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類5大災難發明(之一):火藥與槍炮(上)

作者:kylelong  於 2009-11-7 11: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科普知識|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5評論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並且也是災難的發明。

 

最早應用的火藥是中國發明的黑色火藥,所以火藥又被稱為黑色火藥。火藥的原理,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火藥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它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燃燒時的性質,可分為有煙火藥(燃燒時發煙,如黑色火藥)和無煙火藥(如黃色火藥)兩類。主要用作引燃葯或發射葯。

 

在中國火藥威力巨大的引導下,真正主導現代戰爭的火藥是諾貝爾發明的黃色火藥。1887年,諾貝爾把少量的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膠中,發明了無煙火藥。直到今天,在軍事工業中普遍使用的火藥,都屬於這一類型。無煙火藥比黑色火藥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時燃燒充分,煙霧很少,所以人們稱它為無煙火藥。製造炸藥,一要爆炸力強,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隨時爆炸。諾貝爾製成了安全炸藥、無煙火藥,又製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決了這三大難題。

 

英國東方史專家李約瑟在著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把中國人從「公元一世紀到十八世紀期間先後傳到了歐洲和其它地區」的重要發明成果共列出26項,但其中沒有金屬管形槍炮(包括火箭),也沒有紙幣。至於國內如吳國盛的《科學的歷程》、楊沛霆的《科學技術史》等代表性專著,均未將后兩項發明提升到與「四大發明」並列的重要位置;一些中國科技史著作甚至說:「其實,用來製造洋槍洋炮的火藥,原本是中國人的發明。

 

中國人在發明火藥后最先想到的就是用於戰爭。唐代是火藥的發明期,當時已經有好多用於武器的記載,而且有相關的戰術研究。到明朝時,槍支相當普遍,得到推廣。問題是槍炮生產要求工業化,而明朝末年對工業中心的破壞太過嚴重(當時中國80%的人口滅絕,當然主要是死於飢荒),清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技術發展落後,這才有了後來的局面。

 

中國明朝時期就有世界上最早的火槍和機關槍(五連發的火槍),還擅長製作遠程的霹靂炮,火槍裝備了明朝3成的軍隊,當時,對北方的八旗造成很大的威脅,袁成志時期大量遠程火炮的運用和築城戰法的使用,嚴重打擊了努爾哈赤。但是後來袁成志被殺,滿清入關,大力壓制民間研製技術,燒毀明朝研製火器的記載。而歐洲在16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將歐洲列強帶入了全球貿易的先鋒,歐洲空前的富強,有了錢就大量研製武器火器擴張版圖。

 

中國槍炮的發展

 

1200多年前的中國,正是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可憐的唐王朝經過了安史之亂、涇師之變等一連串的變亂,已經盛極而衰,上層統治階級不思振作,全然不顧變亂帶給百姓苦難,依然橫徵暴斂,窮奢極欲地生活著,但腐朽的生活掩蓋不了心靈的極度空虛,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誰也逃避不了的死亡,於是就在全國範圍內遍訪長生不老之葯。

 

為了迎合封建統治者的需求,道士們開始瘋狂研製長生不老之葯,他們用各種動物、植物、礦物,甚至人身上的毛髮、骨肉、血液等,放到煉丹爐里用火煉,妄圖有一天能煉出長生不老葯,不僅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同時還可以雞犬升天、揚名立萬。但試藥中毒死亡的事情經常發生,長生不老葯卻依然「多年求不得」。

 

就在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一天,可能是洛陽附近山上的一家道觀里,一位道長對他的徒兒們告誡一番:師傅煉丹時你們要遠離煉丹房,不許妄語、不許偷看、不許……。然後把自己反鎖在煉丹房裡,確定周圍沒有人了,道長從百子櫃里拿出了一些他才知道的藥物,再加上三味以前他從沒有一齊用過的葯:研碎的硝石、硫磺和木炭粉末,以求這次煉丹能有所突破。道長洗乾淨雙手,神情莊嚴地念完經,把所有的藥物放到煉丹爐里,在爐下架起木柴,澆上燈油點上火,開始煉丹,為了使爐火更旺,他還用了一個牛皮做的風囊,在爐底下使勁地鼓風,木柴「嗶嗶剝剝」地上了起來,在風囊的鼓動下,滿屋都是濃煙和火星……

 

徒兒們在門外虔誠地守候著,忽然,煉丹房裡「轟」然一聲巨響,門窗都倒塌了,屋裡冒出一股濃烈的黑煙,徒兒們驚呆了,想進去看個究竟,但想起師傅的告誡又不敢,直到聽見屋裡師傅痛苦的呻吟,才明白出事了,連忙衝進屋,救出了遍體鱗傷的道長,並把火滅掉。道長已經奄奄一息了,臨終時,他最後一次告誡徒兒們:「不要用硝石、硫磺、木炭煉丹,會爆!」

 

神秘的大爆炸使道士們對破爛的煉丹房敬而遠之,道長死後沒有人敢在靠近,天長日久,煉丹房就成了蛇蟲鼠蟻的天堂,經常傳出異樣的怪響,在道觀本來就陰森的氛圍下,道士們很自然地救認為這裡鬧鬼了,於是人心思散,道觀就香火寥落了。為首的幾個道士很不甘心他們的道觀這樣衰敗下去,有人提出:「就算有鬼,也就是我們師傅,這老不死的生前就怕我們學他煉丹,死了還要打破我們的飯缽!」「不如我們想想辦法趕走這老不死的鬼魂,要不我們沒法活了。」「找他生前最怕的東西來治他。」「他就是被硝石、硫磺、木炭炸死的,他不怕這個怕什麼?」「對,照葫蘆畫瓢,再炸他一次!把他炸得魂飛魄散。」

 

於是他們找來了硝石、硫磺、木炭研碎了點上火,卻只有一陣猛烈的燃燒和一股濃煙,並沒有期待中的爆炸,他們記起那次煉丹藥是放在丹爐里的,於是他們找來了一個竹筒,把葯放進去搖勻壓實,再用紙卷上少量的葯做引子,用紙團和臘把竹筒口封死,用火點上引子,果然隨著一聲巨響,竹筒炸得四分五裂,這群滿臉黑灰的不孝徒弟們狡黠地笑了。

 

他們做了好多個這些他們稱為「爆竹」的東西,接二連三地點燃了扔進煉丹房,甚至把藥引子連起來,連續地炸他們師傅的鬼魂。可能是爆炸的巨響吧,也可能是硝煙的熏燎吧,蛇鼠真的嚇跑了,怪響也沒有了,道士們自認為是「爆竹」把鬼魂嚇跑了,就把他們的偉大發明神化一番,並蓄意地讓他們驅鬼的事迹宣揚出去,很多善男信女們慕名而至,使他們的道觀的香火又興盛起來。為求能讓爆竹炸得更響,他們還不斷地試驗,總結出硝石、硫磺、木炭按123的比例配製時,效果最好。

 

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朽,官逼民反,幾十年後爆發了黃巢起義,葬送了唐王朝,中國歷史進入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國,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時至今日,能完整說出當時有幾個朝代的可能也只有專業的歷史學者,當時戰爭頻繁,民不聊生,但戰爭也催生了很多新式的武器,槍炮也正是那時的產物。

 

話說當時有一位將軍,奉命去攻打中原的一座城池,他的部隊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攻城冷兵器—石炮車,這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用人力操縱把石塊或鐵球拋出去的武器,殺傷人員時用散石塊,用來砸壞城門甚至城牆時用大鐵球,因為是把鐵球石塊等「拋」出去,取其同音,這種武器就稱為「炮」,以往都是攻城主力武器,無奈該座城池敵人以苦心經營多年,城牆又高又厚,由於射程不夠石塊拋不進城裡,用大鐵球砸城牆也只砸了一個小坑,城池久攻不下,將軍大發雷霆之怒,命令部隊強攻,卻不但無功而返,還折損了大量人馬,護城河邊布滿了陣亡士兵的屍體,城商箭矢像下雨一樣,無法收屍,秋風吹來,讓人毛骨悚然,屍體開始腐爛了,很快部隊開始流行疾病,軍中有謠傳說是戰死的士兵因為不能入土為安,冤魂不散,軍心開始動搖,將軍是立下軍令狀用全家性命擔保來攻這座城的,如果不儘快收拾軍心攻下城池,後果可想而知。後來他聽說了有座道觀的道士驅鬼很拿手,在萬般無奈之下,只有重金邀請這些道士來軍中驅鬼,以定軍心。

 

道士們來到軍中,煞有介事地開壇作法,唬弄了好幾個時辰,最後開始燃放他們的鎮觀之寶—爆竹,「噼噼啪啪」一陣響,升起一股濃煙,將軍愁眉苦臉地站在旁邊看著。忽然不知什麼東西打到將軍的頭盔上,「當」的一聲,軍人的本能使他意識到可能受到攻擊,立刻「刷」地拔出寶劍,他的衛士們也馬上在將軍周圍護衛,頓時劍拔弩張,道士們何曾見識過這種陣式,嚇得全都跪倒在地,搗蒜一樣磕頭。經過一番檢查,發現攻擊將軍的是一團封住爆竹口用的混著臘的紙團,將軍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團紙居然能達到頭盔上叮噹作響?經過一番研究后發現:原來有一個做爆竹的竹筒比一般的厚很多,爆炸時竹筒沒有炸,反而把封口的紙團射了出來,剛好射到將軍的頭盔上。「好在是紙團,如果是鐵球就要我的命了。」將軍自言自語地說,「哎,對了,按照這玩藝放大,裝上鐵球,不就是要人命的武器了嗎?」想到這裡,將軍馬上假裝變了臉色:「大膽妖道,竟敢勾結敵軍,謀害被將軍?」衛士們馬上把刀劍架在道士們的脖子上,道士們無論如何想不到他們的偉大發明居然會招來殺身之禍,趴在地上渾身發抖,乞求饒命,將軍又將他們嚇唬了一番,然後喝令他們把還沒燃放的爆竹和製造爆竹的方法交出來,否則碎屍萬段。為了活命道士們那又不從命之理,交出爆竹和製造方法后,就只恨爹娘生少兩隻腳,滾回了道觀。

 

趕走了道士后,將軍馬上派軍需官備齊材料,他用大茅竹代替了小竹筒,用木塞封底,夯滿火藥,裝上鐵球,還有藥引子,用土壘起一個架子,點燃藥引,誰知這次炸開的是竹筒,鐵球沒有飛出去,試驗失敗了,將軍認為是竹子不夠堅固,就命令軍中鐵匠用鐵鑄造鐵竹筒,鐵匠們不知製造鐵竹筒用來做什麼,但將軍的命令誰敢多問?很快鐵竹筒就製造出來了,跟真竹筒一樣,上面還有竹節和竹葉,弄得將軍哭笑不得。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馬上試驗,結果是飛出的鐵球打斷了一棵大樹。偉大熱兵器時代到來了,槍炮就這樣誕生了。

 

之後,將軍繼續改進,製造了不同口徑的「爆竹」,攻城的時候發射鐵球,殺傷敵兵的時候發射石塊、碎鐵塊。城池當然很快就攻下了。這種武器完全代替了石炮原來的作用,所以石炮也就永遠淘汰了,將士們把這種武器還稱為「炮」,不過為了區別以前的石炮,就把這種武器寫成「炮」。

 

再說說那群道士回到道觀,驚魂未定,信眾們請他們放爆竹也不敢去了,但又不甘心就這樣自己堵了自己的財路,就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索性用紙把火藥捲起來,代替了原來的竹筒,紙卷保證能爆的開,不會有東西射到遠處的人了,於是他們就繼續利用紙爆竹騙錢了。這也許是火藥的第一個和平用途吧,不過時至今日,爆竹傷人的事情還時有發生。

 

古代火器的發明和運用是世界戰爭史上劃時代的大事。火藥兵器的出現,揭開了兵器發展史上的新篇章,人們從使用冷兵器邁向使用火器的階段,預示著軍事史上的一系列變革,終將使戰爭的面貌徹底改觀。中國作為火藥的故鄉,現代槍械的前身――古代管形射擊火器開始出現於戰爭舞台,也發生在中國。

 

在北宋初年的《武經總要》中,已經列舉了當時軍隊中裝備有許多火藥兵器,說明早在公元1044年以前,中國北宋的軍隊已經裝備有多種相當規模的火藥兵器了。但一種成熟的技術,都需要經歷一個摸索嘗試的萌芽期,早在唐末五代時將火藥用於戰爭的戰例也星星點點見於文獻,但過於簡略,直至《武經總要》時期,用於戰爭的只是用黑火藥燃燒爆炸的原理製成的燃燒、爆炸物,還沒有見到有關管形射擊火器的記載。現在一般認為,南宋紹興三年(1132年)陳規守衛德安時用巨竹製造的「火槍」,是目前確知的世界上使用管形火器作戰的最早實例。古文獻中記述的「火槍」,從使用方法上一般分兩類。第一類是《金史》中所提到的「飛火槍」,即在普通長槍的槍頭後部綁紮一個裝有火藥的筒(通常是紙制的),作戰時點燃筒中的火藥,噴出火來用以燒傷前來格鬥的敵軍,火藥燒盡后則可同一般長槍一樣格鬥扎刺。第二類火槍就是陳規用巨竹製造的,每支用兩個人扛抬發射,點燃后噴射火焰燒向敵方,這已是一種原始的管形火藥火器了。公元1259年壽春府(今安徽壽縣)製造了發射「子窠」的「突火槍」更進了一步,此槍用大竹筒製成,內裝火藥,還安有「子窠」,有人考證是陶制顆粒,作戰時點燃火藥,利用火藥燃燒后產生的作用力射出「子窠」。如果「子窠」是子彈的雛形這一推測正確的話,那末這種「突火槍」可以算作近代槍械的前身。這種竹制突火槍後來多被稱作「火筒」,多次用在以後的戰爭中。隨著的科技的發展,至少在元代中期,這種管形火器由竹制改用金屬來製造以後,即從「金」旁,但還是用「筒」音,即「銃」字。元明銅鐵制火銃多有傳世及出土,現在公認最早銅鐵製造的火銃,是元至順三年(1332年)銅銃。最近又有新發現,經權威專家學者考察鑒定,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1298年)銅火銃為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這些火銃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口徑小,細長輕便,銃尾安木柄由單人持擊的手銃,發射石制或鐵制的散彈。一類是口徑大,粗短較重,需要安於架上發射球形彈丸的碗口銃。這兩種後來分別演變為槍和炮。

 

以上簡要介紹了中國火器的發展史。在西方,最早有關槍炮的發明紀錄是1326年英國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張火炮射出鐵箭的圖畫。因此管狀火槍類武器最早出現在中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末中國管狀火器的發明紀錄是不是還有可能提前呢?答案是有的。

 

西方研究東方史的學者在巴黎一家博物館里,發現了一幅由敦煌流失至國外的絹本彩繪佛教降魔圖。此畫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描繪釋迦牟尼得道前夕降魔的故事。畫中,釋迦佛主法相尊嚴,跌坐中心,無數奇形怪狀的魔鬼手持各種兵器,蜂擁而至。當然,在佛法面前,妖魔們的進攻最後狼狽而逃。畫中的各種佛、魔等形態各異,生動傳神。根據繪畫的特點和風格,可以推斷是約繪於公元十世紀的五代至北宋初年的作品。令人感覺特別驚異的是,在畫面的右側上方,向釋迦襲來的魔眾中,有一個頭頂上生有三條毒蛇頭的惡魔,只穿一條短褲,袒露上體。它雙手持著一種形態奇特的噴火兵器,器體筒狀,前端展口外侈呈碗形,筒體似束箍,筒后安有較細的竹制或木柄,從筒口噴射出熊熊的烈火。這幅降魔畫中的兵器,引起了一些西方學者的注意。英國東方史專家李約瑟博士曾指出,現在卻必須把火槍的發明向前推二百年,這支火槍除了裝有火藥外,裡頭還塞滿金屬彈丸或碎金屬陶瓷,這些隨著火焰一起射出,肯定那是內裝火藥並塞滿金屬彈丸等的火槍。李約瑟的結論可能有些武斷,但從圖中所畫的形象來觀察,它的形制與元代出現的手銃頗有相似之處,前有銃體後有銃柄,惡魔手握處似當銃體中部葯室處。但從圖上看,這件兵器噴出的是火焰,尚無他物,更與陳規的噴火竹筒火槍性能一致,且整個宋代尚無銅製火銃的發現,因此它很有可能是一支竹筒制的噴火兵器,和陳規火槍一樣使用了火藥。假設推測無誤,中國古代發明使用火藥管形兵器的歷史就將陳規製造火槍的1132年,又向上推溯了二百年左右。當然,僅憑一張宗教畫中的孤證還難以下出確切的定論。但這幅圖畫作為探討古代管形射擊火器發明的珍貴資料,能促使我們沿著這一線索不斷地思考和探索。

 

中國曾造出最早機關槍,比歐洲發明早200年。

 

鴉片戰爭時期,不忘「騎射乃滿洲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國聯軍新式的「連環機槍」前被打得屍積如山,中國軍隊在洋槍洋炮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其實,早在康熙時期,著名的兵器發明家、火器專家戴梓在連發火器的研製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他發明的「連火銃」在當時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的火器,並且一度被後人稱為清代「機關槍」。可是,這個了不起的發明卻沒有被康熙採納。而專家認為,當時的連發火器正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

 

戴梓從軍后,充分利用自己在機械和兵器方面的傑出才能和精巧技藝,創造和仿製了一系列先進的機械工具和兵器,解決了不少實踐中的難題。他曾將自己發明的「連珠銃」獻給康親王,「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這種武器的設計十分巧妙,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銃用火繩點火,容易遭受風雨潮濕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槍早200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可惜,這個發明在當時並沒有引起統治者的足夠重視,只能「器藏於家」,至乾隆朝後便逐漸失傳,給中國人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人們知道「連火銃」存在的主要依據是《清史稿》,其中寫道「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但是《清史稿》裡面關於戴梓發明「連火銃」的描述,幾乎全部來源於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人認為戴梓並沒有將「連火銃」獻與軍營,跟《閱微草堂筆記》中的記載有很大關聯。董建中說,據《閱微草堂筆記》介紹,戴梓本來打算將自己發明的「連火銃」獻給軍營,但是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醒后戴梓感到很害怕,因此沒有將「連火銃」獻與軍營。清代軍隊到底有沒有使用過「連火銃」,由於沒有這方面明確的史料記載,也就無從查證。

 

專家稱,中國古代研製的連發火器原理與現代機關槍類似,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同濟大學機械系研究員陸敬嚴先生是專門從事中國古代戰爭器械研究的專家,他認為,儘管古代研製的連發火器在原理上與現代的機關槍類似,但有報道將戴梓發明的「連火銃」稱為「世界上第一種機關槍」是不正確的,只能說它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連火銃」的構造和射擊原理是,先把火藥和子彈裝進銃槍脊背的琵琶艙里,用機輪控制。機輪有兩個,當扳動第一個機輪時,火藥和子彈隨之落於機膛中,第二個機輪隨著開始扣動,撞擊火石發火,引燃火藥,把子彈送出槍膛。如此循環,連續射擊28發子彈后,然後重裝。

 

陸敬嚴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做武器的國家。北宋時代,中國人就將火器列為正式裝備。火器出現不久,人們就謀求提高火器的射速,以增大殺傷效力,於是中國人又發明了具有速射和連發功能的槍械。明神宗萬曆年間,有位武器革新家叫做趙士楨,他畢生研究軍事技術,是最早系統研究西方先進知識的有識之士。他曾參照西方的連發火器製成有5枝槍管的「迅雷銃」,可以輪流發射5顆子彈,隨後又在「迅雷銃」的基礎上改進研製成了「連銃」,輪流發射的子彈比「迅雷銃」更多了。明代初期火器的研製曾領先過一段時間,但中期以後就全面落後了。

 

思想禁錮阻礙了中國軍事火器的發展到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已經步入初步發展火器的時代。由於深受「騎射乃滿洲根本」的思想禁錮,清軍雖然處於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但是仍然以刀、矛、弓、箭這類冷兵器為主。「清軍使用的火器,其實也不是中國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朝引進的『佛郎機』、『鳥銃』、『紅夷炮』等西方火器樣式製作的,並且只限八旗兵掌握,嚴禁漢人掌握。與英軍的火炮相比,清軍自製的老式『洋槍洋炮』在製造工藝和質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陸敬嚴說。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DW02 2009-11-7 20:27
sf!
回復 DW02 2009-11-7 20:27
龍老師的文章都要坐下來慢慢學習!
回復 kylelong 2009-11-7 22:19
DW02: sf!
周末魚塊!
回復 kylelong 2009-11-7 22:20
DW02: 龍老師的文章都要坐下來慢慢學習!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2: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