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的茄子
筆者小時候常去照相館。坐在照相機前,老師傅拿出鈴鐺或搖鈴,一搖,並說「笑,笑一笑。」咔嚓,照片衝出來,不論娃娃、媽咪,都笑得像「王岔口」,臉都笑爛了,還是像傻笑。
怎樣的笑最美呢?當然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啦。琢磨畫中之人的笑,發覺那笑有三個特點:一是笑不露齒,二是抿嘴兒笑,三是似笑非笑。當然,漢語中的苦笑、獰笑、奸笑、笑裡藏刀、皮笑肉不笑等等,萬萬是使不得的。
現代中國人照相都說「茄子」,因為說「茄子」時,嘴唇是微微張開的,有的人會露出漂亮的牙齒,差不多可以露出8顆牙,一副笑顏,但不會露出牙齦。另外,說「茄子」的時候,尤其是子的時候,兩邊嘴角會自然上揚,牽動面部的肌肉,使面部肌肉接近笑容時的形態,看起來是微微在笑。
照相說「茄子」,還是有一個故事的。
一天,某廣場石梯處照大合影,500多人,很隆重,有官員,有教授,有80歲老先生。太隆重了,照相的擔心嚴肅過分,照出來是500多個木頭人。咋辦呢?考手藝啊!巧極了,這時剛好有個挑茄子的農民打此經過,不留神跌一跤,籮筐翻了――「茄子」,500多人齊聲說,「咔嚓」,攝影師按下快門。奇迹出現了,照片衝出來,所有人都在笑,卻又是笑不露齒、抿嘴一笑、似笑非笑。事情就這麼怪,一個農民,兩筐茄子,就跌了那麼一跤,引發一場照相業的大革命,從此照相不搖鈴鐺,所有的嘴齊齊地吐出兩個字――「茄子」!
老外們儘管不太愛照相,但照相要笑才會好看,這一點還是懂的。所以幫忙照相的人在按下快門之前都會說:Say cheese。大家可以自己試一下,說cheese的時候是不是就像是笑得很開心?據研究,說cheese時,也可以露出8顆牙齒,是笑得最好的狀態。這個cheese和我們的「茄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有的人會說「Say C」,因為C和cheese一樣,能夠讓你露出美麗的牙齒。
隨著廣告的日益更新和發展,很多人按照電視廣告,照相時喊「田七」(牙膏的廣告),因為「茄子」的「子」,發音是,牙齒是靠緊的,不如「七」的程度大。筆者也喜歡攝影,有的學生喜歡說「辣椒」,他們解釋說是因為「看起來表情更豐富」,尤其是女生們一想到辣椒,就流口水,然後就「嘶」地一聲,倒吸一口,感覺很清純的樣子;而有的學生喜歡說「貝貝」,說是「口腔出氣順暢,具有爆破感」!?
照相時,日本人喜歡說「に」(日文的「二」),發音類似漢字的「泥」,說的時候,可以讓臉部產生笑的表情,與說「茄子」的效果是一樣的。韓國人喜歡說「泡菜」(韓文:김치),當然不是說漢語,發音是Kimchi,最後一個發音類似漢字的「奇」,與田七的「七」類似。德國人喜歡說Käse,還是cheese。不知道法文、瑞典文、西班牙文等等,說什麼單詞與「茄子」的效果一樣。不過,筆者估計應該與食品有關,不是「茄子」「辣椒」「泡菜」,可能就是「蘿蔔」「南瓜」「醬菜」了。
最後說一個謎語:
照相為啥喊茄子(打一四字電腦用語)。謎底是「控制面板」。
做菜的茄子
茄子,拉丁名:Solanum melongena L.,別名:落蘇、酪酥、崑崙瓜、矮瓜。原產地是東南亞的熱帶地區,最早馴化的是古印度,在中世紀傳入非洲,13世紀傳到歐洲,後來便陸續傳遍世界各地,西漢時代傳入我國。
茄子花
茄子的種類主要有紫茄、青茄和白茄三種,北方常見的是前兩種,筆者老家湖北原來就只有白茄,現在有紫茄和青茄了。茄子的形狀有長形、圓形、卵形和羊角形等。而百科將茄子分為三個變種:(1)圓茄:植株高大、果實大,圓球、扁球或橢圓球形,中國北方栽培較多。(2)長茄:植株長勢中等,果實細長棒狀,中國南方普遍栽培。(3)矮茄:植株較矮,果實小,卵或長卵。移植一般是在農曆五月左右」。茄子開淡紫、淡綠花,因種而異。對於茄子生長的情形,鄧雲鄉《秋茄》一文中有這樣的說法,舊時種茄子,長茄子第一次開花,每株只結兩隻,長得最大,謂之「根茄」;第二次開花,每株只結四隻,謂之「四門斗」;第三次開花,結實繁而小,謂之「滿天星」。
卵型茄子
小圓茄子
茄子英語名字很多。美國人說Eggplant,相當於英國人所說的Aubergine,因其外形有點像一個大雞蛋(egg),故而得名Eggplant。其德語名稱為Eierpflanze,形成的理據與美語相同,字面義為Eggs plant或Plant of eggs。據聞Eggplant這個名稱源自於一種白色或奶黃色的圓形品種。在18世紀,歐洲國家種植的茄子都是白色或奶黃色的圓形品種。因為看起來很像雞蛋或鵝蛋,所以現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稱茄子為Eggplant。
有人把Brinjal叫做北大荒茄子,Brinjal這個名字在印度較為普遍。Aubergine這個名字源自法文Albergina,是Eggplant的意思。Aubergine和Brinjal多為紫色或紫黑色,所以Aubergine可稱為Aubergine eggplant或Color eggplant。
有人把亞洲的茄子這樣分類:Chinese eggplant,紫色,長條狀;Japanese eggplant,紫色,橢球狀;Korean eggplant,接近黑色,長條狀。而實際上,現在物流如此發達,很難說那個國家的茄子具有某個固定的品種或特徵。
Chinese eggplant
Chinese eggplant
Chinese eggplant
American eggplant
Japanese eggplant
Korean eggplant
美國新澤西州瓦恩蘭(Vineland)曾自封為「世界茄子之都」(Eggplant Capital of the World)。美國東部市場上的茄子有一半由此供應,這裡還每年舉辦茄子節(Eggplant Festival),評選「茄子皇后」(Eggplant Queen),吃各種茄子菜和茄子糕,喝茄子酒等。
茄子別名「落蘇」、「崑崙紫瓜」,之所以有這樣稱謂的緣由,據說是隋煬帝所賜,也許正是如此才沒有得以廣泛流傳開來。茄子當時是遠離尋常人家的稀有佳品,只能深受皇家貴族的青睞。後來,茄子廣泛流入民間之後,它種植的普及、物源的豐富和市場的旺盛,逐漸讓人們對它輕視、淡漠了,它不再是高貴的食物,成了極平常人家的「平庸小菜」,珍味佳肴變為一團和氣,遙不可及變為廣種博收……於是,茄子也許就從「崑崙紫瓜」演變為了「落蘇」,當然這也是人們的推測。
茄子是有文化品位的,梁實秋在《雅室談吃》中寫到茄子,他的油炸蒜末茄、茄摻果醬面,創意妙不可言。古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介紹了茄子的做法,滾水泡去苦汁,晾乾油炸,然後烹食。曾一舉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和奧斯卡金像獎的日本動畫片《茄子》,漫畫和動畫中的每節故事完結前,都會和讀者、觀眾分享一些關於人生、青春、幸福和愛的哲理,科幻作品被升華到了哲理的境界。也許茄子更是一種生命,「有血有肉」地立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讓某些水果和蔬菜呈現豐富的紅色、紫色和藍色的天然色素能起到有效的抗癌作用。在茄子、紅甘藍和歐洲越橘等食品中發現的這些色素化合物能限制癌細胞的生長,在一些情況下還能完全殺死癌細胞,同時不讓健康細胞受損。因此,紫色的茄子,是具有抗癌作用的,應多多食用!
茄子的吃法,葷素皆宜。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 拌、做湯,都能烹調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吃茄子建議不要去皮,它的價值就在皮裡面,茄子皮裡面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B和維生素C是一對很好的搭檔,我們攝入了充足的維C,這個維C的代謝過程中是需要維生素B的支持的;由於現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太多農藥,建議燒煮茄子前一定要用洗滌劑把茄子清洗乾淨。
茄子的做法有千萬種,鹹魚茄子、千張茄子、毛豆燒茄、雞肉茄子……翻閱古籍查看,古代做茄子的方法也很多,如《廣群芳譜》中記載有糖醋茄、糟茄、食香茄、醬茄、蒜茄、芥末茄等多種做法。但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蒜泥茄子和紅燒茄子。
蒜泥茄子的做法是取鮮嫩茄子,切成長條狀後放箅上蒸熟,蒸的時間不宜過長,稍透即可,取出后趁熱佐以蒜泥、熟油、精鹽些許即可食,味道香辣誘人。紅燒茄子的做法據說是盧八太爺發明的。清人袁玫《隨園食單》中記載:「盧八太爺家,切茄作小塊,不去皮,入油灼微黃,加秋油炮炒,亦佳。」這裡的秋油究竟是什麼油,有待我們考證,現在做這道菜一般都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油。蒜泥茄子是我最愛!
如今,茄子雖然普及了,它仍不失「蔬菜中的王者」。首先,它是「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與肉一起烹食則更加有滋有味。其次,它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糖及礦物質,不僅價廉物美,而且營養豐富。並且它有助於降低血脂、膽固醇,防止小血管出血等。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這一句諺語,既表達了茄子的生長屬性,又概括了享用美食的生活哲理。長沙也有一句諺語:「茄子不開虛花,細伢子不講假話。」可見茄子是如何親近於人的,一種浸入骨髓的真誠感覺細如遊絲,托起鄉土風物的濃厚風情,表達了人情風雨的豁達純正。
哪些人不宜多吃?茄子性寒,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較為適宜,但脾胃虛寒、哮喘者不宜多吃。茄子所含熱量極低,老年人和肥胖者不妨常吃。
哪種茄子最營養?茄子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紫皮茄子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對保護心血管、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意義,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
茄子不要去皮吃?茄子去皮后因其中的微量元素鐵被空氣氧化,很容易發黑,這樣可能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因此茄子最好不要去皮吃。
附:
茄子食譜大全
http://deliciousfood.blog.hexun.com/1893689_d.html
茄子350種做法
http://www.haochi123.com/S_CAIPU/Caixi/Yuanliao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