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盤點新冠後遺症的癥狀與解決方案

作者:kylelong  於 2023-3-15 07: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飲食健康|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盤點新冠後遺症的癥狀與解決方案


第一篇

①長新冠患者(PASC)的腸道菌群與康復者無明顯差異,但IL-6和CRP升高;
②PASC的菌群組成與炎症相關,普拉梭菌、產氣柯林斯菌與卵形布勞特氏菌水平較低;
③而擬桿菌(多氏擬桿菌、馬賽擬桿菌、多形擬桿菌和普通擬桿菌)與活潑瘤胃球菌水平較高,與IL-6和CRP正相關;
④活潑瘤胃球菌、多形擬桿菌和普通擬桿菌可產生唾液酸酶,遊離的唾液酸與新冠病毒的穗狀蛋白結合;
⑤唾液酸水平上升增加新冠的免疫逃避,唾液酸酶抑製劑或對PASC有治療潛力。

第二篇

①納入320例新冠康復者、以320名家庭成員及另280例血清學陰性者作為對照;
②對照組6個月內無功能性胃腸疾病(FGID),病例組1個月時有36例FGID(11.3%),有27例、21例持續到3個月、6個月;
③3個月時,病例組有8例IBS、7例功能性腹瀉(FD)、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3例功能性便秘、2例FD合併IBS,1例功能性腹脹;
④其中有8例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1例感染后吸收不良,1例腸產烷菌過度生長;
⑤感染嚴重程度和感染時出現胃腸癥狀是FGID的風險因素。

第三篇

①新冠病毒感染6個月後,29%的患者報告了新的慢性胃腸道癥狀,包括燒心、便秘、腹瀉和腹痛等;
②新冠病毒侵入腸道上皮可影響腸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及神經肌肉可塑性,且腸道菌群或其代謝產物的變化可誘導的腸腔內環境變化或可介導感覺運動功能的改變;
③現有的新冠癥狀可能通過影響腸道功能和飲食模式導致慢性胃腸道癥狀;
④新冠病毒流行的持續壓力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中樞敏化;
⑤益生菌或高纖維飲食療法或可改善新冠病毒感染后的胃腸道癥狀。

第四篇

①納入46名確診新冠肺炎的IBD患者,感染后94-257天進行內鏡檢查,並分析腸道中的新冠病毒抗原持留;
②在其中32名患者中,腸道粘膜仍可檢測到新冠病毒的RNA表達,在其中24名患者中,腸道上皮仍可檢測到新冠病毒的核衣殼蛋白,但無法從腸道組織中培養出新冠病毒;
③患者的糞便中無法檢測到新冠病毒抗原的表達;
④新冠病毒抗原在腸道中的持留與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免疫抑制治療及腸道炎症無關;
⑤大多新冠病毒抗原持留的患者報告了後遺症。

第五篇

①胃腸道PACS的頻率尚未明確,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近3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6個月之後仍有胃腸道癥狀;
②PACS的發病機制包括:病毒抗原持留、細胞因子水平增加、持續的炎症反應、自身免疫反應;
③胃腸道PACS的發病機制包括:病毒抗原在胃腸道中的持留、神經-免疫互作改變、腸道菌群失調、胃腸道黏膜及血液的免疫細胞異常活化、胃腸道及全身的自身抗體增加。

第六篇

①一名有長期嚴重胃腸道癥狀的新冠後遺症患者接受高纖維配方(NBT-NM108)營養干預2個月;
②患者的食欲不振、心悸和焦慮等癥狀得到顯著緩解,控制噁心的藥物使用減少,且血清脂質譜、胰島素和瘦素水平改善;
③患者的腸道菌群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小腸的菌群發酵活動減少,18個ASV的相對丰度改變;
④其中6個ASV與癥狀嚴重程度/用藥劑量負相關,包括5個潛在的產短鏈脂肪酸菌,可能與癥狀的緩解有關。


希望食療減緩新冠後遺症,請諮詢加拿大博士龍健康管理中心首席專家:博士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2: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