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貼《十問培訓》--嘻哈大士

作者:點點星河  於 2010-12-29 11: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關鍵詞:

·嘻哈大士· 

企業培訓——一個應該是一個神聖和高尚的行業。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對加強經營管理體系的建設也日益重視。於是,企業培訓業也就應運而生。這本是十分正常和可喜的現象。然而,近幾十年來,這個行業部分從業機構及部分從業者的發展模式以及所作所為,卻似乎在走向一條並不神聖和並不高尚,甚至可能是十分危險的歧途。 

何為「培訓」?培訓由「培」與「訓」二字組成,因此具有「培養」與「訓練」兩層意思。這就需要明確:培養誰?培養什麼?以及訓練誰?訓練什麼?而企業培訓,則顧名思義,當然是要培養企業各級員工成為合格的人才。而訓練的目的也應該很明確:訓練各級員工掌握各種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 

在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企業培訓從來都被高度重視。一個優秀並有遠見的企業,一定會根據自己的戰略發展需求,總結出企業內各級員工工作能力及素質方面的「短板」,並因此設計各種極具針對性的培訓規劃並付諸實施,從而提高各級員工的工作能力及素質,以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企業培訓也就必須具備和符合以下最基本的條件: 

1、必須高度符合受訓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 

2、必須為企業中不同類型的員工量身定造; 

3、必須實用實效並能針對企業的實際問題。 

然而,冷眼看近年來國內培訓市場的一些現象,卻未必能夠符合上述要求,甚至大相徑庭。因此有以下質疑: 

質疑一:「公開課模式」 

多年來,國內有些人看到企業培訓似乎是一個進入門檻低並能夠快速致富的發財途徑,因此非常熱衷策劃舉辦動輒幾百甚至上千人的「大型培訓會」。為了利潤最大化,他們會採用「地毯式搜索」的方式,把儘可能多的、沒有任何篩選的所謂「學員」招到培訓現場。但問題是:此舉如何照顧到學員的實際需求?怎麼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怎樣保證培訓的實效?答案是:基本做不到。 

這種方式在國內改革開放之初,企業培訓的啟蒙初級階段還無可厚非,但如果長期存在,甚至成為一些培訓機構主要的盈利模式,恐怕就值得商榷。比如,學校為什麼要分小學、中學和大學?如果一個人總是如停留在小學階段,怎麼可能進步?這種模式在發達國家的培訓界幾無蹤跡,國際級優秀企業的培訓大多採取極具針對性的內訓模式,受訓人數會受嚴格控制以保證培訓質量。 

例如:我曾見過一位在東南亞很資深的女培訓師為某大型企業做專題培訓,協議明確規定學員人數上限為18人,而現場來了30多人,該老師堅持不進課室,理由是照顧不到太多學員而無法保證授課質量。最後情願答應第二天免費再為其他學員多上一課,其敬業精神令人欽佩。而這種培訓價值觀恐怕是目前國內培訓界許多人根本無法理解的。

而通常培訓課程的主題也一定是由培訓企業方確定,而絕不是由培訓機構自行決定。例如:企業戰略規劃、流程再造、供應鏈、目標績效、薪酬設計、企業文化建設、通路渠道建設、客戶管理、銷售力培植、品牌管理、ERP、EVA……培訓講師絕無決定權,因為你所服務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你自己。企業培訓首先需要保證的是企業利益而不是培訓師的個人利益。因此,此類缺乏實用價值和專業水準的,基本忽視企業及受訓者利益的,以滿足培訓方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大型公開課模式,是否到了應該有所收斂和急需調整的時候? 

質疑二:「學習卡模式」 

多年來國內一些培訓機構非常熱衷採用一種叫「學習卡」的盈利模式。千方百計向企業兜售各式各樣的所謂學習卡,往往能夠快速斂聚巨額的錢財。其實這種模式並不新鮮。早在70年代,香港的西餅行業就曾經使用。廣東人有一習俗,兒女結婚時需向親戚朋友送「禮餅」,往往所費不菲。於是一些西餅店就推出了所謂的「餅卡」模式,即客戶可以在平時每月購買一些「餅卡」存著,並且還有折扣優惠,日積月累,若干年後兒女結婚時「餅卡」已儲蓄夠用,於是許多人樂意購買。但問題是:餅店利用「餅卡」模式快速斂聚了巨額的錢財,還有心思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去做餅嗎?當然沒有了。於是這些餅店開始紛紛突然「倒閉」,以致引起民憤及慌亂。最終由香港政府立法管制,情況才得以控制。 

此模式在今天的培訓界其問題與弊病與香港當年的「餅卡」如出一轍:培訓機構利用「學習卡」斂聚了大量的錢財,還有心思好好做培訓嗎?進了口袋的錢,還捨得再拿出來嗎?即便請老師講課,好老師價格高,不如去請便宜的,結果培訓滿意度差,學員投訴,那就再在「學習卡」上打折扣,如此惡性循環,怎會有好結果?這種「學習卡」模式在發達國家的培訓體系中聞所未聞。因此,此類以快速斂財為目的「學習卡」模式,已越來越受到國內企業的投訴和反感,是否也到了應該檢討和有所收斂的時候? 

質疑三:「馬太效應」模式 

目前中國培訓界的「馬太效應」現象日益嚴重。不知從幾何時,中國培訓界冒出了越來越多的「大師」,他們利用各種五花八門的包裝,使自己成為「馬太效應」中的「強者」,愚弄大批盲目的學員,千方百計把他們騙進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使用各種無奇不有的方法和手段,目的只有一個:使他們成為「馬太效應」中的「弱者」。他們通過各種各樣巧立名目的「培訓費」、「學習卡」、甚至不惜製造現場瘋狂氣氛,再用一些「托兒」誘導,把學員變成了他們的「提款機」,大量的錢財就莫名其妙、糊裡糊塗的進了這些「大師」們的口袋裡。一堂這種充滿煽動和瘋狂的「培訓課」,竟然能夠暴斂幾百萬、上千萬、甚至更多的錢財! 

更有甚者,個別培訓機構甚至採用,「馬太效應」的又一傑出形式:「傳銷模式」。聽課學員必須幫助培訓機構「發展下線」,否則就認定你是「無能之輩」,甚至採取暫扣學員身份證的手段以逼迫學員就範。如果有學員現場提出抗議,立即就有打手式的「工作人員」把你架出去。這種方式曾經引起公安系統的注意而被取締,但很快又死灰復燃,只是轉入地下,而且在開始「裂變」。 

當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歷史階段處於不成熟狀態時,「馬太效應」往往會越加明顯。國人在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文化革命后,又經歷了千載難逢的改革開放,這種極大的環境反差恰恰造成了今天許多國人的浮躁。而浮躁的具體表現就是「盲目」——盲聽、盲信、盲從、盲動……這正是騙子的天堂。例如:當有一個「強者」引誘大家去看天時,就會帶動十個、百個、甚至成千上萬的「弱者」都去看天,然而天上什麼也沒有!而弱者一次次受到愚弄,會變得更加浮躁直至導致暴戮行為,造成社會危害。這恰恰是「馬太效應」其中一種典型的消極作用力: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因此,這種類似「法輪功」洗腦的,以瘋狂斂財為目的的「馬太效應」培訓模式,是否也到了應該急剎車的時候? 

質疑四:「炒作」模式 

冷眼看國內培訓界,大約每隔幾年就會炒作式的推出一些「新概念」:廣告、CI形象、策劃、市場營銷、成功學、細節論、執行力、領導力、藍海紅海……還把國學,、佛學、道教、易經、西遊記、三國演義、諸子百家、奇門遁甲……都搬了出來與培訓掛鉤。還有什麼體驗式培訓、封閉式培訓、教練式培訓、宗教培訓、終極培訓……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大家似乎對此樂此不疲,直至企業無所適從而疲於奔命。「聽的時候激動,回去之後不動」(無法動),已經成為國內許多企業對培訓的基本認知。而為了達到炒作的最佳效果,一些培訓機構又往往無所不用其極,什麼點子都敢想,什麼辦法都敢用:禁錮、洗腦、煽動、催眠、傳銷、下跪、呼口號、表忠心,當街爬行、甚至還有要求學員班扮瘋子、扮妓女的……這個行業真是瘋狂了。過去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在今天中國的培訓市場,恐怕可以改為:「人有多大膽,培訓就有多大產」。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的認知非常缺乏,因此,舉辦一些轉換觀念的、激勵鬥志的課程是必要的,許多概念本身也並無不妥,但30年過去了,企業培訓如果還是停留在炒作各種各樣的概念上,還是只能說而不能用,無法提升致更加專業和務實的實效性培訓層面,實在是十分遺憾的。因此,此類以炒作為手段的培訓模式,是否也到了應該減少和遏制的時候? 

質疑五:「明星」模式 

問題:一個培訓師,到底應該定位為「教官」還是「明星」?目前國內許多所謂的「培訓師」對企業管理基本不甚了了,甚至一竅不通,但一上培訓課堂就比打了雞血還精神,手舞足蹈激動無比,極盡煽動之能事,比現下的歌星、演員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台下「托兒」們的瘋狂鼓動,簡直就是一場場熱鬧非常、瘋狂無比的舞台秀。現在似乎是跳大神的越來越像跳舞的,而搞培訓的倒越來越像跳大神的了!問題是:你到底是什麼人?在做什麼事?如果是培訓師,請試回答下列問題: 

1、你在教誰?教些什麼?怎麼去教?教學實效? 

2、你的學歷?你的經歷?你的資歷?是否勝任? 

3、教學主題?教學目的?教學大綱?教學資料? 

4、理論依據?邏輯關係?工具方法?成功案例? 

5、課前準備?學員背景?學員篩選?授課質量? 

如果是演員、明星、演講家,是否走錯地方了?一個合格的培訓師,當然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但原則是:培訓師的首要任務和目的是「培訓」而非「表演」,更加不是「煽動」,因此必須首先確保培訓的目的、內容及實效,其次才是表達技巧,絕對不能本末倒置!而為了達到培訓斂財的目的,一些培訓師假造學歷、資歷、履歷,抄襲、剽竊、吹大牛,則更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還有,一些「大師」往往「架子」也特別大,擺起「譜」來特別難伺候。接送專車不是賓士寶馬——不行!酒店不夠五星——不行!個別大師還特信風水,連酒店房間號碼不吉利也——不行!吃的不好——不行!喝的不好——不行!招呼不好——不行!晚上沒有活動——不行!來陪的人級別不高——不行!有些「大師」課後一晚的揮霍甚至比課酬都高。當然,最重要的是:錢給少了——不行!更有甚者,有「培訓大師」會在臨授課前突然要求「加價」,不給就不講了,而且這樣的伎倆還經常使用,因為屢試不爽,非常管用。如此流氓行徑簡直連妓女都不如!因為連妓女都懂得遵守「明碼實價」的「職業操守」。 

說到妓女,現在一些所謂的「培訓大師」夜夜笙歌,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直至招小姐,養情人。已有某些「著名大師」被地方公安「抓現行」的事件發生,要找關係把他「撈出來」。為人師表者如果自身道德淪喪到如此不堪的地步,成成何體統!斯文敗類又談何為人師表? 

事實上,一些在國內「紅得發紫」的「大師」,在跨國企業的培訓課堂基本沒有生存舞台,這一現象又說明了什麼?是跨國公司「有眼不識金鑲玉」?還是我們自己確有問題?目前國內培訓界的許多亂象,與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培訓運作模式大相徑庭。因此,此類以明星式的舞台表演為手段的,缺乏實效和內涵的培訓模式,是否也到了應該遏制的時候? 

質疑六:「造神」模式 

當人們對現實社會的一些現象產生信任危機時,往往會通過「造神」的方法來寄託或轉移自己的信任。而神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些已經沒有真實生命的神,如玉皇大帝、元始天尊、釋迦牟尼、彌勒佛、南海觀音、孫悟空、關二爺。土地爺、媽祖娘娘……還有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這些神通常無害,並會對社會的穩定和諧起積極作用。 

而另一種神則是有生命的,是活在當下的「活神」。這些「活神」講穿了就是一些自己給自己披上了神的外衣的「人」。事實上他們當然不是神,但又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人,於是,他們實際上成為介乎與神與人之間的東西,那就恐怕只能稱之為「妖、魔、鬼、怪」或「人妖」。這些鬼怪式的人妖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會自稱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天下第一」或「世界之最」。於是,在中國的培訓市場上,各種標榜自己是「天下第一」或「世界之最」的「管理大師」、「營銷大師」、「策劃大師」、「經濟大師」、「國學大師」、「易經大師」、「中醫大師」、「特異功能大師」、「成功大師」、「人力資源大師」、「宗教大師」、「慈善大師」……層出不窮,比藏獒都多。形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畸形市場。 

典型案例:自稱「中國最貴中醫大師」的張悟本說:「許多病是吃出來的」,有無說錯?應該沒有;張大師又說:「調整好飲食許多病可以吃回去」,有無說錯?有道理;他還說:「人要多吃五穀雜糧」,錯嗎?沒有。還說:「吃綠豆有助健康」,錯嗎?沒有;還說:「人要少吃油膩」,錯嗎?還是沒有。那到底什麼地方錯了?恐怕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國人的浮躁上。當人們對現有醫療體制不信任時,就會尋求其他的途徑,正因此,各種張悟本之流(過去有嚴新、張保勝,最近又出了個牛鼻子老道李一……)就會應運而生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此事如果能夠到此為止倒也並無大礙,充其量這個張先生也就是在養生方面有些心得。但浮躁的國人並不會因此而滿足,他們希望在張大師身上寄託更大的希望。於是,張大師本人的野心膨脹,再加上具有更大野心的幕後操縱機構的「包裝策劃」,一尊人造的「神」便被供上了神壇。然而人畢竟無法成神,事情也最終逐漸失控,人們開始盲目,真有病寧願啃生茄子都不願去醫院,每天吃連牛都吃不了的綠豆,門診費暴漲……於是神的後面多了一個「棍」字,變成「神棍」,最後連廟都被拆了…… 

問題是,類似張悟本這樣的「神棍大師」難道只是在中醫界才有嗎?在中國的培訓界沒有嗎?只怕比中醫界更多更邪乎,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培訓大師」居然穿上了袈裟或道袍裝神弄鬼,真是各路大師群魔亂舞,「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只不知何時會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質疑七:「諮詢」模式 

馬克思說:「貪婪是人類的本性」,有道理。國內一些培訓機構只撈培訓的錢似乎還不滿足,又把目光盯向了諮詢界。於是在舉辦培訓班的同時,又紛紛在培訓課堂後面支起一張張小桌子,開始煞有介事的承攬起「諮詢」業務。殊不知企業培訓與企業諮詢儘管在內容上有相通之處,但在運作模式、專業要求、資源配置、專家結構、責任範疇等各方面均有極大區別。因此,冷眼看國內多年來許多培訓機構涉足諮詢,至今無一成功。也正因此,國內培訓行業不但自身混亂,還直接影響了同樣十分混亂的中國諮詢行業,導致諮詢行業更加混亂。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的「培訓師」基本處於「會吹不會幹」的狀態,因此一旦因金錢驅動膽粗粗去做諮詢,往往立即露馬腳,成功率基本為零。 

從行業特性來分析,企業培訓由於運作時間很短,幾小時或最多幾天,因此比較容易「混過關」,所以在這個行業「混」的人也就比較多。而企業管理諮詢需要的時間則長得多,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因此基本不可能混過關,所以一旦盲目涉足,十有九九會漏餡翻船。這就當心應了那句老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非常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企業經營管理體系裡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弊病,如戰略不清、流程缺失、組織混亂、人才流失、獎懲不公、市場無序、客戶不滿、帳目不清……往往在中國的培訓和諮詢界均會淋漓盡致的發生!教別人,自己卻一竅不通,實在是十分滑稽的現象。 

據統計,目前國內諮詢項目的成功率不足30%,許多所謂的諮詢機構往往只能收到諮詢費用的首期,形成一個個「爛尾工程」。一些所謂的培訓大師往往搖身一變又自封自己是諮詢大師,結果往往無法收場,一些大師甚至被人冠以「張首期」、「李首期」的外號(即只能收到諮詢費的首期款),實在是斯文掃地、臉面丟盡。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應該認真構建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看別人賺錢就眼紅,也去插一腳,恐怕只會事與願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一些似是而非、非驢又非馬的所謂培訓+諮詢的機構,是否也應該冷靜冷靜? 

疑問八:「院校」模式 

近年來國內許多院校、包括一些著名院校也非常熱衷介入企業培訓,這本身很正常,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許多著名院校都在這麼做。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在常規課程之餘,再舉辦一些社會化的課程,事半功倍,有利社會。但此舉在中國卻有3個嚴重的問題: 

其一:中國的教育體系長期脫離社會,本身已百弊叢生,因此,除一些基礎理論學科外,一旦涉及社會實踐類的學科,往往成為軟肋。而企業培訓恰恰需要極強的社會實踐經驗做支撐,而國內院校專家教授多數強理論而缺實踐,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怎麼可能當游泳教練?一個連鹹鴨蛋都沒有賣過的人,又怎麼可能教企業去經營和管理?避其長而揚其短,怎麼會有好結果? 

其二:一些院校為了「向錢看」,乾脆把一些企業培訓班「承包」給社會上的培訓機構,這一下可就亂了套,這些培訓機構自行招生、自行宣傳、自行排課、自請老師、自行開課……總之一切都是自行,唯一要做的就是:向這些院校繳納「代理費」和「品牌使用費」。其結果同樣可想而知,「失控」已成為必然。 

其三:有些「諮詢機構」直接打出某著名學府的招牌,講好聽點叫「背靠大樹好乘涼」,講難聽點恐怕就是「拉大旗作虎皮」了。還搞所謂的「合伙人」制(實為承包制)不但無法保證諮詢質量,還會嚴重損害這些著名學府的聲譽。 

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頂級的高等院校,應該是一片最聖潔的凈土,他往往凝聚了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知識、智慧、以及價值觀。因此,任何一個成熟的民族和國家,都有他們引以為傲的高等院校,如英國的劍橋、牛津,美國的哈佛、MIT……等等。當然,我們中國也有清華、北大……。 

但是,如果一個民族對自己最高學府的品牌和信譽都產生質疑,則無疑是這個民族莫大的悲哀!因此,中國高等院校搞社會化的企業培訓,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也是「向錢看」,缺乏嚴格的監控,則會嚴重損害這些學府的聲譽,從某種角度看,這也是一種極大的「國有資產流失」!因此,這種無序到泛濫的院校培訓模式,是否也到了應該重視和整頓的時候了? 

疑問九:「慈善」模式 

近年來國內培訓界甚至還出現了以「慈善」為賣點的運作模式。慈善當然是大好事,但問題如果是「偽慈善」呢?披了羊皮的狼要比赤裸的狼可怕得多! 

何為「慈善」?「慈善」由「慈」和「善」二字組成,因此有兩層含義:其一為「慈」,慈由心生,故必由對蒼生萬物的悲憫之情而生大愛之心。因此,慈悲之心就必須無私無欲。一旦心存私心雜念,則「慈」將何存?「善」則當理解為動詞,必須有所行動,是為「善舉」。所以行善者必須具備一個先決條件:有行善的能力。而人之能力有大小,因此就不能用行善的多寡來衡量行善者的動機和誠意。例如:水斷糧絕,有人願與你分享僅有的食水與麵包,儘管數量極少,但與家財萬貫者高調捐款,誰更難能可貴?「大愛無疆」是崇高的,但還需記得「大愛無疆」前面還有兩句更加重要的警句:「大音希聲」和「大象無形」!施善而過於高調,過於著痕迹,本身已並非是太高的境界。 

而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行善又必須量力而行,重要的前提條件是: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與穩定,然後才能夠行善助人。最典型的案例是:所有航空公司都會告知旅客:「萬一發生緊急情況,必須先自己戴好氧氣面罩,再去幫助別人。」非常有道理! 

深圳有個慈善英雄叢飛,為捐助山區貧困兒童讀書傾其所有,直至心力交瘁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人其事令人敬佩,但其行善方式則似值得商榷,因為行善者一旦超出自身能力而強行行善,最終其本人可能反而會成為急需被救助者。叢飛事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目前國內慈善理念的不完善及慈善事業的不成熟。故,行善者必須具備以下兩大條件: 

1、需有無私的大愛之心; 

2、需有一定的行善實力。 

唐山地震後有一孤兒,奮發圖強,終成一名頗具實力的企業家,於是屢行善舉,每年均會為社會捐獻巨額款項,為國人所敬重,非常重要的條件是他擁有強大的企業實力做支撐。再看國外一些著名的慈善事例,如諾貝爾、比爾·蓋茨,巴菲特……無一不是首先具備了強大的實力之後再去回饋社會的。因此,先有實力,後行善舉,是非常重要的邏輯和原則。 

而如果有人根本不具備實力,而欲借慈善之名斂聚錢財,甚至沽名釣譽,則已與慈善之本意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再者,做慈善要靠自己的能力,斂聚別人的錢來做慈善,是何道理?有錢他自己不會做慈善?要你幫他做?當別人是傻瓜?萬一傻瓜清醒了怎麼辦?怎麼收場?更離譜的是為了達到斂財的目的,甚至向盲目的學員吹噓承諾可以幫助他們接觸到「上流社會」,還可以介紹他們認識某些國家領導人,這些伎倆與企業培訓之本意風馬牛不相及,甚至有「拉皮條」之嫌。而拉皮條拉到中央領導人身上,到底是可笑還是可悲?抑或膽大包天?這可能是一條非常危險的不歸之路。是否也應該引起社會的高度警惕? 

疑問十:「無政府」模式 

問題:中國的培訓行業歸誰管?此題起碼目前無解。中國培訓行業似乎從來都找不到歸口的主管部門,教育部?教育部本身焦頭爛額,那有閑功夫來管企業培訓?那麼是工商部?工商部只管註冊。民政部?商務部?工商聯?政協?越扯越遠,八杆子都打不著,總不會是「畜牧部」吧?因此,長期以來中國培訓行業似乎是一個「沒娘管的孩子」。 

既然是市場經濟,沒人管不是更好嗎?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恐怕未必,行業發展健康成熟,又能夠規範自律,政府少管或不管,自己管好自己當然最好。但如果不是呢?恐怕就要另當別論了,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行業,如果處於無法無天的無政府狀態,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一個——消亡!長此下去,中國培訓行業恐怕最後不得不管的部門是:公安部?(已有先例了!)。 

最後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崛起,中國的企業在發展,中國的培訓行業也在發展和成長。在這個行業里,許多有社會責任感的、有社會道德意識的、同時也有紮實專業學識和資歷的有識之士,在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的探索著和努力著,他們的努力和耕耘實實在在的幫助著中國的各類企業,同時他們自己也在成長和發展,我想,這才是中國培訓行業的主流和希望。 

真正意義上的培訓學習,本應該是一個使受訓者從無知到有知;從混亂到清晰;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系列良性轉化過程,而培訓的本質當然也應該是「施與(知識)和傳授(技能)」。而目前國內的一些培訓模式則恰恰相反,他們是致力於使受訓者從無知到更加愚昧;從混亂到更加茫然;從感性到更加瘋狂的一系列惡性愚化過程。而培訓本身也變成了拚命斂財甚至瘋狂掠奪的工具。長此發展下去,中國的培訓業似乎正在走向——失控的危險境地! 

正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培訓行業問題確實是非常多而複雜的,有些甚至十分嚴重。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回顧和總結一下幾十年來中國培訓業的發展歷程,不知能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警醒?恐怕有些路走得並不暢順,有些事也做得也並不漂亮,有些事甚至還見不得光。馬克思說(其實是鄧寧格):「利潤達到100%,有人就會不顧法律,達到300%,就敢冒絞首的風險」,實在是振聾發聵的警句。中國有一句老話:「頭上三尺有神明!」,提醒的就是人要自覺自律才能長久。還是那句老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因此,中國培訓行業是否真的到了必須自檢自律的關鍵時候了? 

而中國的企業界,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比較容易受騙的「重災區」),是否也應該有所檢討?30年過去了,企業也應該逐漸成熟,也應該有更強的分辨能力,你自己到底要幹什麼,到底缺乏什麼,需要什麼,什麼是管理,什麼是培訓,什麼是諮詢,都應該有起碼的認知。似乎總有那麼一些人,腦袋好像總是讓門給擠了一樣,跟著「大師」瞎起鬨,糊裡糊塗把自己的辛苦錢往別人的口袋裡裝,你到底圖什麼?現在這個世界似乎有點亂,年輕人追「歌星」,中年人追「大師」,老年人追「大仙」。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又能怪誰? 

撰寫此文並無目的,亦無針對,只是秉筆直書,有感而發,一時興起,成此「十問」。因此不必大驚小怪,更請勿對號入座,本人不想動任何人的乳酪,更不想刨任何人的祖墳。舞照跳,馬照跑,培訓可照搞,鈔票可照撈。 

最後的問題是:問誰?問培訓界?問培訓師?恐怕沒得問,問了也白問,問了甚至有人會跟你玩命。問政府?問相關部門?起碼目前是欲問無門。那麼就只有:問天,問地,問良心了!如果有人想問這篇「十問」是誰寫的,勸你一句:也別問,因為問了也白問,看看署名就知道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Giada 2010-12-29 12:00
這個嘻哈大士怎麼這麼嚴肅?
回復 yulinw 2010-12-29 12:59
   問天,問地,問良心了!---沒了問啥呢?
回復 hr8888hr 2010-12-30 06:21
看來全世界的烏鴉都是一樣黑, 看美國的職業培訓,特別是那些華人搞的職業培訓, 都打著幫助找工的招牌, 實質干著騙錢的勾當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