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漢字世界(4) 介紹一個台語漢字:「佮」

作者:kylelong  於 2009-9-17 11: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學文字|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5評論

關鍵詞:

台語(即台灣話)中,有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漢字:「」。這個字的國語(中國普通話)發音:。意思是聚集、集合(動詞)。從漢字的構成:「亻+合」,也可以知道其意思了:兩個以上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

 

」這個漢字,台語的注音符號是ㄍㄜˊ;但台灣音標則是:hap8kap7。意思也是聚集、集合(動詞),也通常與國語的「和」同義,但聽起來就好像是「酣(han)」的發音。我們看瓊瑤的電影,尤其聽到台灣藝人說話,常常是「」來「」去的。比如:我佮你;爸爸佮媽媽;今天佮明天;雪的煙花佮散落的雪等等,也就是你;爸爸媽媽;今天明天;雪的煙花散落的雪等等。

 

台灣話(台羅拼音:Tâi-uân-uē,白話字:Tâi-oân-oē),或稱台語、河洛話、鶴佬話,為現時台灣通用的閩南語。另外一種看法是認為「台灣話」這名稱涵括了台灣地區流通的各種語言。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年鑒,台灣大概有73%的人使用台灣話。與閩南語相比,台灣話受日語影響最大。

 

由於在鄭、清統治時期,海外移民來台灣的自現今中國福建南部的占多數,使得閩南語在台灣曾長期成為共用語,並逐漸演化成有別於原鄉特色的台灣話。雖於日治時期及中華民國治理台灣后,日語與現代標準漢語(中華民國國語,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語)先後取代其通用語地位,但台語迄今仍為台灣第一大母語、及使用量第二的語言。

 

1912年中國教育部召開臨時教育會議,通過「採用注音字母案」;1930年,注音字母改稱「注音符號」。以下是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的對照:

 

聲母(CONSONANT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韻母(VOWEL

 

  o  e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 ()

 

(詳細請見http://www.pinyin.info/romanization/bopomofo/basic.html

 

台語與漢語的最大不同,就是發音。傳統聲調(即國語聲調)名稱,分平、上、去、入4聲,而台語4聲又各分陰、陽,共8個聲調,清音為陰調,濁音為陽調。標準漢語(國語或普通話)已經濁音清化了,進而入聲調消失且併入其它三聲。今閩南語泉州話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8聲;唯有河洛話、廈門話、漳州話、同安話只保留了7個聲調,即第6聲混入第7聲(傳統聲韻學的說法是「陽上變去」,即上聲已不分陰、陽),因此基本上河洛話只有7個聲調。

 

此外,很過台語沒有對應的漢字,台灣人自己也沒有發明足夠的漢字,就只能用羅馬字母代替。這樣的文章閱讀起來,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至少比日語感覺好一些。具體的寫法又有很多種:

 

1,白話字(Pe̍h-oē-jīPOJ)是一種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正字法。白話字原本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所創造並推行的,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但是白話字經過發展,使用者不僅包括了福建和台灣的閩南語人士,也有人用之來書寫客語四縣話,因此,白話字已經不限於教會和閩南語。由於是歷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台語羅馬拼音系統,近年來亦被稱作台語羅馬字。

 

2,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是中華民國官方的台灣閩南語拼音方案,簡稱為台羅拼音(TL)。此套拼音並非完全新創,而是整合原有的傳統羅馬字(白話字、POJ)以及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TLPA)而來。

 

3,台語通用拼音(Daī-ghì tōng-iōng pīng-im,簡稱:DT;台通拼音,GDTDaighiw tongiong pingimv)為根據中文通用拼音法所研創出之台灣話拼音法。而其調號類似白話字之調號並以第1聲調(高平調)為語音基準。台語屬於聲調語言,聲調有9個。

 

4,台灣方言音符號又稱為方音符號(英文:Extended Bopomofo)是一套使注音符號也可以用來標註閩南話和客家話的增補符號集。最早是在1946年,由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的朱兆祥教授設計,在Unicode當中有收錄這些符號。已故的台灣大學中文系吳守禮教授所著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也採用此符號。199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告使用。

 

5,台語現代文(Modern Literal Taiwanese,簡稱MLT)是一套將台灣閩南語口語拉丁化的書寫系統。與其共同發展的台語現代拼字(Taiwanese Modern Spelling System,簡稱TMSS)是一套台灣閩南語的正字法。台灣日治時期,發明者林繼雄因受到日籍老師譏諷台灣沒有口語文體,遂與其同學以白話字為基礎拼寫法,改良為台語現代拼字。其聲調架構幾乎完全由拉丁字母來表示,不用額外的下標符號、上標符號等變音符號,作法類似於國語羅馬字。閩南語聲調有8個。

 

6,普實台文(Phofsit Daibuun,簡稱PSDB),由國立中興大學庄勝雄教授進一步將台語現代文(Modern Literal Taiwanese,簡稱MLT)改良演進而來的,其語言定位基本上用26個拉丁字母即可拼出所有的台灣話。

 

7,台灣語假名,是台灣日治時期時,日本官方單位以日語假名拼讀台灣話的假名系統,功用類似日文之振假名或現行之注音符號。台灣語假名主要以三部分構成,即假名、符號假名、符號。由於當時日語書面文都是使用片假名,台灣語假名之書寫印刷亦皆以片假名為主。台灣語假名設計及編篡時,考量台灣各地腔調之不同,故采廈門話為標準,所以出現泉州腔特有的母音,但台灣大部分地區事實上不使用。台灣語假名即日文中原有之假名,但台灣語不使用ヤ、ユ、ヨ、ワ、ヰ、ヱ以及拗音:

 

ゴザ ゾバ ボパ

 

但台灣話有六種母音(白話字:aeioơu),較日語多一種。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彩舟雲淡 2009-9-17 14:49
學習了,要我以前肯定讀半邊: 哈,哈哈哈哈哈
回復 絳紫湮 2009-9-17 15:22
漢牸迣鎅(4) 夰袑①個珆娪漢牸:「佮」
火星文字~
回復 kylelong 2009-9-17 20:32
彩舟雲淡: 學習了,要我以前肯定讀半邊: 哈,哈哈哈哈哈
回復 kylelong 2009-9-17 20:41
絳紫湮: 漢牸迣鎅(4) 夰袑①個珆娪漢牸:「佮」
火星文字~
這個還好,基本認識。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2: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