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的物理療法簡述
骨關節炎是目前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出現關節痛、活動困難、關節增生、關節間隙變窄、膝不穩、骨擦音、肌無力、肌攣縮等癥狀,是引起肢體功能障礙、活動受限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物理療法作為骨關節炎的重要療法之一,在臨床上對於部分骨關節炎患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且安全、經濟。
物理療法是指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物理能量防治病殘的方法。有電、光、水、磁、聲、熱、按摩、針灸、冷凍等多種形式。主要療效:(1)促使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提高細胞組織的活力,加快病理和代謝產物的吸收或排除,促使傷口癒合,消除炎症。(2)對神經系統可起抑制和興奮作用,前者能鎮靜、止痛和緩解痙攣,抑制大腦皮層中的病理興奮灶;後者有助於治療神經麻痹、知覺障礙、肌無力、肌肉萎縮等疾病。(3)提高體溫和心血管系統的調節能力,增強抵禦疾病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下面,我們將常見的物理療法介紹一下。
1、冷療
冷療是用低溫介質進行局部降溫,以達到緩解疼痛和消腫的目的。常用於骨關節炎的急性期和骨關節術后腫痛。常見的介質有冰袋、低溫噴霧和冷療儀等。
2、熱療
熱療是將各種熱源的熱傳遞到機體,以達到消炎、消腫、止痛和改善血液循環等治療目的。熱療法根據傳導介質是否有水直接接觸患者,可分為濕熱法與乾熱法;根據熱傳遞形式,可主要分為三類,即傳導熱療法、輻射熱療法以及高頻透熱療法。
3、傳導熱療法
傳導熱療法與我們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比如膏藥熱敷、蠟療、蒸汽療法、泥療、熱浴等。雖然介質不同,不過治療原理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容院或保健店裡面進行的「火療」除了滿足人們「玩火」的趣味外,並不會比一個暖水袋更有用,而且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有治療需求的患者請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4、輻射療法
輻射療法主要以紅外輻射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頻譜治療、光浴、紅外線治療等。我們常見的電烤燈、「神燈」、半導體激光治療等,均是這一原理。
5、高頻透熱療法
高頻透熱療法是介於熱療與電療之間的療法,利用熱效應與非熱效應,對患處進行深部消炎,常於用急慢性疼痛。在骨關節炎的物理治療中,波長以短波、超短波為主。
6、電療
電療主要由低、中、高頻電療法組成,主要作用是止痛、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刺激肌肉收縮和神經恢復等。常見的有經皮神經電刺激儀、中頻脊柱治療系統等,在骨關節炎中的應用不多。
7、水療
水療是物理療法與運動療法結合的一種治療手段,近年來常見於康復治療。其原理是利用水的浮力,減少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便於以步行或游泳的形式,在鍛煉肌肉(股四頭肌)以加強關節穩定性的同時,又減少關節的損耗。而且,溫水的熱效應對關節也有一定的熱療作用。日本的溫泉,芬蘭的桑拿,韓國的汗蒸,都屬於水療範疇。但中國傳統的泡腳(足療)和木桶浴,採用了藥材,就不屬於這裡了,而且足療還有按摩手法,後面還有介紹。
8、聲療法
聲療法是進來發展比較快的一種療法。利用超聲波的空化效應(對組織進行微破壞),在無創前提下對患處起到松解粘連、疏通組織、促進自身修復的作用。常見的有體外衝擊波治療儀、超聲波治療儀等,其中智能衝擊波治療儀具有治療損傷較小、安全可靠、方法簡便等優點。中國傳統的歌醫和樂療,與聲療有點類似,但畢竟是超越了物理範疇,與精神和意識相關聯,還與經絡和血脈有聯繫,是更高一籌的方法。
9、光療法
光療法是利用陽光或人工光線(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激光)防治疾病和促進機體康復的方法。日光療法已划入療養學範疇。理療學中的光療法是利用人工光輻射。紅外線和可見光被吸收后,因其光量子能量較小,使受照射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核運動速度加快,因而產生熱效應。紫外線及可見光(短波部分)照射可引起光電效應。產生光電效應的基本條件是每個光子的能量必須足以使電子從電子軌道上逸出,實驗證明,紫外線可見光線照射人體,動植物、金屬和某些化學物質時,均可產生光電效應。光化學效應所需能量較大,多由紫外線,可見光線引起。包括光合作用,光分解作用、同質異構化作用、光聚合作及光敏反應。某些物質吸收了波長較短的光能后可發生波長較長的光能。如紫外線照射某物質發出可見光的現象。其實,中國傳統的天灸,就是利用陽光進行的物理治療。
10,磁療
磁療是利用人造磁場施加於人體經絡、穴位和病變部位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在前2世紀的《神農本草經》有記載「磁石味艱,至周痹風濕,肢節腫痛不可持物」食用天然磁石以治療疾病。醫院專業磁療設備對高血壓、關節炎、頭痛、失眠、冠心病、胃腸炎、面肌痙攣,以及扭挫傷、頸椎病等均有效果。只不過對有些病為直接治療,有些病為輔助治療。現代流行的水晶床墊、水晶枕頭、水晶項鏈,以及其它很多水晶製品,據說也利用了水晶磁場的功效。
11,按摩推拿
中華推拿按摩,在亞洲各國傳播很廣,以至於日本、韓國、印度、泰國、越南等,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尤其是泰國、日本和韓國。在中國,北方習慣上叫按摩,通督按摩法就是如此,南方則多以推拿稱之,兩者只是義相同,而名不一。按摩是自古以來的一貫稱謂,源於最為常用的手法—按法和摩法,合而名之就成了按摩。按摩改稱推拿,標誌著推拿發展史上的一個巨大飛躍。放眼世界,稱按摩者多,言推拿少,好像不改換名稱,世界又會從現在倒退回舊世界。更有甚者,言推拿一詞為外來語,源於歐美的脊柱推拿法,並有不知其所以然的考證論據。而所謂的松骨,則是其它國家的發展,並非正統。
推拿的原理主要就是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來達到各個臟腑和相應的組織器官間的平衡,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修復各種身體上的損傷,以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也可以說推拿就是通過經絡穴位來調節臟腑各組織器官間的平衡,加速新陳代謝,修復各種損傷,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2,刮痧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但有些手法採用了刮痧油,就有藥材介入了。
13,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在西方古醫學中,拔罐被叫做杯吸,巴比倫的醫生日記上就出現了健康神尼努塔或阿達爾手持杯吸術器械的形象。牛角杯、玻璃杯在都曾是杯吸的主要工具,19世紀則出現了注射器與吸杯相結合的新式器具。日本、印度也有拔吸式療法的記載。
14,艾灸與針灸
其實,2,3,4,5,都屬於熱療範疇。艾灸雖然也屬於熱療之一,但畢竟採用了艾草,是具有藥物功效的。此外,精油按摩也屬於藥物+熱療的範疇。但針灸是特殊的物理治療,分為針法與灸法,因為有介入細胞組織,其中的奧秘,非普通人可以理解。針灸是在中醫學中採用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根據中醫學理論,通過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經絡中的氣的流向。其內容主要包括針法、灸法,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種治療方法。古往今來凡攻針灸者,無不在操作技術上下功夫。這些不同的方法,雖有著各自的特點,但都是通過經脈和蝓穴而起作用,從而調整機體功能來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5,醫療護具
醫療護具不同於運動護具,運動護具主要以保護人體為主要目的,而骨關節炎的醫療護具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醫療護具的原理在於以壓迫或牽拉的手段,修正下肢力線或改善髕骨運動軌跡。通俗地講,就是把患者的姿勢調整到對關節軟骨保護更有利的角度或狀態,以減輕關節的負荷,增加關節的穩定性。而且,急性期使用醫療護具可以相對限制關節活動,緩解疼痛。常見的醫療護具包括矯形器、矯形鞋墊、助行器、拐杖等。
因此,物理療法既是康復手段也是治療手段,原理相對簡單,需根據個人的病情採取適宜的物理治療方法。如果採用了藥材,以及涉及到了經絡與穴位,則是高端理療,超越了普通的物理療法。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物理療法要搭配藥物治療進行,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適合的治療措施。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某些理療過程中,出現癥狀、體征惡化現象。這種加劇反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多在理療進行中自然消退。局部加劇反應如持續1周以上,或癥狀進一步加重,則宜減少劑量,延長時間,或停止理療。全身加劇反應時應停止數日,從小劑量開始或更換其他理療方法。
針對個體的體質差異,應選擇適當的理療方法,針對治療某種病證,理療適用範圍包括各種炎症、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疾病、骨傷科疾病等。嚴重的心臟病、動脈硬化、有出血傾向、惡病質及可刺激腫瘤細胞生長的物理因素,均屬禁用範圍。
最後給讀者一個建議:請諮詢資格的物理理療師,或者健康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