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龍」與「鳳」(三):龍鳳呈祥

作者:kylelong  於 2009-10-13 03: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學文字|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1評論

關鍵詞:

中國有個成語:龍鳳呈祥,指吉慶之事。語出漢·孔鮒《孔叢子·記問》:「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種。畫面上,龍、鳳各居一半。龍是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鳳是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周圍瑞雲朵朵,一派祥和之氣。在中國,龍一般表示男性,或者皇帝;鳳一般表示女性,或者皇后。從人們紋身的圖案和姓名中也可以看出(當然,也不是絕對的)。一般來講,皇宮裡面,龍在上,鳳在下;不過,武則天在位時,鳳在上,龍在下。

 

龍和鳳為什麼要配合著、對應著出現呢?

 

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一件「龍鳳紋」彩陶細頸瓶。這件珍貴文物說明,龍和鳳都起源於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期,而且幾乎是同步的。作為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文化現象,龍和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章、徽記、標誌和象徵。如果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按其功能效應的大小排個座次的話,龍無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麼,第二位就該是鳳了。

 

那麼,「龍鳳呈祥」又是如何來的呢?

 

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家的標誌)。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

 

「龍」的圖騰組成后,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她發明了養蠶,給黃帝製作了衣冠,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后,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細心端詳,也仿照黃帝制定的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隻漂亮華麗的大鳥,嫘祖叫來黃帝另外三位妻室徵求她們的意見,方雷氏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她對嫘祖說:「姐姐,你組成的這隻大鳥像只美麗的大公雞,可就是個單身漢,水中的鴛鴦還是成雙成對呢?」一席話提醒了嫘祖。當時,彤魚氏、嫫母也齊聲叫好,都說方雷氏說的有道理。她們姐妹四人,一齊動手,把剩餘下來的,沒有用到「龍」圖騰上的其它小圖騰,很快地組成了另一隻華麗的大鳥。正好和嫘母組成的大鳥配成一對。可是,把它們叫什麼名字呢?這下可把黃帝四位妻室都難住了。最後,她們還是請來老謀深算的風后、造字的倉頡,叫他倆給這兩隻大鳥取個名字。風后看罷,哈哈大笑說:「黃帝製作了一條『龍』,世界上各種飛禽走獸中找不到它,你們四人又製作了兩隻大鳥,空中飛翔的鳥群中也找不到它。這就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吉祥物。」倉頡全神貫注,一直在詳細地觀看這兩隻鳥,一句話也沒有說。直到嫘祖問他時,倉頡把早已在腦子想好的名子脫口而出地說:我看就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

 

「好!我贊成,就叫鳳凰」。

 

原來,誰也沒注意到黃帝早已站在他們身後,傾聽著他們各種議論。現在黃帝既然贊成叫鳳凰,就請黃帝最後作決定,黃帝沉思了半天,才說:「龍鳳在世界上生存的飛禽走獸中沒有它們,誰也找不到,它的高貴處就在這裡。我看,還是風后說的對:這兩種圖騰誰也不會偽造,給後世的子孫萬代也立下規範。我同意,『龍鳳』就正式定下來,作為新部落統一聯盟后的新圖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8000年來,中華民族都接受了龍鳳的神話傳說,龍鳳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物,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精神支柱。廣大人民也把龍鳳作為吉祥物。所以,中國人走到哪裡就把龍鳳帶到哪裡,在世界各地只要發現龍鳳,就有中國人。相比之下,西方就沒有「龍鳳呈祥」,西方龍和西方鳳是分開的,各自獨立的,沒有整體的和諧,因為西方龍和西方鳳的來源各自不同。

 

龍常常被稱為「鱗族之長」、「眾獸之君」;鳳則登上了「羽族之長」的寶座,有「百鳥之王」之稱。龍有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禍、示威等神性;鳳有喜火、向陽、秉德、兆瑞、崇高、尚潔、示美、喻情等神性。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好的互助合作關係建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

 

鳳的取材對象主要是鳥禽,而鳥禽絕大多數都是喜歡溫暖,喜愛陽光的,因此,鳳凰又稱「太陽鳥」、「陽禽」、「火精」,所謂「丹鳳朝陽」、「鳳鳴朝陽」、「火鳳凰」。這樣,從新石器時代到盛行陰陽五行學說的春秋戰國時期,鳳大都是以「陽物」的面貌出現。而龍,因其取材對象多為「水物」、「水獸」和「水象」,從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屬「陰」的。龍和鳳的配合、結合、對應,反映著古人的陰陽觀。

 

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元號。獸首表示層狀閃電照亮雲團時呈面狀,與獸的面部相似,給人以蒼天發怒的震撼力;蛇身代表條形閃電;「辛」字元號代表「被驅使」之意。「龍」字讀音正是「隆隆」的雷聲。所以,龍是被天驅使駕馭雲團播灑雨水的閃電,發出隆隆雷聲。而在甲骨文中「鳳」字是一隻頭頂「辛」形符號的飛鳥。這隻飛鳥其實就是與雨水有關的風,即鳳。「風」的讀音是模擬四五級風吹過耳旁的聲音,介於「呯呯」與「嗡嗡」之間。所以,鳳是被天驅使行雲布雨的風,它拂過耳旁發出風聲,像飛鳥一樣飛行。

 

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年孔子曾專程赴洛邑拜見老子。回來后,孔子三天不講話,弟子們問他見老子時說了些什麼,孔子感嘆道:我竟然見到了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翔乎陰陽」,我「口張而不能合,舌舉而不能訊」,又怎麼能規諫人家呢!這是孔子稱老子為龍。

 

另一則故事說:老子見孔子帶著五位弟子在前面走,就問道:前邊都是誰?回答說:子路勇敢、力氣大,子貢有智謀,曾子孝順父母,顏回注重仁義,子張有武功。老子聽后感嘆道:我聽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這是老子比孔子為鳳。

 

龍鳳是天生的一對,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對。如何解釋這種「天生巧對」現象呢?我們說,孔子用龍比老子,是取了龍升天潛淵、靈異善變的神性,來比老子的靜動自如的神采,和縱橫天地不拘一格的思辯才能的。老子用鳳比孔子,則是取了鳳的親德嘉仁的神性,來比孔子的智善和悅的品性,和仁愛為本、律己惠人的聖德的。這大概是文獻中最早的有關龍鳳配合、對應的記載了。

 

大約從秦漢開始,龍和鳳的關係有了變化。帝王們稱龍比龍,作為對應,帝后妃嬪們就開始稱鳳比鳳了。帝王服「龍袞」,帝后便戴「鳳冠」;帝王住「龍邸」,帝后便居「鳳樓」;帝王有「龍火衣」,帝后便有「鳳頭鞋」,等等。這樣一對應,鳳便有了一個大的變化:即由「陽」轉「陰」,整體上趨於「雌性化」。因為,帝王們絕大多數都是男的,手中又掌握著至高無上、威力無邊的權力,加上龍由於集合對象的廣泛,身上已集納和具備了眾多「陽物」的特性,其呼風喚雨的威力、飛舉變化的能量,也和屬「陽」的男性相吻合;而鳳由於其外表美麗,更和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屬""的女性相接近。還有,鳳,本是鳳凰的簡稱,鳳凰是分雌雄的:雄為鳳,雌為凰。所謂「鳳求凰」。但在和作為帝王的龍對應之後,就雌雄不分,整個地「雌」化了。

 

龍與鳳配合、對應的情形,廣泛地流行於民眾之間,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習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陰陽合諧,婚戀美滿,求吉祈福。在孔聖人的家鄉山東曲阜,隨著尼山硃砂石的發現和開掘,興起了刻送龍鳳印章的習俗:小孩出生,是男娃就選龍,寓意「望子成龍」;是女孩就選鳳,寓意「望女成鳳」。或小夥子選鳳送姑娘,姑娘選龍送小伙,寓意「龍鳳」良緣,幸福綿長。表現在語言上,有「龍飛鳳舞」、「龍章鳳姿」、「龍盤鳳逸」、「龍眉鳳目」、「龍肝鳳髓」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龍識珠,鳳識寶,牛馬只會識稻草」,等等。

 

如果那位喜得有男有女的雙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人們就要以「龍鳳胎」相稱了。龍鳳雙胞胎的英語是 a pigeon pair;還有,龍鳳羹:minced chicken with fish potage;龍鳳會:stewed snake & chicken;龍鳳呈祥:Chinese lobster pieces atop garlic greens;龍配龍鳳配鳳:Let beggars match with beggars

 

漢代流行一種龍,叫應龍。應龍是長翅膀的龍。翅膀該是鳳的特徵了。清代還出現了鳳尾龍,曲折彎轉的龍軀,甩一條鳳凰的翎狀花尾。鳳的翅膀和花尾,出現在龍的身上,這龍就有了鳳的成分,龍性中就有了鳳性。龍和鳳的互相吸取,反映著龍鳳崇拜的交融互滲。就像世間男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樣(所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龍和鳳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龍有種種神性,這些神性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力」,力量的「力」、力度的「力」。鳳也有種種神性,這些神性也可以歸結成一個字:「美」,美好的「美」,美麗的「美」。龍是力量的象徵,鳳是美麗的象徵。龍和鳳的結合,是力和美的結合;龍和鳳的對應,是力和美的對應。沒有鳳,龍就是孤單的龍;沒有龍,鳳就是凄清的鳳。龍因力而生,鳳因美而活。龍的力為鳳的美提供著支撐和歸宿,鳳的美為龍的力提供了目標,增添著特別迷人的風情。

 

「龍鳳呈祥」圖案象徵高貴、華麗、祥瑞、喜慶。龍與鳳都是源自中華先民對雨的期盼,只是在融合成統一的華夏民族之前,一些部族的先民注意到的是與雨俱來的隆隆之聲,認為雨因隆隆之聲而興,神化為龍而崇拜之;另一些部族的先民則偏重於風雨同至,認為是風送雨而來,神化為鳳而崇拜之。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龍和鳳被一起繼承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龍鳳崇拜。伏羲和女媧是早於黃帝的兩個神話人物,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二人都是人首蛇身。其實蛇身並非地面上的普通之蛇,而是空中的飛舞的金蛇,即閃電;相傳說二人均姓「風」,也即「鳳」。因此,伏羲和女媧既是龍又是鳳,是風雨主宰的化身,帶給子孫以豐收的希望,從中也可以看出中華民族融合統一的跡象。至今中國人仍然信奉「龍鳳呈祥」,其原始意義正是「風調雨順」。

 

龍和鳳還相依相伴地飛出國門。可以說,中華文化波及到那兒,那兒就有龍和鳳驕健華美的英姿;華夏兒女的腳步走到那裡,那裡就有「龍鳳呈祥」。這些龍鳳圖案,雖以各個國家文化的不同而有所變異,但其基本形態都來源於、取材於華夏龍鳳;其寓意也和中國本土龍鳳相一致:陰陽和諧、婚姻美滿、吉祥福瑞。

 

「龍鳳呈祥」,永駐世界華人的心中!

 

 

 

(本專輯結束,收集)

 

 

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putongren10 2009-10-13 04:01
sf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09-10-13 04:14
廣東初秋一著名補品''龍虎鳳'':貓、雞、蛇燉藥材.
回復 Giada 2009-10-13 05:48
謝謝樓主這些長知識的文章。
回復 Giada 2009-10-13 05:51
來美六十年: 廣東初秋一著名補品''龍虎鳳'':貓、雞、蛇燉藥材.
不是龍虎鬥嗎?還有雞?我那年夏天到廣東,說我從沒吃過龍虎鬥,要求嘗嘗。當地人瞪著我說,那是熱補的東西,現在怎麼能吃?
回復 leahzhang 2009-10-13 06:34
Thanks a lot!!! Very good collections!!! I enjoy reading it so much!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09-10-13 07:15
Giada: 不是龍虎鬥嗎?還有雞?我那年夏天到廣東,說我從沒吃過龍虎鬥,要求嘗嘗。當地人瞪著我說,那是熱補的東西,現在怎麼能吃?
兩樣都有,夏天不能吃,要到初秋酒家才有這兩個菜。廣東人相信「秋涼進補」。
回復 kylelong 2009-10-13 07:31
putongren10: sf
回復 kylelong 2009-10-13 07:32
來美六十年: 廣東初秋一著名補品''龍虎鳳'':貓、雞、蛇燉藥材.
嗯,有關的藥材、膳食,很多。謝謝。
回復 kylelong 2009-10-13 07:32
Giada: 謝謝樓主這些長知識的文章。
一起學習。
回復 kylelong 2009-10-13 07:34
leahzhang: Thanks a lot!!! Very good collections!!! I enjoy reading it so much!
welcom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