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生哲理99條(77):自卑感是童年惡夢的延續

作者:kylelong  於 2009-7-28 05: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6評論

關鍵詞:

心理學家對自卑感的定義是:由於生理、心理和其他方面(如家庭,工作等)的某些缺陷,有時是自以為的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的一種消極心理。自卑感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個人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

 

自卑猶如孤獨的孿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擺脫不了孤獨的陰霾。人人都可能有孤獨的時候,但孤獨並不意味著就是獨來獨往。孤獨就是對周圍一切缺乏了解,對所處環境及周圍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浸於孤獨的心理狀態,將對智力發展、情緒、語言交流等方面產生障礙,從而形成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

 

心理學的「自我意向」研究表明:自卑感是產生自我封閉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童年時代埋藏的禍根。聰明和自信人的精神是開放的,反過來自卑人的精神是相對封閉的。其實很少有聰明與不聰明的真正區分。一個正常人只要經驗是開放的,那麼他肯定聰明。人的自卑感,往往是童年時期形成的,從這裡,大家可以認識到恰當的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而教師又是學生的領路人和心目中的權威。因此,父母與教師對孩子的評價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貶抑性的評價:如「太笨」、「腦瓜不開竅」、「飯桶」、「蠢驢」等,都可能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她)產生自卑感。漸漸地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係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病態心理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從某種角度來說,當孩子從兒童成長為青少年時(在12歲到20歲之間)所遭遇的情形,常常就是「自卑感」的形成時期。在兒童期,他們的世界也是既舒服又安適,父母會儘力滿足他們的一切需要,他們不知憂愁為何物。大部分的時間,他們只是盡情玩耍,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既舒適又美麗的。然而,就如同不能永遠躲在母親的子宮裡一樣,他們也不能一輩子停留在孩提時代。前面的人生道路還有許多令你激動不已的時刻――長大成人、建立家庭、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能夠自己作決定――等著你去經歷。而青春期正是從孩童步入成年必經的一個階段,是一個自然的、必要的過程。

 

幫助孩子們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師要注意不要輕率地隨意貶低他們的能力或品質,以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給予褒揚和鼓勵。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種信念,恰到好處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種自信。平時不管做什麼事情,不可操之過急,目標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易於受挫。可將它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這樣就易於打勝仗,而每次成功都對自己是一種激勵,這有利於提高自信心。要以寬容、豁達的態度來對待挫折,並進行恰當的「挫折歸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分析得正確,然後想辦法去克服困難。

 

克服自卑感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對生活採取開放性的態度,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愛好,以充實自己的生活,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自己的價值。(2)重新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要什麼都一味地與別人比高低,不要過分敏感別人對你的評價,更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會給你一個好的評價。(3)客觀地認識自己,特別注意自己的優點,經常用以前獲得的成功來激勵自己。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應全方位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同時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缺點和短處。(4)正確運用心理防禦機制。在遇到挫折時,從多角度辯證地看問題,進行客觀的歸因,形成「合理化」認識,促進情緒的穩定和心態的平衡。(5)牢記「勤能補拙」的格言。自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總是與個人某些方面的欠缺聯繫在一起的,當你自知在某一方面不如他人時,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用自己雙倍的汗水去換取你所需要的一切。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儘力消除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多看到他人的優點,不嘲笑他人的缺點,不幸災樂禍;學會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努力為他人;用博愛與仁慈去關心大家,用寬恕與寬容去看待錯誤;也為自己創造溫暖、積極向上的良好氣氛,那麼我們的周圍有自卑感的人就會少得多,同時,也讓大家能夠生活在一個溫暖大家庭式的環境中。

 

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巴蜀客 2009-7-28 10:59
學習了哈
回復 kylelong 2009-7-28 11:48
巴蜀客: 學習了哈
一起學習。
回復 YRose 2009-7-29 02:03
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這麼愛"指點江山"? 是不是一種特自信的表現? 換句話說,喜歡教別人怎麼做, 是不是別人就比自己差/弱?
我喜歡西方人的交往方式. 我不喜歡對他人評頭論足(除了讚美的話),也不喜歡他人對我指手劃腳.
回復 kylelong 2009-7-29 03:30
YRose: 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這麼愛"指點江山"? 是不是一種特自信的表現? 換句話說,喜歡教別人怎麼做, 是不是別人就比自己差/弱?
我喜歡西方人的交往方式. 我
1,指點江山,是指談論國事,本身並無錯誤,問題是方式和方法,是否可以有效達到目的。如果是毫無目的的空談,還不如不談。

2,自信,是每個人都需要有的,沒有自信的人,很難立足於社會。但自信不是教導別人,也不是自命不凡。自信的人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如果有人指出表達觀點的問題所在,而且很對,這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3,西方人與人的交流中,基本上只說好話,不說壞話。中國人喜歡背後說別人壞話,在網路中喜歡對他人評頭論足、指手劃腳,這也是一個弊端,本人也不喜歡。不過,如果是朋友之間,善意的建議和忠告,不應該理解為「評頭論足、指手劃腳」,除非言論極其難聽。

4,從心理學來講,喜歡對他人評頭論足、指手劃腳的人,其實就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認為世界上沒有好的,只有壞的,凡事只看陰暗面,否定好的一面。有時候,看到別人好,自己就有嫉妒心理,從而給別人挑刺。這實際上是人格缺陷的一種,需要慢慢化解與調養。
回復 森森 2009-9-11 11:43
喜歡這文章,特別是結尾,收藏了!
謝謝分享此文!
回復 kylelong 2009-9-11 11:54
森森: 喜歡這文章,特別是結尾,收藏了!
謝謝分享此文!
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3: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