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秦始皇統一文字看漢字的簡化

作者:lixixing  於 2009-7-23 08: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從秦始皇統一文字看漢字的簡化
(2009-02-03 09:22:30)
李西興轉帖自王立群新浪博客
 
    【李西興按】前幾天應邀參加奧克蘭「兩岸同胞漢字座談會」。會上有位所謂某國漢學家,把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實行的漢字簡化工作,類比為「秦始皇統一文字」。我以前在大陸,參加過數次國際學術會議,也結識過一些來自東亞和歐美的漢學家。但像這位所謂的漢學家,敢公然信口胡謅些既缺乏語言文字常識,又違背歷史事實的言論,著實罕見,遂使其「漢學」假底暴露無遺矣。為此,特轉帖王立群先生近日在新浪博客上貼發的《從秦始皇統一文字看漢字的簡化》一文,以正視聽。  

從秦始皇統一文字看漢字的簡化

王立群新浪博客

    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貢獻,是統一了天下【李西興按:「天下」二字好,不愧為史學名家】的文字。
    對於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具體情形,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序》中說得非常明確:「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聞]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我們從中可以得知: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文字是「小篆」。
    另一個有代表性的證據,是大秦帝國在各地的刻石。它們應當是大秦帝國統一天下的標準文字。這些刻石統統為小篆。可見,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文字是小篆。
    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出土的秦代簡牘上,往往不是秦國的小篆,而是具有隸書體式的古隸。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有兩種可能:一是秦始皇兼用小篆、隸書兩種書體,作為統一六國文字的書體之一。二是秦始皇用秦國小篆統一六國文字的失敗。
    前者我們沒有文獻資料可以證明,因此,答案是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文字的功能在於交流。因此,文字形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實用性。一種不實用的文字,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字。因為它不便於書寫。文字的功能既然在於交流,那麼,天下百姓在使用文字時,常常會創造出一種書寫簡便的字體。這種來自民間的創造,消極的一面是造成了文字的混亂,積極的一面是為文字書體的演變,提供了巨大的能量。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文字採用的秦國小篆。小篆華美,整齊,觀賞性很強。但小篆的最大缺點,是不便書寫。戰國時代許多縱橫家,他們往往一天之間就要書寫幾千字的文章,以說服君王,用小篆書寫顯然不現實。當時,使用最多的應當是大篆的一種簡便書體。這種書體,就是隸書。
    我們今天看到的秦簡中大量存在的隸書,恰恰是秦始皇用小篆統一文字失敗的明證。簡便易寫的隸書,在秦朝代替了秦始皇強制推行的小篆。
    隸書書寫便捷,秦隸也早已存在。從理論上講,用隸書統一天下文字,是非常有效的統一文字的方法。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的做法是對的。但是,他不懂得文字規範從簡、從俗的兩大原則;所以,秦始皇用小篆統一天下文字的做法,實際上是失敗了。
    翻開今天的漢碑、漢簡,我們看到最多的,不是秦始皇強力推行的小篆,而是易寫易認的漢隸。隸書才是真正統一了中國文字的書體。它的時代是在漢代。所以,秦始皇的「書同文字」的詔令,真正得到施行是在漢代。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書寫工具。中國古代的書寫工具是毛筆。毛筆這種柔軟的書寫工具,在秦簡、漢簡上很容易寫出「蠶頭燕尾」的隸書。書寫工具決定了書體,書體的簡便實用,又決定了何種書體能夠統一中國的文字。
    總之,秦始皇 「書同文」的措施,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他用的「書同文」的國家標準——小篆——並不可取。加之秦朝國祚短暫,因此,成效並沒有後人想象的那麼大。
    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便可以明白,創造簡化字、推廣簡化字是正確的。因為它順應了文字從簡、從俗的兩大原則。因此,我們今天不應非議簡化字。而且,學會了簡化字,再去熟悉繁體字並不困難。簡化字不會成為我們今天學習傳統文化的障礙。特別是目前,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大幅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渴求學習漢語,推廣簡化字,對他們學習漢語更為方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簡化字提出責難,呼籲恢復繁體字,顯然不合時宜。
    附記:本文發表后,已有天津某平面媒體,願意全文發表本文,已經本人授權同意。同時,應北京電視台之邀,近期在央視錄製節目期間,在北京台錄製一期有關簡化字的節目。新聞媒體的積極反應,是本人始料未及的。同時,在不少讀者的留言中,對簡化字妨礙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也有不少問責之聲。本人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學的的教學研究工作。一個只認識簡化字不認識繁體字的本科生,在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學習之後,大約一個學期,即可以流暢地掌握繁體字。而且,為了讓中文系的本科生熟悉繁體字,本人在河南大學教生涯中,一直堅持用繁體字豎寫,進行板書,以期幫助中文系本科生熟悉繁體字,效果極好。所以,我一直認為:從事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學者,認讀繁體字是最基本的功夫。而且非常簡單。對於絕大多數不從事中國古代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普通人,學習簡化字是完全應該的。它並不妨礙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至於個別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興趣的人,學習繁體字也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去年,我在台灣與新加坡參加書展,中國大陸簡體字的書籍非常暢銷。認讀繁體的讀者,閱讀簡化字,沒有太大的障礙。因此,筆者堅信:推廣簡化字,提倡變通話,是一項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善舉。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xiaowenx 2009-7-24 07:36
贊同作者的這種觀點:從事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學者,認讀繁體字是最基本的功夫。而且非常簡單。對於絕大多數不從事中國古代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普通人,學習簡化字是完全應該的。它並不妨礙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至於個別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興趣的人,學習繁體字也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4: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