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民間,有著名的「三道」,即書道、花道、茶道。
日本書道,是日本書法的綜合藝術,它追求意境、情操和藝術美。日本書法分兩類,一類是漢字書法,另一類是假名書法。7世紀時,日本引進中國的表意文字,稱為漢字。中國書法傳入日本后,上層人物首先效仿。當今,日本的書道依然興盛,每年1月2日舉行用毛筆書寫新年賀詞和吉祥祝福的詩歌的「開筆試毫」活動,此外,還舉辦各種觀摩比賽。日本書法愛好者近3000萬人。全國各地都設有書道教室和學習班。文部省還規定,日本中小學每個年級都必須學習漢字, 高中畢業生應該認識整個「當用」漢字表裡的2000字,不僅能讀,還要會寫。受過大學教育的日本人,認識的漢字要更多。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后,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日本茶道道具
在日本,裝茶的盒子,通常有好幾層:最裡面的存儲盒(uchibako),中間的存儲盒(nakabako)以及外面的存儲盒(sotobako)。
茶箱(Chabako)是專門存放日本茶道的道具的,道具叫做dōgu,或者專業叫法chadōgu(茶道具)。Chadōgu分為5個主要類別:裝飾道具、點前道具、懷石道具、水屋道具、待合·露地道具。
具體講,就有很多了,比如Haiki(灰器)、Haisaji(灰匙)、Sumi(炭)、Sumitori (炭斗、炭取)、Hakosumitori(箱炭斗)、Habōki(羽箒)、Hibashi(火箸)、Chakin (茶巾)、Fukusa(帛紗)、Kobukusa(古帛紗)、Shifuku(仕覆)、Daisu(檯子)、nagaita(長板)、Shikiita(敷板)、Tana(棚)、Binkake(瓶掛)、Furo(風爐)、Ro(爐)、Kakemono(掛物)、Karamono(唐物)、Kuniyakimono(國焼物)、Sensu(扇子、Futaoki(蓋置)、Gotoku(五徳)、Kaishi(懷紙)、Kensui(建水)、Furosaki byōbu(風爐先屏風)、Kekkai(結界)、Kama(釜)、Tetsubin(鐵瓶)、Tabakobon(煙草盆、Hiire(火入)、Haifuki(灰吹)、Kiseru(煙管)、Chawan(茶碗)、Chaki(茶器)、Chashaku(茶杓、茶勺)、Hakkebon(八卦盆)、Yamamichibon(山道盆)、Yohōbon(四方盆)、Wamono(和物)、Mizusashi(水指)、Mizutsugi(水次)、Hishaku (柄杓)、Chasen(茶筅)等等。
日本茶道的禮節
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日本的茶道前後規程: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淨淨,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會的炭要用櫻樹木炭),所以這次就稱為「初炭」。之後主人送上茶食,日語為「懷石料理」(據說和尚們坐禪飢餓時將烤熱的石頭揣在懷裡以減少飢餓感,故稱)。用完茶食之後,客人到茶庭休息,此為「中立」。之後再次入茶室,這才是「後座」。後座是茶會的主要部分,在嚴肅的氣氛中,主人為客人點濃茶,然後添炭(后炭)之後再點薄茶。稍後,主人與客人互相道別,茶會到此結束。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
備茶飲茶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讚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喝茶的順序:更衣(二十分鐘)、觀賞茶庭(二十分鐘)、初茶(六十分鐘)、茶食(二十分鐘)、中立(三十分鐘)、濃茶(二十分鐘)、后炭(三十分鐘)、薄茶(十分鐘)、退出(三分鐘)。初坐一小時四十分鐘,后坐一小時二十分。
待客之禮儀與飲法:
1.賓客進入「茶室」之後,依序面對主人就座,賓主對拜稱「見過禮」,主人致謝稱「懇敬詞」。
2.室內從此肅穆,賓主危坐,靜看茶娘進退起跪調理茶具,並用小玉杵,將碗里的茶餅研碎。
3.茶聲沸響,主人則須恭接茶壺,將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開,浮起乳白色餑花,香氣溢出。
4.將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著,慢慢走向第一位賓客,跪在面前,以齊眉架式呈獻。
5.賓客叩頭謝茶、接茶,主人亦須叩頭答拜、回禮。
6.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獻;待主人最後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輕嗅、淺啜、閑談。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