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5)

作者:lixixing  于 2009-9-22 10: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关键词:

 

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

 

24.戴高乐 (1890-1970)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军人、作家和政治家。二战期间主张坚决抵抗纳粹德国。在德军占领巴黎后,出走英国,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继续抗击德国的侵略。戴高乐担任法国总统期间,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与苏联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他还主张美军退出越南,并周游许多国家以加强法国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直至1964年,西方大国除英国和我国有半外交关系外,其余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建交。1964年,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与中国建交,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戴高乐个性鲜明,毕生致力于维护法国独立性和法兰西文化价值。后在1968年的“五月革命”中黯然下台。1964年中法建交,是戴高乐做出的重要政治决策。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封锁,对以后的国际局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惜,戴高乐终身未能有机会实现访华。(金灿荣)

 

25.赫鲁晓夫 (1894-1971)

    []苏联领导人。19539月,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现象。随后中苏关系的破裂与大论战,使赫鲁晓夫成了在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报刊上,“赫鲁晓夫”是出现最多的外国人名之一。

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赶英超美”的强国霸权政策,开始了与美国对宇宙空间的争夺。他还倡导了在核能研究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合作,并且在杜布纳核能研究所里开始了这一实践。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大规模地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在杜布纳的留学生,后来成为我国核能和空间研究的先驱。我国留学生对苏联和苏联社会主义的美好记忆,那种“俄罗斯情结”,大都是在这一时期留下的。但是后来,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政府中断了156项工程,撤回了在华专家。因有“睡在身旁的修正主义”的抨击,赫鲁晓夫的恶名曾在中国广为传播。(闻一)

 

26.松下幸之助 (1894-1989)

    世界著名电器公司松下集团创始人,日本商业精神的奠基者,闻名世界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23岁创业,7年之后便成为日本收入最高的人。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参观了松下电器。据说,邓小平与松下幸之助谈得十分投机。其后的两年间,松下先后两次访华,松下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陆续展开。

松下幸之助可能是最早在中国引起关注的日本企业家。而关注的缘起,就是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的松下电器———无处不在的“National”和“Panasonic”。上世纪80年代,松下几乎是家用电器的代名词。80年代后期,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成立,是当时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松下的商业理念、用人之道在当时的中国成为学习企业经营的典范。如今,松下电器在中国已经设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59家企业,在华员工达9万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中国人民敬仰的日本友人之一。(何茂春)

 

27.亚蒙·哈默 (1898-1990)

    美国企业家、石油大亨,祖籍俄罗斯。哈默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有“红色资本家”之称。他与世界数十个国家领导人有很好的私交。在他人生的两极———青年和老年,他分别直接参与了苏联、中国这两个“红色国家”的经济建设。年轻的他,第一个到苏联创办工厂,受到列宁接见,把对苏联的经济封锁撕开一个缺口;老年的他,应邓小平直接邀请访问中国,随后积极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  

    世界级“红顶商人”。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与哈默第一次见面时,邓小平就发出,“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可要来中国帮助我们”的邀请。哈默在中国获得了成功。他代表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议,与中国联合开发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曾引起世界性震动。

    1984年,邓小平让哈默把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带到美国。大熊猫在洛杉矶,受到甚至比国家元首还要隆重的接待。哈默曾在回忆录中说:“中国一定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我对此毫不怀疑。”他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开外国人在华捐助之先河。哈默在中国的成功说明:参与在中国初创性、试点性的经济改革回报率极高。(何茂春)

 

28.李约瑟 (1900—1995)

    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1994年入选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著作中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在此基础上,李约瑟还提出一个至今仍备受关注的“李约瑟难题”,即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

    李约瑟的名字,普通的中国人并不熟悉。但是在知识界、尤其是科学界,他就很有名了。李约瑟,一望而知是中西合璧的名字。他本名约瑟夫·尼德汉。他的第二任太太鲁桂珍是中国人,给他取了李约瑟这个中国名字。

李约瑟的最大贡献,就是向西方详尽介绍了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诸多重大贡献。他曾多次来中国,并花费3年多时间跑遍大半个中国,对中国古代科技进行深入研究。在几位中国助手协助下,李约瑟花费毕生精力写作多卷本《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用大量史实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李约瑟指出,中国人一点也不亚于希腊、罗马时代的欧洲人,在许多领域甚至远在欧洲人之上。李约瑟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和文明的一座桥梁。他提出的“李约瑟难题”成为中国人深刻反思的问题。(叶永烈)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1 回复 海螃蟹 2009-9-22 10:36
乱猜,应该有艾珂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25 21: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