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離不開購物。用自己的金錢,購買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中國,商家都說「顧客是上帝」,但筆者從來就沒有感覺自己是上帝,除非老闆是自己的熟人。
多倫多的商家,做廣告也不比中國少,包括電視、報紙、期刊、牆體、宣傳單(fly)等等;電話廣告也有,市政府禁止過,但效果不明顯。多倫多的廣告,主要來自宣傳單。每天回家打開信箱,幾乎就是滿滿的,什麼廣告都有,尤其是周五。對於想買便宜貨的人們來講,最好在周五晚上網查一查相關商家的主頁,幾乎都有打折的商品。多倫多的大型商家,停車場都是免費的。所以,每個周末,要儘早到達停車場,否則找車位就比較費力。在商家門口,一般都有兩樣東西:一是購物車或購物籃,二是當天的打折商品宣傳單。
華人的食品超市,就是一個模樣:店門外堆滿各種食品櫃(佔道經營),主要是蔬菜水果;門口是收銀台;中間是副食品、調味品等;一側是冷凍食品;另一側是冷藏食品;靠後面一側是買魚的,另一側是買肉的。西人的食品超市,也基本上是一個模式,右側前面是蔬菜水果,右側後面是麵包蛋糕;中間前面是調味品和肉類,中間後面是冷凍冷藏食品;左側前面是零食和日用品,左側後面是飲料和盒裝熟食。
在多倫多購物最大不同感受,就是商家帶給顧客的輕鬆的購物氛圍。一是購物比較隨意,完全依靠自己選擇,沒有人跟著你,看你是否偷商品,或者給你推薦什麼商品;退貨也是自由的(食品除外);商店也沒有高音喇叭播放音樂以吸引顧客,當然,有些商店也有輕音樂;有的西人商店有免費品嘗的食品;有些大型超市,付款也是自己刷卡付費,不用收銀員來給你點貨、收款。付款方式多樣,現金、信用卡、銀行卡等都可以。但在華人店,不能使用信用卡。
如果英語單詞不認識,那就比較麻煩,比如洗髮水,品牌很多,功能各異。有時候,帶一個電子詞典也管用(也可以在華人店買中國貨)。很多西人商店,都搞長期的促銷活動,有積分卡(年底返還商品折扣)、里程卡(航空公司聯合的)等等。還有,西人麵包店用紙袋裝麵包糕點,而華人麵包店用塑料袋裝麵包糕點。從今年6月1日起,在多倫多購物,食品袋收費,每個5分。多倫多開始注意環保了!
總之,多倫多是富人天堂。商品來自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加拿大的特產,只是加拿大的品牌並不多,多數還是來自歐洲的。對於貧民來講,在多倫多生活也並不難。前幾天,市政府公布了安省2010年6月開始執行的HST,就是把原來的PST(8%)與GST(5%)合併,一共是13%,這樣子,很多原來不需要上稅的商品,今後要上稅,老百姓要比原來多付更多的稅了。現在各大黨派都在活動,要求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