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拜金主義是宗教嗎?

作者:kylelong  於 2010-3-24 09: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8評論

關鍵詞:

 

 

「拜金主義」(Money worshipWorship of mammon),又稱金錢拜物教、貨幣拜物教。

 

拜金主義是一個神學術語,是指把金錢視為具有魔力或法力無邊的「神」予以崇拜;也是一個倫理學術語,是一種金錢至上的道德觀念。哲學界普遍的共識,就是指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作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於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認為金銀是一國的真正財富,金錢貨幣不僅萬能,而且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持拜金主義觀念的人認為:「在社會上,無錢萬萬不能」與「金錢至上」等,這種價值觀被認為起源於資本主義鼓勵人類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張。在拜金主義腐蝕下,無視社會道德和法律,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是財物型犯罪的重要思想根源,甚至一切親情都被陷入冷冰冰的金錢關係之中。

 

「拜金」就是對金錢的一種「拜物教」(Fetishism)。《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樣解釋「拜物教」一詞:「運用有魔力的符咒的行為或現象。A·孔特認為,原始宗教一般都是拜物教,它將人類精神屬性歸結於非人類的物體。E·B·泰勒將認為物體都具有精神並加以崇拜的現象稱為萬物有靈論,而僅將認為某些物體上有神靈寓身和附著,或神靈可通過某些物體來傳遞影響的教義稱為拜物教」(第1卷第520頁)。據此,我們可以把金錢拜物教解釋為:人把自身的力量歸結為金子固有的魔力,並對之頂禮膜拜。

 

拜金主義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私有制時代已經產生,但發展成為整個社會佔支配地位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事兒。「金錢」(貨幣)作為經濟關係的載體,是個歷史範疇。資本家(商人)對金錢的狂熱、貪婪的追求,反映在意識形態上就是「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作為「拜金主義」思潮,是資本主義剩餘價值規律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在資本主義社會被普遍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

 

  拜金主義經常引起許多批評,尤其經常被許多保守派的人士給抨擊成造成現代社會物慾橫流、道德淪喪的象徵之一。批評者認為,拜金主義者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以致於拜金主義者變得唯利是圖、對許多事物經常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內涵、精神層面也極為空虛;然而也有人認為,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所有人類的本性,而拜金主義不過是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風氣下,人類此種本性的一種反映而已。

 

 

拜金主義的表現形式

 

 

在經濟領域:比如,有的人割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區和部門為了部門和單位的利益而犧牲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更有甚者,不擇手段地追逐金錢、利益,不僅無視社會公德、踐踏市場準則,甚至不惜以殘害他人生命為代價,如金融、證券領域的欺騙詐取、黑箱操作;食品、醫藥、房地產、建材等領域的假冒偽劣……

 

  在政治領域:大多數執政黨的領導幹部把手中的權力作為謀取錢財的手段,從而出現不少貪污腐敗、行賄受賄、權錢交易、跑官賣官等腐敗現象。比如,有的以權謀私、與民爭利,把小團體、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置於群眾利益之上,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侵害群眾利益,甚至中飽私囊;有的貪圖享受、大吃大喝、大手大腳、揮霍人民財富,甚至腐化墮落……這些行為又直接助長了拜金主義的泛濫。

  

在文化領域:一些文化活動被簡單地商品化;一些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付諸闕如;一些媒體為了所謂的市場佔有率,一味迎合低級、庸俗的趣味,甚至縱容錯誤的東西招搖過市;一些學者著書立說只是為了評職稱、撈資本、爭名利,有的甚至依傍某種資本,為撈取金錢而甘心為其搖唇鼓舌;一些文化休閑娛樂行業也被金錢所壟斷和統治……

 

 

中國拜金主義產生的根源

 

 

中國拜金主義的蔓延,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會歷史根源。

 

中國拜金主義的產生,與中國的封建文化的長期影響有關。總體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鄙視利益、恥於金錢的。在義與利的取捨上,總是以義為先,崇尚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但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另外一面,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揚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如春秋時期的楊朱,就公開宣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民間也有「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錢能使鬼推磨」之說。這些思想觀念在封建社會的實際生活中一直為統治階級所信奉。必須看到,這些腐朽、沒落、消極的思想觀念在新中國建立后並沒有完全消失,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它們又沉渣泛起,為一些人所奉行。現代中國,更是步入資本主義的社會,拜金主義橫行,大有超越歐美國家的趨勢。

 

拜金主義在西方的封建社會就已經產生,但它真正成為盛行的觀念卻是在資本主義產生之後。資本主義和拜金主義恰如一對孿生姐妹,或者說,拜金主義是附著在資本主義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資本主義之所以會盛行拜金主義,就在於資產階級的本性(實際上也就是資本的本性)就是無休止地聚斂財富,追求資本的增值;就在於金錢作為財富的化身,在資本主義社會能夠左右一切。

 

應當說,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拜金主義的危害,並展開了對它的批判;現代一些西方國家在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基礎上已經開始逐漸淘汰拜金主義的思潮,但是西方國家的拜金主義並沒有被清除,也不可能被清除。改革開放后,隨著國門的打開,在引進資金、技術和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這些腐朽思想也傳了進來。

 

從社會歷史根源看,拜金主義的滋生與市場經濟規則不完善有關。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於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但同時,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來。西方國家相對完善的社會法律體制和健全的市場經濟規則,從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拜金主義的泛濫。

 

市場經濟有自己的運行規則:一是市場行為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二是市場行為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潤的最大化。同時,市場經濟還是一種「消費經濟」,靠消費引導生產,依賴消費拉動經濟。結果是:一方面,物質利益和物質財富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顯,這就有可能誘發人的趨利性,刺激人對物或金錢的欲求,從而滋生出對金錢的過分崇拜心理,導致「一切向錢看」。

 

另一方面,「一切向錢看」從經濟領域泛化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一切都要講等價交換,一切人際關係、社會關係都被看作金錢利益關係。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先權衡利弊再救人;看到歹徒搶劫,先談好價錢再去抓歹徒,等等。另外,市場經濟條件下之所以容易引發拜金主義,與財富和經濟活動的符號化也有一定關係。市場經濟離不開商品交換,商品交換離不開貨幣,作為中介的貨幣因而成為財富、商品的化身,成為普遍價值的代表,擁有了貨幣似乎就可以購買一切、佔有一切。這就容易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貨幣無所不能,使人產生對貨幣、金錢的崇拜,誘發對貨幣的無限制的追逐和佔有,從而走向拜金主義。

 

從拜金主義的產生看,拜金主義表面上是對金錢的崇拜,但這種崇拜的背後實際上是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作祟。一個貪圖享樂、極端自私的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表現為拜金主義。

 

 

拜金主義的危害

 

 

拜金主義危害嚴重。從人的發展來看,拜金主義與人的全面發展相背離,剝奪了人的本質的豐富性,把人降低為金錢的奴隸;從社會來看,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的社會,是一個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的社會。

 

經濟領域如果任拜金主義泛濫,就會使經濟秩序陷入混亂,誠信喪失,就會使誠實勞動得不到回報,使坑蒙拐騙、敲詐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領域如果盛行拜金主義,執政黨和政府就會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執政黨的政權就有得而復失的危險;文化領域如果一切唯金錢至上,整個社會就沒有了精神支柱,沒有了凝聚力,社會發展就失去意義和價值。網路社區也是如此!

 

 

拜金主義與人的關係

 

 

拜金主義現象是形形色色的。這些表現形式歸根到底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是人支配金錢,而是金錢支配人。正如在宗教中,「人腦的產物」(上帝)支配人;在金錢拜物教中,「人手的產物」(金錢)支配人。以此為參照系,可以把拜金主義的表現形式劃分為三大類:

 

(一)人為金錢而犧牲自己。金錢的魔力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金錢可以給人帶來一切。由此,又很容易產生出「金錢就是一切,一切為了金錢」的人生觀。這同宗教有些相象。起初,人們禮拜上帝是為了祈求萬能的上帝賜福。到了後來,某些虔誠的宗教徒就產生出一切為了上帝的想法,他們甚至會為了神而自殘或獻出自己的生命。拜金主義者以為有了錢就有幸福,結果卻常常是為金錢而犧牲自己的真正幸福。「金錢婚姻」就是一例。在這種婚姻中,人為了追求金錢而犧牲自己的愛情生活和家庭幸福。不但愛情可以犧牲,理想和人格都可以為了金錢而出賣。

 

(二)人以金錢來衡量自己,把人的價值歸結於金錢。在拜金主義者看來,不僅一切商品可以用貨幣來衡量其價值,人也可以當作商品,用錢來估值。恩格斯說,除現錢交易外,拜金主義者不承認人和人之間還有其他任何聯繫,「甚至他和自己的老婆之間的聯繫百分之九十九也是表現在同樣的『現錢交易』上」;「金錢確定人的價值:這個人值一萬英鎊,就是說,他擁有這樣一筆錢。誰有錢,誰就『值得尊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65566頁)。在商品社會裡,人際關係日益經濟化,這反過來又使拜金主義的人的價值觀得以滋長和蔓延。英國的德雷克就是靠劫掠大批金銀而深得伊麗莎白一世青睞,由海盜而搖身變為貴族的。無怪哥倫布在他的日記中說:黃金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有了黃金,甚至可以使靈魂進入天堂。

 

既然一個人擁有多少錢就標誌他的價值大小,那麼拜金主義就可以通過表面上相反的現象顯示出來:一方面,可以表現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式的以殘酷無情手段(如高利貸)追求金錢來使自己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現不近人情的揮霍和浪費,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價值」。於是出現各種離奇古怪的「花錢」方式。例如,一個青年個體富豪點燃用兩千元人民幣捲成的四個爆竹,使之化為灰燼。他仰望著,興奮地流下熱淚。也許他從這隨意毀掉的財富中體會到他存在的「價值」?某地兩個大款為了鬥富而在眾目睽睽之下,比賽燒人民幣,燒掉幾千元仍面不改色。這也是根據同樣邏輯:人的價值以金錢衡量。

 

(三)以金錢湮滅個性。貨幣是無視個人的獨特性和個性的。在交換中,貨幣代表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可以換取任何性質特殊的具體勞動的結晶即各種使用價值。所以商品的一切質的差別在貨幣面前都消滅了。貨幣的這一特點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拜金主義者的真實個性在「萬能的」貨幣面前被消弭。在商品社會裡,任何人只要持有貨幣,就等於擁有一種社會權力,而無須問持有者的特殊身份。在這一點上,貨幣把國王、貴族和平民百姓的身份差別消滅了,貨幣因具有購買一切商品的特性而被當成萬能之物。那麼,按照我原有的個性,我不能做到和不擁有的東西,現在只要藉助於貨幣的力量就能輕易地做到和擁有了。於是,貨幣的特性竟變成了貨幣持有者的特性和力量,而他原有的真實個性反而湮滅了。拜金主義者從這裡洋洋自得地感受到貨幣的魔力,卻沒有想到:他的真實個性已不復存在,他已不是真實的「他」了。這就是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所說的:「這東西(金子),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如果用抽象的哲學語言來表達莎士比亞的這些詩句,可以這樣說:依靠貨幣而對我存在的東西,我能付錢的東西,即貨幣能購買的東西,就是我--貨幣持有者本身。貨幣的力量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貨幣的特性就是我--貨幣持有者的特性和本質力量。因此,我是什麼和我能夠做什麼,這決不是由我的個性來規定的。例如,我是丑的,但是能買到最美的女人,可見我並不醜。因為丑的作用,丑的嚇人的力量,被貨幣化為烏有了……(王銳生)。

 

 

拜金主義的最終消亡

 

 

在批判和抵制拜金主義的過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對拜金主義最有效的批判,不是道義的聲討或激情的譴責,而是從哲學高度對拜金主義的實質、根源、表現、危害做出理性的剖析,並找出治療的具體策略。

 

然而,毋庸諱言,雖然人們對拜金主義同市場經濟的關係多有議論,少數理論家還明確肯定了「反對拜金主義同發展市場經濟的一致」。具體的論點包括:拜金主義不等於商品貨幣關係;拜金主義不等於規範的求金活動;拜金主義不等於合理的金錢觀念等。

 

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總是一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反映,建立在自然經濟和宗法等級制度基礎之上的傳統儒家道德,固然不乏有值得借鑒和吸取的成份,但就其整體而言,相對根源於商品經濟的拜金主義,卻是一種保守的、落後的道德觀念。儒家的「重義輕利」特別是後來儒家的只「言義而不言利」的道德標準,已不適於規範市場經濟中以物質利益為動力的社會行為。

 

當前我國社會道德領域的事實是:原有的道德和倫理規範體系已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日漸解體,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道德體系正在形成之中,這就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只能用功利主義的視角去認識市場經濟,無法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由此陷入功利主義甚至拜金主義的泥淖,這是拜金主義在我國存在的重要原因。

 

拜金主義消亡的必然性具有兩個原因:金錢衡量財富的時間極限、追求金錢目標的空間極限。從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看,「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並得到公認,表明人們已經重視「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以金錢的多少評價人的價值,以追逐更多的金錢為人生目標的拜金主義價值觀,不過是資本無止境追求剩餘價值的生產目的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然而,資本無止境的膨脹發展,已明顯受到環境和資源的限制和約束,「羅馬俱樂部」早在60年代通過對「人類困境」的研究就已證實:環境和資源的承受能力對資本無度的榨取已達極限。從那時起,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紛紛提出各種措施企圖加以妥善處理,「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可見,以無止境追求金錢為目標的拜金主義受到了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明顯的制約。

 

而拜金主義恰恰在於把金錢作為人生全部的終極目標,把金錢作為評價一切的唯一標準,把反映人們交換勞動關係的金錢關係擴大到一切社會關係,使「一切關係實際上僅僅服從於一種抽象的金錢盤剝關係」(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5月版,第479頁),人與人的關係完全被淹沒在冰冷的金錢關係之中。對金錢關係和拜金主義作上述對比,可以使我們更容易明白遏制拜金主義的關鍵,就是要規範人們的經濟活動和非經濟活動,理順由此發生的經濟關係和非經濟關係。

 

上述這些新現象和有利條件自然不足以說明徹底消除拜金主義的條件完全成熟,但它們的出現和發展,昭示了現在該是摒棄拜金主義、倡導一種能指導人與人更富有情感、人與自然更為和諧的價值觀的時候了。

 

拜金主義就是宗教!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TCM 2010-3-24 09:50
鮮花
回復 kylelong 2010-3-24 10:30
TCM: 鮮花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3-24 11:40
很多人都信這個教~
回復 wazhh 2010-3-24 11:48
窮怕了,所以拜金哈
回復 kylelong 2010-3-24 21:42
同往錫安: 很多人都信這個教~
中國現代社會比較嚴重。
回復 kylelong 2010-3-24 21:43
wazhh: 窮怕了,所以拜金哈
所言極是。
回復 寄居客 2010-4-19 06:46
信這個教的人最多吧!
回復 kylelong 2010-4-19 08:33
寄居客: 信這個教的人最多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9: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