135萬,最後健全回國的只有37.2萬人,包括凍傷致死致殘在內的減員人數達到 97.8萬。另按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的統計數字,志願軍直接戰鬥犧牲的人數為183108人。再加上負傷的38萬多和被俘者,一共減員56.54萬人。相比之下,美國的陣亡人數(名字被鐫刻在華盛頓一面紀念牆上)為54246人。

  嚴重損害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對外關係。抗美援朝戰爭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原來局限於歐洲地區的冷戰,一下子擴大到了亞洲,且激化為相當規模的地區性熱戰。從這時開始一直到毛澤東離世,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好鬥的大國,先後站到了反對世界頭號和二號大國的第一線,這就是反對「美帝」和「蘇修」,後來還加上反對民族主義國家的所謂「反動派」(以印度尼赫魯為代表),毛澤東也就擔任了全世界反對「帝修反」的革命領袖。但這卻使我國喪失了二戰後世界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人民生活更加貧困,同發達國家和不少新興國家進一步拉大了差距。

  抗美援朝對於我國對外關係產生的巨大負面作用,主要是由於我們傲慢地拒絕了聯合國的停戰建議。美國得以煽動並聯合大多數國家通過譴責我國為「侵略者」的決議,從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以我國為敵。為防止產生所謂「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在朝鮮戰爭后同我國周邊國家簽訂了一系列針對我國的軍事條約。這些又迫使我國不能不進一步強化對蘇聯的「一邊倒」和對西方國家的閉關鎖國政策,使我國被排除在大半個世界(主要是發達國家)之外,沒能跟上世界發展步伐。

  抗美援朝也耽誤了台灣問題的解決。連毛澤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說過,沒有抓住最有利的時機攻打台灣是 「我黨『七大'后所犯的第一個大的歷史錯誤……這是不能挽回的錯誤,是百分之百地錯了」。他雖然沒有說這是抗美援朝帶來的一個後果,但人們心裡都是明白的,將來的歷史書也會講清楚,決策者的責任是逃不了的。當然,攻打台灣並取得勝利給那裡的民眾帶去的是福還是禍,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抗美援朝只有在軍事建設上使我國收穫巨大,人民解放軍基本改裝了。中國有上百個師都是在抗美援朝時期改裝的。按彭德懷的說法就是,原來我們是非正規的,現在正規化,變成正規軍了。因抗美援朝,蘇聯在軍事工業上對我國的幫助也很大。原來人民解放軍用的多是二戰結束前後的舊式武器,特別是繳獲日本的武器。在抗日戰爭期間,解放區能夠自己製造的武器,最高標準也就是迫擊炮。斯大林雖然只秘密派出空軍參戰,但卻拿出大量現代化軍事裝備廉價(按半價計算)賣給中國。抗美援朝期間,在蘇聯幫助下,基本上解決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裝備問題。我們連個子彈都生產不了,後來全軍首次實現了槍械型號的統一,還開始生產坦克、大炮、飛機、導彈了。

  本文摘自《炎黃春秋》2013年第12期 作者:何方 原題為:抗美援朝的得與失本文為節選

 
 

  1953年8月,南北對峙的真空地帶,一名中國士兵正阻止美國攝影師拍攝。因為當時他們正在這裡尋找戰死士兵的遺體。

  

  1950年9月20日,首爾市區作戰的美軍陸戰一師士兵。

  

  1950年夏,韓國南部洛東江邊,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弗蘭西斯·芬頓帶著他的人剛剛擊退了一次朝鮮軍隊的進攻,他們的彈藥已經所剩不多。

  

  1951年,韓國首爾附近,一名美軍士兵要求幾名中國戰俘趴在地上保持不動。

  

  1950年7月21日,韓國某地,一名韓國軍警用手槍催促一個朝鮮戰俘快速前進。

  

  遭到槍殺的韓國平民的最後瞬間。資料顯示,1950年7月,美韓軍隊在最初的敗退前,曾在大田處決了約1800名政治犯。事件曾被列入絕密。

  

  1950年9月28日,奪回大田的美軍在當地監獄廣場上發現了約400具雙手被反綁的屍體。他們被朝鮮軍隊認為是「朝奸」在其撤退前被殺死。

  

  1952年11月17日,韓國全羅北道,兩名韓國軍警展示他們砍掉的朝鮮游擊隊員的人頭。大量朝鮮人民軍士兵在1950年下旬的潰敗中被成為游擊隊,聯軍一直努力將其肅清。

  

  1951年1月27日,韓國陽智,朝鮮軍隊撤退時對囚犯進行處決。這名遇難者由於處刑匆忙尚留有一息,最終死於積雪中。

  

  1950年底,中國邊防警察從中國邊境城市安東(今丹東)觀望對岸朝鮮新義州遭遇美軍空襲而燃起的大火。

  

  1950年底,在「保家衛國」的宣傳鼓舞下,中國某農村,農民青年集體參軍。中國軍隊從1950年10月19日起大規模進入朝鮮,加入戰爭。

  

  1951年5月6日,駐華北的中國獨立11團舉行赴朝參戰前的動員。後排的士兵氣氛似乎比較活躍。

  

  1951年2月,安養前線,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視察途中休息。他的胸前總掛著兩枚手雷,他說這是遇到敵人「最後也最有效的手段」。兩個月後,李奇微成為遠東盟軍總司令。


  

  1953年5月18日,一處激戰四天之後的美軍炮兵陣地的彈殼堆放點。

  

  正遭遇地毯式轟炸的地區。1950年8月16日,美國空軍的B-29對洛東江附近的朝鮮軍隊集結地進行了這次轟炸。

  

  1950年9月,一名美軍陸戰隊員迅速離開公路上被炸癱的坦克,躲避遠處的朝鮮火力。

  

  1952年8月10日,傷心嶺附近,27步兵團的幾名士兵守在一處坑道里。40碼外就是中國軍隊的戰線。

  

  1950年12月,冒著零下30度的嚴寒撤退中的一名陸戰隊員。當被問起想要什麼樣的聖誕禮物時,他回答:「給我明天」。

  

  1951年5月1日,首爾東北部的防禦戰中,美軍89坦克營D連的坦克兵正在為受傷的戰友進行急救。

  

  1950年8月28日,一名美軍士兵因為其戰友剛剛戰死而抱住另一名士兵痛哭。不遠處的士兵自顧自地填寫陣亡標籤。

  

  1950年12月8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處醫院內,一名乘坐輪椅的士兵在走廊里遇到了拄著雙拐,同樣被截肢的一等兵查爾斯·伍迪。

  

  朝鮮前線,駐守散兵坑的中國機槍小組的一員剛剛收到後方傳上來的家信,顯得有些興奮。
  

  1952年底,五聖山地區,準備進行夜襲的中國士兵俯身躲避聯軍發射的照明彈的瞬間。

  

  中國軍隊入朝初期,幾名士兵正在領取物資,每人都背著多條幹糧袋。最初入朝的中國軍隊幾乎沒有後勤保障可言,他們不得不攜帶儘可能多的補給。

  

  中國士兵正在戰壕里分食土豆。志願軍在朝鮮作戰初期取得了巨大勝利,向南推進的戰線也給後勤補給帶來很大壓力。

  

  中國軍人在朝鮮前線的坑道里包餃子。在朝鮮環境惡劣的前線生活中,餃子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一名中國士兵正在從一枚未爆的美軍航空炸彈中掏出炸藥。這些炸藥將用於中國軍隊修築掩體的爆破工程中。

  

  1951年5月17日,半島中部的春川,聯軍擊退了一次中國軍隊的進攻。戰死的中國士兵遺體被集中起來,其中一名士兵制服上的火還沒有完全熄滅。

  

  1950年夏,朝鮮半島南部,準備上前線的美軍步兵與一支南逃的難民隊伍擦肩而過。戰爭初期,北方軍隊將缺乏準備的美韓聯軍壓縮在半島最南端的釜山。

  

  中國所保存的「美帝國主義的戰爭罪行」:一名逃難的婦女在路上遭遇空襲被炸死,她的兒子則死於飢餓。

  

  1950年底,平壤市民安文淳的家遭到空襲,他失去了三個孩子。

  

  1950年12月,平壤郊外,為阻擋中國軍隊而被炸毀的大同江大橋上擠滿了南逃的難民。

  

  1951年4月,韓國戰爭孤兒收容所里,不會笑的Koo Ri Kang(音)。美軍在難民的屍體中將其發現。他後來得到治療,找回了笑容。最終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

  

  1951年7月,交戰雙方在開城商談停戰。一名中國軍人狐疑地打量韓國代表做記錄。由於意見分歧過大,初次談判以失敗告終。

  

  1951年7月,開城,談判間隙,一名朝鮮軍隊的司機正在與一名美軍司機玩扳拇指的遊戲。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北京街頭演出話劇《紙老虎》。飾演美軍的演員身上花哨的各種徽章代表當時中國人對美國的抽象印象。

  

  一支向中方投降的韓軍部隊士兵的合影,他們多數人表情很複雜。

  

  1953年5月,板門店附近的和平村,交戰雙方正在交換戰俘。美國陸軍一等兵約翰·普洛赫帶著茫然等待辦理手續。

  

  1953年夏,板門店地區,被歸還的中朝戰俘登上卡車準備離開。他們多數只穿內衣,戰俘交換時許多人將聯軍發放的囚服脫下以示決裂。

  

  拍攝於1953-1954年間,一名被釋放的韓國前戰俘在首爾的一次集會上高呼反對北方的口號。

  

  1958年,中國部隊告別上甘嶺。朝鮮停戰後,上甘嶺由中國民政警察部隊接管,參加告別儀式的並不是當年的參戰部隊。

  


          

<img src="https://d5nxst8fruw4z.cloudfront.net/atrk.gif?account=bR4eh1awA400M9" style="display:none" height="1" width="1" alt="" /> website statistics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5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7-4-18 10:20
58
回復 light12 2017-4-18 14:05
sousuo: 58
58?
回復 Lawler 2017-4-18 22:18
永遠不知道老毛哪句話是真的。。。
回復 light12 2017-4-18 23:20
Lawler: 永遠不知道老毛哪句話是真的。。。
  
回復 sousuo 2017-4-19 01:01
58年才撤軍
回復 light12 2017-4-19 01:09
sousuo: 58年才撤軍
根本就不該撤軍。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7: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