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扣(fish maw),即魚胃,商品名:龍腸。一般的魚扣取自厚唇魚(鯉科厚唇光唇魚,學名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當然,其它高檔魚(尤指深海魚和大型魚)的魚胃,也可以稱為魚扣。
由於魚是最低等的脊椎動物,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有魚胃。很多魚的魚胃與魚腸是一體的,無法分開。只是進化比較完善的魚類,魚胃才從魚腸中獨立出來,而且比較膨大,類似高等動物的胃。通常,魚扣有鴨心大小,但要因魚的個體大小而定。
龍腸原指翻車魨的腸子,這是台灣的說法,營養價值很高,口感非常爽脆。至於普通魚的魚腸,很少人吃,因為大多數魚的魚腸腐爛較快,不容易烹飪。不過,廣東的「賽禾蟲」(即「雞蛋焗魚腸」)以及「鐵板魚腸焗蛋」,則是我國南方著名的佳肴,多採用鱅魚、草魚或鯪魚的魚腸。湖北長江一帶,很多人也喜歡吃「四大家魚」的魚腸。而蘇菜系佳肴中的「魚腸」,則是烏賊魚的卵巢精白。
「賽禾蟲」的製法:
原料:餓肚鱅魚腸500克、雞蛋液200克、不發粉絲50克、欖角25克、紹酒10克、薑絲、蔥粒、陳皮細絲、精鹽、味精、胡椒粉、浙醋、花生油各適量。
製做:(1)魚腸剔除黑腸,每副魚腸切成兩段,置清水中,用手擠出污物,洗凈後用布吸干水分;雞蛋液和冷開水100克調散攪勻;粉絲切成5厘米長的段;欖角切成細粒。(2)魚腸納碗,加入紹酒、姜粒、蔥粒、陳皮絲、粉絲段以及精鹽、味精等拌勻,再放入欖角粒、雞蛋液和勻,放於已塗油的瓦缽內,然後放入焗爐里,用中火焗熟,取出撒上胡椒粉,澆上花生油,再放回焗爐中,以小火焗至焦香,最後原缽上桌(因茶爐保溫)。佐以浙醋食用。
再談魚扣。新鮮的魚扣呈鮮紅色,口感爽脆且后味帶甜。由於魚扣含有血紅素,血紅素在氧氣的作用下會與氧分子結合而產生顏色變化,當魚扣產生色變的同時,鮮度、營養價值也受到嚴重的損害,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有毒的組胺。冷凍魚扣的基本色變如下:鮮紅色-紅色-粉紅-微紅-暗紅-暗黃(灰黃)-黃黑-暗黃綠-綠,鮮度、營養價值隨色變依次遞降,冷凍魚扣在在粉紅之前可算一級品,微紅可算二級品,暗紅尚可食用,暗黃之後基本就不可食用了。然而由於空氣中的氧氣存在及血紅素的生物特性,一般的冷凍技術在魚扣冷藏1個月即出現明顯的色變,目前市場上一級品的魚扣較少。
介紹一種常見的魚扣佳肴:
原料: 凈魚扣250克。烹調油、辣椒醬、花椒、干辣椒、味精、鹽、白糖、香油、料酒、姜、大蒜、蒜苗適量。
製做:(1)魚扣洗凈,用鹽、料酒腌好待用;姜、大蒜切成指甲片;蒜苗取蒜白段,用斜刀法切成1厘米長的馬蹄形;干辣椒切成1厘米長的筒狀。(2)先將腌制好的魚扣用沸水氽一下濾去水分,鍋盛油燒至7成熱下螺肉爆斷生。鍋內盛油少許燒熱,下干辣椒、花椒炒脆、隨即放辣椒醬、姜、蒜片炒香,再投入魚扣、鹽、糖、味精、蒜苗快速翻炒,淋入香油和勻起鍋裝盤。特色:香辣味濃,滑嫩爽口。注意:氽魚扣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質老。
有的人誤認為:魚扣是魚喉嚨中間的一塊軟骨,形狀不一,有的像心形,有的三角形,有點像葵花籽形等等;一般大魚的喉嚨里都有這種軟骨,也可以食用。也有的人誤認為:魚扣就是魚肚(即魚鰾,swimming bladder)。實際上,魚肚(也稱為魚膠、白鰾、花膠等)是魚的沉浮器官,經剖制曬乾而成。一般有鯊魚肚、鯢子魚肚等,屬四大海味之一,近代被列入「八珍」之一。魚肚也是入菜的經典食料。我國沿海,以廣東的「廣肚」為最佳。福建的「毛魚肚」較次於「廣肚」,但也是佳品。湖北石首的「筆架魚肚」聞名於世,有600多年的歷史,為我國長江特有水產珍品。花膠魚肚是來源於大黃魚的魚鰾,也稱黃花膠或筒肚,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名稱各異。
魚鰾
筆架魚肚
中國一些地方也將魚肉攪拌成的肉糜,稱為「魚扣」。這樣加工處理的魚肉,要加入調料,攪拌后,裝碗蒸。這樣做的魚製品,吃起來口感美味鮮嫩。這種魚扣,十分類似湖北荊州的魚糕(fish cake)。魚糕,因發源地為荊州,故俗稱荊州花糕。它是採用魚糜、雞蛋及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食品,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乃民間宴席待客之上品,是荊州的八大名餚之一,其歷史淵源流長。此外,一些地方也將粉蒸魚叫做「扣魚」,類似「扣肉」,地方名而已。
荊州花糕
扣魚則不同了。
扣魚,或油扣,或油扣魚,地方名哈哈笑(因其嘴部上翹,而且很大,好似笑嘻嘻的樣子),學名黃鯽(英文:Half-fin anchovy,拉丁文:Setipinna taty),為鯷科黃鯽屬的魚類,俗名麻口前、毛口國、黃鰶、雞毛鰳、黃雀、赤鼻、黃尖子、白赤、茫口、簿鯽、薄口、烤子魚、毛扣、婆跡、雞毛、毛魚。屬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鯡形目、鯷科、黃鯽屬。分佈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朝鮮以及中國沿海等,一般生活於近海生活。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Ponicherry、馬六甲。
黃鯽體扁薄,背緣稍隆起,一般體長15厘米,體重20-30克。頭短小、眼小。吻突出,口裂大而傾斜。上頜稍長於下頜,兩頜、犁骨、齶骨和舌上均有細牙、體被薄圓鱗,易脫落,腹緣有棱鱗,無側線、胸績上部有一鰭條延長為絲狀,背鰭前方有一小刺,臀鰭長,尾鰭叉形,不與臀鰭相連。吻和頭側中部呈淡黃色,體背是青綠色,體側為銀白色。背絡、胸鰭和尾鰭均為黃色,臀鰭淺黃色。
黃鯽棲息於水深4-13米以內淤泥底質,水流較緩的淺海區。適溫5-28度,肉食性,主要攝食浮遊甲殼類,還攝食箭蟲,魚卵,水母等。產卵期南海2-4月,東海以北5-6月。卵浮性,球形。有洄遊特性。
(收集)
相關閱讀:鯽魚
https://big5.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50647&do=blog&id=7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