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影響新中國的60位外國人(5)

作者:lixixing  於 2009-9-22 10: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影響新中國的60位外國人

 

24.戴高樂 (1890-1970)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軍人、作家和政治家。二戰期間主張堅決抵抗納粹德國。在德軍佔領巴黎后,出走英國,創建並領導法蘭西民族委員會,繼續抗擊德國的侵略。戴高樂擔任法國總統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周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對新中國採取敵視政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外交上孤立。直至1964年,西方大國除英國和我國有半外交關係外,其餘沒有一個國家敢於同中國建交。1964年,戴高樂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國與中國建交,當時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戴高樂個性鮮明,畢生致力於維護法國獨立性和法蘭西文化價值。后在1968年的「五月革命」中黯然下台。1964年中法建交,是戴高樂做出的重要政治決策。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外交封鎖,對以後的國際局勢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惜,戴高樂終身未能有機會實現訪華。(金燦榮)

 

25.赫魯曉夫 (1894-1971)

    []蘇聯領導人。19539月,赫魯曉夫當選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在1956年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發表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揭露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現象。隨後中蘇關係的破裂與大論戰,使赫魯曉夫成了在中國婦孺皆知的人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報刊上,「赫魯曉夫」是出現最多的外國人名之一。

赫魯曉夫繼承了斯大林「趕英超美」的強國霸權政策,開始了與美國對宇宙空間的爭奪。他還倡導了在核能研究上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合作,並且在杜布納核能研究所里開始了這一實踐。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大規模地向蘇聯派遣留學生。在杜布納的留學生,後來成為我國核能和空間研究的先驅。我國留學生對蘇聯和蘇聯社會主義的美好記憶,那種「俄羅斯情結」,大都是在這一時期留下的。但是後來,赫魯曉夫領導的蘇聯政府中斷了156項工程,撤回了在華專家。因有「睡在身旁的修正主義」的抨擊,赫魯曉夫的惡名曾在中國廣為傳播。(聞一)

 

26.松下幸之助 (1894-1989)

    世界著名電器公司松下集團創始人,日本商業精神的奠基者,聞名世界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只受過4年小學教育,23歲創業,7年之後便成為日本收入最高的人。1978年鄧小平出訪日本,參觀了松下電器。據說,鄧小平與松下幸之助談得十分投機。其後的兩年間,松下先後兩次訪華,松下公司對華直接投資陸續展開。

松下幸之助可能是最早在中國引起關注的日本企業家。而關注的緣起,就是源源不斷進入中國的松下電器———無處不在的「National」和「Panasonic」。上世紀80年代,松下幾乎是家用電器的代名詞。80年代後期,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成立,是當時最大的中日合資企業。松下的商業理念、用人之道在當時的中國成為學習企業經營的典範。如今,松下電器在中國已經設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一體化的59家企業,在華員工達9萬人。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中國人民敬仰的日本友人之一。(何茂春)

 

27.亞蒙·哈默 (1898-1990)

    美國企業家、石油大亨,祖籍俄羅斯。哈默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有「紅色資本家」之稱。他與世界數十個國家領導人有很好的私交。在他人生的兩極———青年和老年,他分別直接參與了蘇聯、中國這兩個「紅色國家」的經濟建設。年輕的他,第一個到蘇聯創辦工廠,受到列寧接見,把對蘇聯的經濟封鎖撕開一個缺口;老年的他,應鄧小平直接邀請訪問中國,隨後積極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建設。  

    世界級「紅頂商人」。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期間與哈默第一次見面時,鄧小平就發出,「你是在蘇聯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了列寧的那個人,現在你可要來中國幫助我們」的邀請。哈默在中國獲得了成功。他代表西方石油公司簽訂協議,與中國聯合開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礦,曾引起世界性震動。

    1984年,鄧小平讓哈默把中國的「國寶」大熊貓帶到美國。大熊貓在洛杉磯,受到甚至比國家元首還要隆重的接待。哈默曾在回憶錄中說:「中國一定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我對此毫不懷疑。」他為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開外國人在華捐助之先河。哈默在中國的成功說明:參與在中國初創性、試點性的經濟改革回報率極高。(何茂春)

 

28.李約瑟 (1900—1995)

    英國人,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長期致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史學家。[]1994年入選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1954年,李約瑟出版了《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一卷,轟動西方漢學界。他在這部著作中向世界表明:「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上,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在此基礎上,李約瑟還提出一個至今仍備受關注的「李約瑟難題」,即近代科學為何沒有在中國產生?

    李約瑟的名字,普通的中國人並不熟悉。但是在知識界、尤其是科學界,他就很有名了。李約瑟,一望而知是中西合璧的名字。他本名約瑟夫·尼德漢。他的第二任太太魯桂珍是中國人,給他取了李約瑟這個中國名字。

李約瑟的最大貢獻,就是向西方詳盡介紹了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上的諸多重大貢獻。他曾多次來中國,並花費3年多時間跑遍大半個中國,對中國古代科技進行深入研究。在幾位中國助手協助下,李約瑟花費畢生精力寫作多卷本《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用大量史實糾正了西方過去對中國科學文化的各種錯誤看法、誤解和嚴重低估。李約瑟指出,中國人一點也不亞於希臘、羅馬時代的歐洲人,在許多領域甚至遠在歐洲人之上。李約瑟成為西方了解中國古代科技和文明的一座橋樑。他提出的「李約瑟難題」成為中國人深刻反思的問題。(葉永烈)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海螃蟹 2009-9-22 10:36
亂猜,應該有艾珂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2: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