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炎症的一些概念
1,炎症與發炎
炎症是名詞,發炎是動詞。西醫。
炎症(inflammation):是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於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況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體的自動的防禦反應,但是有的時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對人體自身組織的攻擊、發生在透明組織的炎症等等。
急性炎症與慢性炎症之比較:
(1)急性致發炎原:細菌性病原體,受損組織;主要牽涉細胞;嗜中性球(主要)、嗜鹼性球(炎性反應)、嗜酸性球(應對寄生蟲)、無顆粒白血球(Mononuclear cells)(單核球及巨噬細胞);主要中介物:血管活性胺(Vasoactive amines),類花生酸(eicosanoids);結果:炎症消退,形成膿腫或變為慢性炎症。
(2)慢性致發炎原:持續由不能分解之病原體,病毒感染,外物或自體免疫導致的急性炎症;主要牽涉細胞:無顆粒白血球(Mononuclear cells)(單核球,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成纖維細胞;主要中介物:IFN-γ及其他細胞因子(Cytokines),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活性氧,水解酶(Hydrolytic enzymes);結果:組織受破壞,纖維化,壞死。
2,炎症的原因
任何能夠引起組織損傷的因素都可成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生物性因子:細菌、病毒、立克次體、支原體、真菌、螺旋體和寄生蟲等為炎症最常見的原因。由生物病原體引起的炎症又稱感染(infection)。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可以直接損傷組織;病毒在被感染的細胞內複製導致細胞壞死;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病原體感染后通過誘發的免疫反應而損傷組織,如寄生蟲感染和結核。
(2)物理性因子:高溫、低溫、放射性物質及紫外線等和機械損傷。
(3)化學性因子:外源性化學物質如強酸、強鹼及松節油、芥子氣等。內源性毒性物質如壞死組織的分解產物及在某些病理條件下堆積於體內的代謝產物如尿素等。
(4)異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的異物,如各種金屬、木材碎屑、塵埃顆粒、及手術縫線等,由於其抗原性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
(5)壞死組織: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可引起組織壞死,組織壞死是潛在的致炎因子。在新鮮梗死灶邊緣所出現的充血出血帶和炎性細胞的浸潤都是炎症的表現。
(6)變態反應:當機體免疫反應狀態異常時,可引起不適當或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組織和細胞損傷而導致炎症。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組織損傷最常見於各種類型的超敏反應:I型變態反應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II型變態反應如抗基底膜性腎小球腎炎,III型變態反應如免疫複合物沉著所致的腎小球腎炎,IV型變態反應如結核、傷寒等;另外,還有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7)病理變化: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通常概括為局部組織的變質、滲出和增生。
3,火氣與上火
火氣是名詞,上火是動詞。中醫。
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而「火氣」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證候(這裡的火氣,不是指人的脾氣大;當然,肝火大,也可能會導致發脾氣)。具體癥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 「上火」在乾燥氣候及連綿濕熱天氣時更易發生。 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
在中醫理論中,臨床常見的「上火」類型有: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腎火之分。要治體內的這把火,就得先弄清自己上的究竟是什麼火,才能正確下藥。
(1)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現為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黃膩。
(4)肝火: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癥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干、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4,「火氣」的原因
實火:過度食用讓人「上火」的食物
(1)油炸或火烤的食物:不管任何食物,只要採用油炸或燒烤,都將成為易上火的食物。
(2)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是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3)熱性水果:荔枝、桃、龍眼、番石榴、櫻桃、椰子、榴槤、杏等。很容易引起火氣。
(4)肉類:過度食肉會使血液酸化,使體內的新陳代謝遲緩,導致上火。
(5)酒類:酒精在30%以上的酒類最易上火。
(6)中藥補品:幾乎所有補藥都容易引起火氣大。
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5,炎症與「火氣」的關係
(1)常見的上火癥狀有口乾、口腔潰瘍、眼乾澀、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煩躁易怒、心煩失眠、面部皰疹、大便乾結等。所謂火氣,就是凡因精神緊張、過度勞累、辛熱葯食等引起,以人體頭面部口、舌、牙齦、咽喉、眼、鼻等部位皮膚黏膜出現紅腫熱痛、潰瘍癥狀為主,並可伴有全身癥狀、反應的一種輕微的易反覆的疾病。
(2)「火氣」的本質是局部少量的炎症反應,炎症反應是人體防禦機制的核心環節,是完全正常的。靠著炎症反應引起的發熱和滲出,身體才能有效地排出病原體和有危害的刺激性物質。炎症反應並非全是壞事,這種反應是局部的、暫時性的,且反應輕微不需要任何治療就能自行痊癒,所以無需擔心。
(3)炎症多了,可能就導致「火氣」,還會導致其它各種慢性炎症;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與炎症也分不開。總的來說,炎症的說法來自於西醫,上火的說法來自於中醫,兩者有重疊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區域。
6,導致炎症的食物
(1)精加工米面糖
(2)人工代糖與果糖
(3)人工反式脂肪酸
(4)植物籽油(尤其是人工加工)
(5)過量酒精
(6)加工肉食
(7)過量咖啡和茶葉(咖啡可能有助於減輕大多數人的炎症;有些人在喝咖啡后可能會出現炎症加劇)
由此可見,導致炎症的食物,大多數也會導致火氣。
7,感染、炎症、損傷、火氣
(1)感染是指細菌或病毒在體內的入侵和繁殖;
(2)炎症是人體對感染的保護性反應(針對感染性炎症);
(3)急性炎症的結果是水腫,是由活組織損傷引發的反應;
(4)在受傷的情況下,炎症反應的目的是去除受損組織的成分,以使身體開始癒合;
(5)受傷或疾病可能涉及急性或短期炎症;作為癒合的第一步,身體總是以可預測的炎症反應對損傷做出反應。發紅、發熱、腫脹和疼痛與第一階段有關。發紅和發熱是由血流量增加引起的;
(6)火氣的很多癥狀(比如發紅和發熱),就是感染、炎症、損傷。
8,壓力、睡眠、焦慮、憤怒、感冒
(1)壓力會導致身體發炎,導致許多慢性健康狀況;
(2)如果您因炎症而睡眠不佳,您可能會陷入炎症和睡眠不良之間的負循環。當你睡得不好,沒有充足的快速眼動睡眠,醒來時精神煥發,你的炎症更難控制,你會感到更多的痛苦、壓力和焦慮;
(3)實驗誘導的壓力已被證明會產生炎症反應,20 這導致研究人員提出,尤其是急性壓力的經歷,例如恐慌症中的經歷,會導致焦慮中的高水平炎症;
(4)當您試圖入睡時,炎症會在晚上變得更加明顯。如果您發現由於疼痛而難以入睡,或者您整夜都在醒來,那麼值得考慮如何改善您的睡眠狀況;
(5)免疫反應在後半夜和清晨時更強。這些是炎症加劇、癥狀和死亡率最高的時期;
(6)不受控制的憤怒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增加疼痛。例如,憤怒與炎症有關,尤其是與血液中的 c 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 6 水平有關;
(7)呼吸道的流感病毒感染會在體內引發極端的炎症反應,並可能導致敗血症,這是人體對感染的危及生命的反應。流感還會使慢性疾病變得更糟;
以上講的都是炎症。其實,疲勞、壓力、緊張、失眠、感冒等等,以及高熱量與刺激性的食物,都會導致上火。從這裡可以看出,發炎(炎症)與上火(火氣),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
9,如何消除發炎(炎症)與上火(火氣)?
第一句話:少吃米面糖,省錢活得長。意思就是:精加工米面糖,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血管老化、中風、痴獃等等一系列問題。那麼,我們吃什麼主食呢?小米、薏米、燕麥、蕎麥、藜麥,以及紅薯、紫薯、山藥、百合、蓮藕、菱角、荸薺、慈姑、南瓜、胡蘿蔔、板栗。
第二句話:健康植物油,血管好光溜。意思就是:透明塑料瓶裝植物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等),含有大量人工反式脂肪酸,人工反式脂肪酸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最明確的。那麼,我們吃什麼植物油呢?橄欖油、椰子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牛油果油。
第三句話:立體排毒與健康管理,才是健康長壽的王道。
早被科學證實:每個成人的體內都有3-25公斤垃圾毒素。這正是人患病和提前衰老的主因。雖然人體自帶6大排毒器官:腸道、肝膽、淋巴、肺臟、腎臟和皮膚,但長年不當飲食仍導致功效下降。過多毒素作用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等部位,導致皮質激素增多,促成老年斑/黃褐斑生成;不能及時排出而讓代謝失衡的毒素,甚至被重吸收,從而破壞臟腑的正常工作,導致全身或局部病變(中毒),又引發多種炎症(火氣)與疾病。輕者皮膚干癢,頭暈頭痛;重者腫瘤/癌症,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當毒素深入到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會導致帕金森、老年痴獃,或引發失眠/失憶、思維遲鈍、抑鬱焦慮等精神癥狀。所以,利用腸道九大聯動軸的關聯性,科學地運用優質食療與健管方案進行立體的多方位的體內排毒,是能讓人終身受益的治本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