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的思維與靈魂(下)

作者:kylelong  於 2009-12-2 02: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忄美]學|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7評論


       什麼是靈魂(soul)呢?

 

       有一種解釋,靈魂就是意識。但實際上,在多數人看來,靈魂只是一個宗教產物。只有在宗教的字典里,才會有對靈魂的解釋,即居於人的軀體內而主宰軀體的一種靈體。

 

       靈魂,一般被認為是人類生活的要素,能主宰人類的知覺與活動。據近代考古學家、人類學家研究,推測距今二萬五千年至五萬年前的人類,已具有靈魂的觀念,或人死後靈魂繼續生活的觀念。然而,大體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簡單古樸的靈魂觀念,往往含有強烈的物質性格;直至宗教、哲學逐漸發展之後,人類的靈魂觀開始趨向於非物質化之的精神統一體。例如某些宗教、哲學相信靈魂可以獨存於肉體死亡以後,進而視之為不朽的精神實體。

 

       不少宗教認為人死亡由於是靈魂離開軀體而他往的結果;原始人認為人在夢中的行動是靈魂暫時離開肉體所作。各種宗教的靈魂觀念在具體形式上有不同:有的認為人死後靈魂下到靜止的休憩之處,有的認為還將轉託別種生物身軀而生,有的認為將享天堂永生或受地獄永罰等。很多教徒認為,人已不是自然的依附者,也不再是天國的候補生,我們就是上帝的直接體現者。我們的活動就是上帝的活動,我們是世界的主人。

 

       雖然許多宗教、哲學、社會學主張靈魂的存在,然而,論及其特徵、本質、根源等,則有極大的差異。有主張其與精神或心理等同義者,如靈魂生活(soul-life)一語,便與精神生活、心理活動等義沒有分別。而主張靈魂說(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說之身、心關係而言,則立足於二元論;若自精神之體、用關係而言,則立足於實體論。近世哲學出現現象論、現實論、唯物論等學說,則基本上反對靈魂的存在,而否定其為實體。

 

       靈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不同的宗教對人死亡后靈魂去向解釋不同:死後靈魂就會煙消雲散;死後永生,到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可以復活,例如古埃及;死後生命,相信死後會再次輪迴,進入新生的人或生物體內,例如印度教和佛教;面臨上天的審判等等。

 

       中國古人認為,靈魂分作兩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並有三魂七魄之說。傳統上認為,當一個人受到驚嚇,可能會使魂魄離開身體,若不好好處理的話,人就會步向死亡。因此,當有人被嚇至昏迷之時,民間會舉行一種特別的招魂儀式,意圖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佛教基本上是否定靈魂。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否定靈魂存在,而因果關係所聯繫的是記憶,不是靈魂。佛教各派對靈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由於中國古人重視先靈,因而使得中國佛教發展靈魂觀念。通俗之佛教的喪禮中,一般會誦經超度以引導亡靈早登極樂西方,這明顯是肯定靈魂觀念之做法。

 

       佛教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為釋迦牟尼對靈魂與肉體之同異並不予以作答(即無記),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的說法。佛教看重實踐的主體,因而重視心的存在;此存在論,是徹底立於心、物二者相關的立場,並不視一方為不滅的實體,另一方為生滅的假相,而認為心、物二者皆空,無自性可得。而當輪迴轉生之說被佛教採納后,有關輪迴主體的問題卻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論爭,如南北朝時的「神滅不滅論爭」等;其結果則致使輪迴主體呈現出一種猶如靈魂的色彩。

 

       除了魂魄說以外,中國道教的許多派別都認為,人的靈魂是一種擁有意識的特殊物質,並稱之為元神、又叫作內丹。這種元神有陰陽之分,而經過修鍊,使人變為純陽,就可以控制靈魂進出肉體。他們稱之為元神出竅

 

       在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是單純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發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純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慾望,而墮落到地上,被圈入於肉體中,註定要經過一個凈化的階段,靈魂是會輪迴轉世。其後的新柏拉圖主義都有對靈魂作描述。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將靈魂與心理學一同討論。亞里士多德將《論靈魂》列為第二哲學的範疇。對靈魂的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靈魂是形式,肉體只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靈魂分為3個部分,有理性、感覺和營養的機能。

 

       伊斯蘭教(回教)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可蘭經》。靈魂的意義與呼吸相關聯。靈魂是在身體受造后,才受造的;但靈魂是永恆的。在人死亡時,靈魂會與身體分開;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複合。回教的靈魂觀包含了傳統、神學、哲學、神秘主義等四種看法。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靈與魂是分開的兩個部分。傳統認為靈魂乃是不滅的,最終會到天堂或地獄。因受古希臘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影響,今天一般的基督教信仰中,將人劃分為兩部分――靈魂與身體,在生之時是不分離的。根據《聖經》的描述,已死信徒的身體會改變,與得榮耀的耶穌的身體相似。

 

       靈的定義是,在《舊約》中,靈(spirit)的希伯來文是 rûwach,意義很廣,可表明氣息(breath),氣(air),風(wind),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譯成)。概括來說,靈主要是指非物質的生命本質。在《新約》中,靈(spirit)的希臘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風(wind)或氣息(breath[希臘文 pneô 是指呼氣或吹氣],亦指像風一樣眼不能見, 非物質及有能力的。靈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所以叫人活著的乃是靈。正如風雖是眼不能見,但借其表現(風吹草動)可知其存在;同樣的,靈雖是眼不能見,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內在靈命的各種外在表現來證明。而人有靈的最大證據,莫過於人能進到靈界,與靈溝通。所以聖經說神是靈,只有在靈里,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禱告。信徒與神的相交,也必須透過人的靈與神的靈之間的相交。

 

       魂的定義是,在《舊約》中,魂(soul)的希伯來文是 nephesh,源自 nâphash(呼吸,breathing)。魂的意義很廣,普遍上可指內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以及有生命的。在《新約》中,魂(soul)的希臘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氣息或呼氣(breath)。在廣義上,這字的用法與《舊約》相同。

 

       靈與魂是有細微區別的。人的靈(spirit),與魂(soul)與身子(body,一個完整的人是由這三部分組成,所以靈與魂是不同的部分。此外,雖然靈與魂的意思非常接近,關係非常密切,但卻要把這兩者剖開辨明。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如此解釋靈魂體三者之間的分別:體(body)是對物質世界的知覺(World-consciousness),是以五大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意識周圍的物質世界。魂(soul)是對己或自我的知覺(Self-consciousness),是指思想(mind)或情感(feeling)的層面, 發揮理性(intelect)或感性(emotion)的功能。借著魂,人能感覺,能思考理解,能有意志作決定。靈(spirit)是對神或靈界的知覺(God-consciousness),是與神或靈界溝通的層面。人有靈,所以能與靈界相通,能向神禱告敬拜,也會想到死後靈魂的問題。威廉·筏隱(William E. Vine)指出:普遍來說,靈是較高的要素(element),而魂則較低。靈可說是神賜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魂則是在個人裡面的生命表現(resulting life),而體是靈與魂所活動的物質生物或機體(material organism)。

 

       由此可見,靈魂的存在,首先必須相信上帝(神)的存在。如果不相信上帝(神)的存在,也就不會相信靈魂的存在了。

 

       靈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它們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對於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們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現代科學認為,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非物質的存在。這種觀點不同於信仰,而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集到無可爭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儀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現代科學沒有發現任何靈魂存在的證據,但也沒有任何證據說明靈魂不存在。

 

       據說人的靈魂是藍色的。英國醫生山姆·帕尼爾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實驗證明靈魂真實存在的人。他的實驗結果表明:靈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飄起來,可以移動,它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想象。而且,他還「證實」:每人死後重量都減輕30g,因此,靈魂的重量是30g。結論:靈魂是存在的!生命其實就是物質成分與精神成分(靈魂)結合的統一體。一旦二者分離,生命便呈現出與一般的物質相同的性狀――那便是死亡!暫且不論這個「傳說」的真實性,這個結論又何嘗不是一種幻覺呢?

 

       以上分析了思維與靈魂的本質與特徵。前者是一種基於經驗的意識行為,而後者則是一種基於想象的意識行為,因為經驗可以得到證實,而想象暫時還無法得到證實。雖然我們不能把那些「暫時還無法得到證實」的東西看成是假的,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在最初也是「暫時還無法得到證實」的,但一個大眾關注的東西(比如靈魂),如果在幾千年內一直沒有得到證實,是不能說明其存在的真實性的。思維與靈魂差別就在於,當人死後,其意識行為是否還在繼續。顯然,就目前的現實與大眾的認識來看,思維是自然科學的研究範疇,而靈魂則是宗教的研究範疇。

 

       有人說,自然科學也研究宗教,也研究靈魂。的確,有很多自然科學家研究過宗教,但沒有結果,或者其結果沒有得到大眾認可;也有很多研究機構曾經從事過這樣的研究,但在信仰宗教的西方,投資者也不是傻子,誰會在得不到結果的研究領域投入資金呢?另一方面,為了繼續生存,宗教界也強烈要求科學界用研究自然科學的手段和方法來研究宗教。然而,自然科學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一直處於不斷進步和革新之中,自然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給宗教以沉重打擊,從地球的宇宙中心說,到地球生命起源說;從生物進化論,到生命的繁衍方式;從生命的永生永恆,到分子的自我複製等等,宗教只能不斷修正自己的天條,用新的科學解釋來替換原有的教條。最後的結果,就是自然科學不斷進步,不斷解釋自然,進而不斷將「未知」納入自己的研究範疇;而宗教也是不斷進步,不斷接近科學,但就差那麼一點點,而將自己的靈魂獻給了「未知」。

 

       還有一對概念,也是在分析「思維與靈魂」中遇到的,這就是「心智」與「心靈」。

 

       心智(mind),是一種思考能力,包含人的心態、感受等等。心智更多地關注人的智慧,但又比智慧更具有感性活動,與聰明或天性關係密切。從心理學和生理學上講,心智是指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沉澱和儲存,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它涵蓋了「哲學」對已知事物的積累和儲存,結合了「生物學」的大腦信息處理,即「生物反應」,運用了為實現某種欲需(動因)而從事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為實現動因結果而必須產生的智能力和「潛能」力。

 

       心靈(psyche),是一種思想感情,也包含人的心態、感受等等。但心靈更多地關注人的意識,但又比靈魂更加接近現實。從心理學和生理學上講,心靈(而非靈魂),是一個實體,是將動物在生物學的層面上與植物區分開來的分界線。它蘊含有我們的氣質(而非性格)、慾望、本能以及判斷能力。心靈是能量的調配者,儘管作為能量的調配者它並不是唯一的;心靈是一個感受器,是我們的情感以及情感取向的感受器,也就是說,我們的喜、怒、哀、樂、焦慮、恐懼以及喜歡、厭惡等感受是屬於我們的心靈的。

 

       由此可見,從思維到心智,再從心靈到靈魂,是一個從解剖學層面到生理學層面,再從心理學層面到宗教層面的幾個不同概念。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層面的問題,都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探討,尤其是對於人類未知的現象可以做出,或者不斷做出合適、合理的解釋;而宗教層面的問題,無論是自然科學界還是宗教本身,都是無法做出合適、合理、可證實、可見證的解釋的,唯一的解釋就是「神」。


(編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hu18 2009-12-2 07:57
與靈相比,我還是喜歡肉。
回復 kylelong 2009-12-2 10:28
hu18: 與靈相比,我還是喜歡肉。
回復 566 2009-12-2 15:08
再有50年,人類進入不死永生時代,靈肉就不分離了!
回復 kylelong 2009-12-3 01:44
566: 再有50年,人類進入不死永生時代,靈肉就不分離了!
那就厲害了。
回復 rebel 2009-12-3 06:29
學習了
回復 kylelong 2009-12-3 06:51
rebel: 學習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1: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