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你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受傷和意外嗎?(ZT)

作者:kylelong  於 2017-6-13 10: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飲食健康|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每個有孩子的家長都想成為守護天使,保護孩子不受一點點傷害。但是,作為一個個精力旺盛、好奇心超強、又沒有危險意識的寶寶,在這個「危險」的世界里,很難不受一點傷害。墜床、磕破皮、異物梗住呼吸道、擦傷、燙燒傷、溺水等等意外傷害一關關的等著寶寶去闖。如何避免這些危險?萬一出現了意外傷害如何處理?請往下看。

本文是醫生版本,會提及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各國處理方式的差異,當然家長們也能看。明天、後天會分兩期發布家長版本,更加簡潔、明了。

目錄
一、意外傷害的危害有多大?
二、腦撞傷(墜床、跌倒)
三、溺水
四、異物梗住呼吸道
五、燙燒傷
六、誤服藥物、毒物
七、擦傷、切割傷
八、腳踝扭傷
九、骨折
十、動物咬傷
十一、鼻出血
十二、學步安全(學步車、樓梯門)
十三、出行安全(安全座椅、車內中暑、電梯安全)

一、意外傷害的危害有多大?
首先,為了增加大家的重視,給大家看下意外傷害的數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意外傷害是世界各國0 歲~14 歲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有90萬左右兒童因此死亡,占兒童死亡率的20%以上,同時也是兒童致殘的主要原因,每一名死亡兒童,就會伴有數千名兒童的殘疾。

美國有具體數據,19歲以下,因為意外傷害,需要去醫院治療的數量為830萬,即10個兒童就有1個因為意外傷害去醫院,導致死亡數量是7645人。國內關於每年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人數是7萬-20萬,意外傷害數量不明確,如果按照美國的比例算的話,我國0-18歲人口為2.5億左右,所以我國每年會有2500萬左右兒童因為意外傷害就診。

如果覺得上面數據還不嚴重的話,還有一個數據,就北京市而言,平均每天有139名孩子受到意外傷害!

二、腦撞傷(墜床、跌倒)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墜床或者跌倒的記錄,那出門都不好意思對小夥伴說自己也有過童年。嬰兒時期會墜床,幼兒時期會跌倒,只要沒有摔傷,沒有腦震蕩,沒有顱內出血,哪裡摔倒,就在哪裡哭會就得了。

如果孩子墜床、跌倒、高處墜落,怎麼辦呢?建議就地觀察5分鐘。這期間不要移動孩子,不要搖晃孩子,只要觀察孩子是否有意識改變,是否有流血、骨折。

一般如果孩子沒有損傷,那麼剛開始可能會因為害怕、疼痛、撒嬌等哭一會,但孩子意識是清晰的,之後孩子就和以往一樣,該吃吃,該玩玩。這時就不用太擔心了,可以不去醫院,在家正常護理即可。但因為有些顱內出血出現的時間較慢,所以還是應該觀察孩子48小時內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如果出現異常,比如孩子出現萎靡,激惹,說頭痛,走路不穩,口齒不清等情況,需要立即去醫院。

如果孩子有發一會兒呆,可能伴有噁心、口齒不清、頭痛等表現,提示出現了短暫的腦震蕩,即使幾分鐘后就恢復正常,也建議去醫院檢查。

如果孩子頭部撞傷后出現意識反常,例如目光獃滯、呼叫不醒、全身鬆軟,提示孩子有腦部損傷較重,需要立即撥打120。家長的急救措施包括:評估孩子意識和呼吸,如果你發現孩子呼叫不應,沒有呼吸的時候,立即給孩子進行基礎生命支持,核心也就是心肺復甦。按照30:2的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比例對孩子進行搶救,直到孩子恢復呼吸、心跳。關於怎麼進行心肺復甦,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基礎生命支持教程(2015版是最新的),裡面有詳細講如何對孩子進行心肺復甦,建議家長們都要學會。

如果發現孩子有頭部流血的話,要立即對孩子進行按壓止血,按壓住出血點就行,需要5-10分鐘。如果孩子頭部或者脖子摔在硬物上,有流血或孩子不能轉頭,考慮有頸椎損傷,除非影響心肺復甦,不要移動、搖晃孩子,避免加重頸椎損傷,可以等醫務人員到場后處理。

三、溺水
溺水是嬰兒期常見的意外傷害,可能導致孩子窒息,嚴重會導致孩子死亡。最常見的溺水發生在家裡,而不是大家認為的河裡、海里。在危險的地方,家長仔細看護孩子,反而更加安全。

為什麼家裡更容易溺水,尤其是洗澡時?因為給嬰兒洗澡時,小嬰兒活動能力差,面部浸入水后,沒人幫助的情況下,不能很好的避開。而5cm深的水,面部浸入2分鐘就能導致窒息,10分鐘大腦就會有不可逆損傷,導致後遺症、腦死亡。家長覺得孩子坐在澡盆里很安穩,水又這 么淺,能有什麼危險?出去接個快遞、接個電話,立即回來,這麼短的時間能出什麼事?可就是這麼短短的一瞬間,就這麼一點疏忽,真的會造成終生遺憾!所以家長們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定一時都不要離開孩子,去他的電話,去他的快遞!

如果真的不幸看到孩子有溺水,你該怎麼辦呢?像下面的圖片一樣,倒掛控水嗎?當然是不行的,這種做法除了損傷孩子外,一點好處都沒有。孩子溺水窒息時,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身體的自身保護作用,水不會進入肺內,多進入胃裡面了,這是你控水最多能把胃內容物控出來,這對恢復孩子呼吸、心跳沒有幫助。如果溺水時間長,水會進入肺內,長期缺氧會導致肺水腫,但這是你控水,也控不出肺里的水,還是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千萬不要進行下面的做法啦。

那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如果你發現孩子呼叫不應,沒有呼吸的時候,立即給孩子進行基礎生命支持,就是上面墜床裡面講解的。如果您學會了心肺復甦,能熟練掌握救治技巧,那麼為了更好的搶救孩子,建議先進行5次人工呼吸,之後再進行心肺復甦。

如果孩子有意識,有呼吸心跳,可以讓孩子側躺著,便於孩子嘔吐時,胃內容物的清除,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四、異物梗住呼吸道
如下圖所示,孩子有時會將本該進入食管的食物(爆米花等),誤吸到氣管內;或者將其他異物(例如小玻璃珠)吸入氣管內。食物在氣管內堵著,孩子就不能呼吸,時間久了,會導致窒息,危及生命。

孩子被異物梗住呼吸道后,孩子會出現咳嗽、吞咽困難表現;如果異物太大,完全堵死氣道后,孩子就不能咳嗽了,多會表現出典型的動作:雙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想咳嗽但是咳不出來,如下圖所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需要立即搶救,千萬不能耽擱。

如果孩子還能咳嗽,家長要鼓勵孩子咳嗽,通過咳嗽的力量將異物咳出來;如果孩子不能咳嗽了,需要家長幫忙了,這時我們推薦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方法為:

●對於1歲以上的兒童,家長跪蹲在孩子的身後,雙手環抱孩子,一手握拳,虎口貼在孩子劍突下,肚臍之上的腹部中央位置,另外一手握住該手手腕,然後突然用力收緊雙臂,使握拳的虎口向患者腹部內上方猛烈回收。該方法使用膈肌上升的力量擠壓肺及支氣管,從而將異物從氣管內衝出。如果異物沒有衝出,家長要立即放鬆手臂,然後重複該動作,直到異物被排出,如下圖所示:

●對於1歲內的嬰兒,因為孩子還不能站立的很穩,孩子又特別矮小,使用上面的方法就不適合了,我們採用下圖所示的手法。先在孩子後背肩胛骨之間用力向下衝擊性的拍5下,如果異物沒有衝出,將孩子翻過來,在心臟按壓的位置(雙乳連線之間的胸骨中央部位)按壓5次,每秒1次,按壓深度為4cm(這需要家長用力)。如果異物沒有衝出,反覆以上步驟,以上兩個動作可最多重複5次。

以上操作時,一定要保證抱好孩子,千萬別在救治的時再摔著孩子,如果一個人不行,就再找一個人幫忙護著孩子。另外,要保證孩子的頭低腳高位置,方便異物衝出。

出現異物梗阻氣道很危險,那預防就很關鍵,大家做好以下幾點就很重要:

●盡量不要在吃飯是看視頻,尤其是特別搞笑、驚嚇的。
●不要給4歲內的孩子吃果凍、爆米花、整粒花生米。
●給孩子吃帶核的水果時,把果核取出。
●一般來說1/4個葡萄大小的食物,孩子吞食起來問題不大,但孩子吃東西時,尤其是顆粒狀、硬物的時候,家長應該在旁邊看著。
●不要讓孩子在跑、跳、玩耍的時候吃東西。

五、燙燒傷
燙傷、燒傷在嬰幼兒中也比較常見,並且後果可能非常嚴重,家長們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不是只有明火才能導致孩子損傷,像裝有茶水的杯子,家裡開了好久的燈,廣場上的地燈,熱的洗澡水,長時間使用的熱水袋、暖寶寶等都可能造成孩子燙傷。另外還有一個更加隱蔽的,就是有時家長會用微波爐給孩子熱奶,這種加熱方法會導致奶受熱不均,有部分奶是溫的,但有部分非常熱。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消化道燙傷,比起皮膚燙傷要嚴重而且難治的多,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

首先咱們先看下燙燒傷的分度,如下圖所示,分別是Ⅰ,Ⅱ,Ⅲ度。Ⅰ度僅為表皮損傷,表現為皮膚紅,有灼痛感,其中曬傷也屬於Ⅰ度損傷哦。Ⅱ度損傷及真皮,表現為皮膚上有水泡,疼痛更加明顯。Ⅲ度傷及皮膚全層甚至皮下的脂肪、肌肉,表面發白或發黑(碳化了),Ⅲ度是永久性組織損傷。

那孩子出現了燙燒傷后,怎麼辦呢?我們基於美國燒傷學會和國內資料,總結后,做以下推薦:

如果孩子是Ⅰ度燙燒傷;或者是Ⅱ度燙燒傷,10歲內的孩子燙燒傷面積小於體表面積的5%,大於10歲的孩子,燙燒傷面積小於體表面積的10%;或者是Ⅲ度燙燒傷,面積小於2%,並且沒有其他問題。需要採用沖、脫、泡、蓋、送的方法進行緊急處理。

註:孩子一個手掌的面積占體表面積的1.25%,按照1%計算即可。

●沖、脫、泡:目的是降溫、止痛。使用冷水(自來水就行)對創面進行淋洗,不要使用冰塊,因為其會導致疼痛加重或低體溫甚至休克。淋洗的過程中將孩子燙燒傷部位的衣物、飾品最好能脫下,該剪的就剪,不要心疼啊。如果衣物實在是粘在皮膚上了,弄不下來就不用弄了。之後將患處泡在冷水中,直到沒有疼痛或者疼痛明顯減輕為止,沖泡時間上至少15分鐘(國內也有推薦沖泡至少30分鐘的)。

●蓋、送:等孩子不那麼痛了,盡量使用乾淨的,不掉毛的紗布鬆鬆的蓋在傷處,防止污染,並儘快送到醫院診治。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給傷處塗抹牙膏,醬油,蜂蜜,蛋清,鍋灰等任何物品,覆蓋上紗布送醫院就行啦。還有就是,傷處有水泡的時候,保持水泡的完整性對以後不留疤痕非常重要,不要把水泡刺破並把液體放出,切記!

如果孩子的燙燒傷程度或範圍超過上面的標準,建議立即送醫院或撥打120,儘快讓專業人員處理。家長的現場急救包括:將患兒撤離火源,除去燒傷處的衣物、首飾(如果黏在皮膚上了,不好弄的就不弄),評估孩子呼吸、心跳,必要時進行基礎生命支持,使用乾淨的紗布覆蓋。化學灼傷的需要立即沖洗,其他的就不建議將沖泡傷口了,因為大面積的燒燙傷沒入冷水會導致休克,這樣在家裡更難處理,可能導致孩子死亡,我們這時要保命第一。

六、誤服藥物、毒物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可能分不清楚藥品、毒物,比較容易誤食,導致藥物過量或者中毒。

如果多吃了藥片,孩子狀態挺好的,那可能問題不大,帶孩子到醫院,把藥品盒子或說明書也拿著。醫生根據孩子攝入藥品劑量決定是等孩子自己代謝掉藥物,或者進行處理。

但是如果誤服藥品過多或者吞下毒物(84消毒液,鹼液,農藥),您可能發現孩子呼吸有異味,或者流口水很多,或者噁心、嘔吐,更嚴重的導致孩子出現意識不清或譫妄、嗜睡,咽喉灼燒感,呼吸困難,抽搐等問題,那需要立即去醫院治療,並且家長需要做以下工作:

●.從孩子嘴裡把殘留的毒物摳出來,如果是液體的,不容易摳,就別摳;

●.把孩子誤食的藥品或者毒物的瓶子、說明書、殘留物收集起來,帶到醫院去;

●.如果孩子衣服上、鞋上也浸上毒物了,把衣服、鞋子脫掉,避免從皮膚再次攝入毒物,如果皮膚上有灼傷,立即使用清水沖洗,需要15分鐘;

●.不要給孩子催吐,因為如果是強酸或者強鹼性的毒物,催吐過程會再次損傷孩子的食道、咽喉,而這兩個地方的損傷非常難修復,不如就讓毒物待在胃裡。

注意:

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提前預防,要點就是把家裡的藥品、消毒劑等,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鎖好!

另外,自己給孩子喂葯的時候,一定要看好劑型和用量,不要把1ml看成1mg,不要把5滴看成5ml,這樣可能會有10-1000倍的差距。

七、擦傷、切割傷
擦傷是孩子們非常常見的外傷,意思是機械摩擦導致的表皮剝脫損傷,而真皮沒有問題。擦傷面積大時,會有滲血,但不會很多。

切割傷的意思是傷及皮膚的真皮和真皮下的肌肉、脂肪等。真皮內有血管,所以會出血。切割傷損及真皮下的時候,可看到深紅色的肌肉和黃色的脂肪。較長的切割傷,皮膚是裂開的。

遇到擦傷或者切割傷時,如果有出血,那麼使用乾淨的紗布按壓出血處5-10分鐘止血,不要按壓1-2分鐘就掀開看看是否止血了,這樣時間太短是止不住血的。等血止住后,使用肥皂水清洗傷口5分鐘,將髒東西沖洗掉。沖洗乾淨后,使用抗生素軟膏塗抹保證傷口濕潤,並且用紗布覆蓋包裹,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給孩子揭開紗布檢查傷口,如果沒有紅腫、滲出膿液,那就繼續治療,塗抗生素軟膏,紗布覆蓋。一般2-3天左右,傷口就癒合了,可以將紗布摘下了。

如果切割傷導致皮膚裂開,可以將皮膚對齊后,使用創可貼將切口固定在一起。

大家可能看到上面並沒有說使用酒精或者碘伏消毒,因為研究發現,使用酒精等消毒劑,不能起到預防感染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孩子傷口處疼痛。

還有就是有些家長認為晾著傷口能很快結疤,這樣好的快,其實這也是錯誤的。結痂不意味著傷口好了,而會阻礙傷口癒合的過程,並可能出現疤痕。

擦傷和小的切割傷在家就能處理,那什麼樣的需要去醫院呢?

●擦傷或者切割傷在家處理后,出現傷口紅腫,膿性滲出,孩子發熱的;
●切割傷太深,能看到肌肉和脂肪的,不管傷口大小都要去醫院;
●切割傷位於手指,腕部等位置,非常容易損傷神經、韌帶,影響功能的,或者位於面部,結疤后影響美觀的;
●切割傷長度大於1厘米,需要去醫院縫合或者粘住;
●不規則的撕裂傷,在家自己沖洗不幹凈,會導致污物殘留在傷口內導致污染,還非常容易留下疤痕,需要去醫院。

如果真的形成了疤痕,怎麼能讓疤痕看著沒那麼明顯呢?

目前醫療技術能讓疤痕看著不那麼明顯,不能完全恢復成損傷之前的樣子。具體方法有使用硅膠膏/凝膠,這能軟化疤痕,將疤痕變平,顏色變淡。還可以稍用點力,用手指畫圈按摩疤痕處減輕疤痕。另外,皮膚損傷后,6個月內避免陽光照射傷口能減輕疤痕程度。

八、腳踝扭傷
扭傷是因為外力導致的韌帶拉伸、撕裂,導致受損部位的疼痛、腫脹、功能受限。因為孩子們的韌帶比生長中的骨骼和軟骨更結實,所以相比成人而言,扭傷較少。孩子扭傷中最常見的是腳踝扭傷。

腳踝損傷時,孩子的踝關節會向一個方向過度的扭轉,如下圖所示。如果孩子的腳一直處於這種狀態,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不能站立起來;一碰就非常痛;腫脹非常明顯,那麼就立即去醫院。

如果孩子的腳僅僅是輕微的腫脹,能回到正常位置,腳能向各個方向轉動,雖然痛、但是孩子還能站立,那麼提示扭傷不重,在扭傷后的2-3天內,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處理:

●休息(Rest)–讓腳踝休息,不要站立負重或行走了。

●冰敷(Ice)–用薄毛巾包著冰袋冷敷腳踝,每2-3小時1次,每次15分鐘,扭傷后前48小時都要冰敷,或者不到48小時,但是腳踝腫脹已經明顯減輕了,也可以停止。冰敷可以減少組胺釋放,從而減少局部血流,能非常顯著的緩解腫脹和疼痛。

●加壓(Compression) –使用彈性繃帶纏繞腳踝,稍微用些力量,才有減輕腫脹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太近,否則會阻斷足部的血供,可以通過捏一下大腳趾,看是否回血正常以確定。 這個如果不會的話,可以取醫院,請醫生幫忙加壓包紮。

●抬高(Elevation)–保持足部抬高到心臟水平以上,可以躺著或者把腳搭在桌子上,這樣也能減少足部血流,減少腫脹。

以上這些操作的第一個字母合起來就是「RICE」,就是大米的意思,大家可以通過這個單詞進行記憶。在以上治療的同時,可以使用些鎮痛藥物,比如布洛芬。並且大家要注意的是,一旦不那麼疼或者腫了,建議儘快活動腳踝,這樣恢復的效果更好,就是在能接受到範圍內,向各個方向轉、扭腳踝,每個動作10下,每天2次即可。

九、骨折
因為孩子的骨骼柔韌,其上覆蓋的組織厚,所以孩子的骨折多不是完全骨折,而是青枝骨折,就像樹枝折了一樣,表現就是折而不斷。

出現青枝骨折后,骨骼變形不明顯,所以家長們多不能明確是否有骨折,可以通過以下辨別下:受傷處表面會腫脹;你觸摸時,孩子會痛;之前孩子有受傷病史,例如摔倒、棍棒傷等。如果滿足了以上要點,就按照骨折處理。

孩子出現骨折時,又痛又怕,家長們要保持鎮靜,以安孩子心。先不要讓孩子亂動,以免骨折部位移位。之後可以用冰敷的方法給孩子止痛。如果您學習過怎麼使用夾板的話,可以給孩子使用夾板固定,沒有夾板的話,那就用一本雜誌固定也行,例如下圖所示。如果沒有學過的話,就保持孩子骨折部位放到一個支撐物上,別讓骨折部位受力、移動,等救護車來就行了。

上圖為使用雜誌捲起,將胳膊放到雜誌內,做成簡易的夾板,之後用紗布或者繃帶纏上。

註釋:以上是簡單的夾板法,如果家裡有夾板的話,使用的時候,夾板的長度應該超過受傷部位上下關節,這樣能更好的固定受傷部位。

注意,如果骨折是完全骨折,並且骨頭已經刺出皮膚外,那千萬不要自己把骨頭按回去。可行的操作有按壓傷口處止血,用冰敷傷口周圍減輕疼痛,用乾淨紗布覆蓋傷口處,等著急救人員到場。

十、動物咬傷
我國兒童中,最常見的動物咬傷是狗,其次是貓。動物咬傷后,除了局部軟組織、肌肉損傷外,更讓人恐懼的是怕感染狂犬病,下面咱們講下。

首先給大家講講狂犬病的基礎:

●狂犬病一旦感染,如果出現臨床癥狀,死亡率幾乎100%;但如果被咬后,及時規範處理,這個病就能完全預防。

●狂犬病由哺乳動物中的肉食目動物和蝙蝠類傳播,禽類、魚類、昆蟲、蜥蠣、龜和蛇等不傳播,嚙齒類(就是各種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極少感染狂犬病,美國CDC目前也未發現此類動物導致人狂犬病的證據,但如果被這些動物咬傷后,是否進行狂犬病曝露后預防,需要當地公共衛生機構評估。被狂犬咬的豬、馬,也會感染狂犬病,人被這些動物咬后,也會感染。我國2016年《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中指出,主要導致狂犬病的動物是狗,約佔90%左右;其次為貓,佔5%左右,其他致傷動物包括馬、松鼠、豬、蝙蝠、猴和獾等。最後說下,人與人之間理論上是可以通過咬傷傳播狂犬病的,但報道罕見。

●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人後,狂犬病毒經唾液傳給病人,抓傷處也可能因為動物爪子上沾有唾液導致傳染。狂犬病動物的尿、便不會導致感染。提醒一下啊,健康動物沒有傳染性,不要鑽牛角尖哦。

●動物被狂犬病毒感染后,先處於潛伏期(數天-數月),這時是不發病的,病毒在肌肉處複製后,進入神經系統及其支配的器官組織。在潛伏期,病毒主要存在於外周肌肉或神經細胞中,在唾液中的很少,所以即使咬傷,也基本不會傳染別人。等到發病期,表現出臨床癥狀時,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就非常多了,動物一旦發病,在1-7天內死亡。

下面講些動物咬傷后的處理(因為後果嚴重,所以從重從嚴處理):

●如果孩子僅僅是被動物舔,沒有破皮,屬於Ⅰ級暴露,不會傳染狂犬病,無需擔心,給孩子清洗下就行了。但是如果已經破皮或者流血了,那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孩子被動物輕咬,有輕微的抓傷或擦傷,但沒有出血,屬於Ⅱ級暴露,家長在家可使用肥皂水(因為狂犬病毒在肥皂水中可以滅活)與有壓力的流動清水(自來水)交替沖洗,至少15分鐘;然後再用生理鹽水(沒有就用清水)沖乾淨,使用碘伏消毒,紗布搭在傷口上(不要用力按壓或綁住)送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WHO推薦,Ⅱ級暴露,如果狗貓看起來非常健康,並且該地區狂犬病發病率非常低,狗貓已經在監控中,可以延遲注射疫苗)。

●如果孩子傷口貫穿皮膚、有流血,或者已經破損的傷口被動物舔舐了,或者被蝙蝠咬了,那就屬於Ⅲ級暴露了,家長按照Ⅱ級暴露裡面的方法處理,之後送到醫院,立即注射狂犬疫苗(這個級別的,就不要等了)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注意,如果是Ⅱ、Ⅲ級暴露,儘可能的把咬傷孩子的動物抓住,便於明確這種動物是否有狂犬病,避免再咬傷別的孩子。

再注意,除了上面咱們說的不會傳播狂犬病的動物外,其他所有的動物咬傷,都要評估是否有狂犬病風險,不要覺得自己家養的狗、貓就覺得一定沒事;不要覺得老鼠傳播狂犬病非常罕見而自行決定不注射疫苗;也不要覺得沒有發現兔傳狂犬病例就掉以輕心。WHO指南提示,鼠、兔咬傷后,一般不常規使用狂犬病疫苗,野生的咬了之後,需要請醫生幫忙判斷。

目前我國推薦的狂犬病疫苗接種方法有2種:

5針法:第0、3、7、14 和28 天各接種1 劑;
4針法:第0天接種2 劑(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種1 劑),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種1劑,也叫「2-1-1」程序。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現在推薦的10日觀察法,說是可以減少疫苗注射的針數,是對的嗎?

10日觀察法的意思如下:

因為注射過狂犬疫苗的動物基本不會傳染狂犬病;潛伏期基本沒有傳染性;動物狂犬病發作后,10天內一定會死亡。所以,如果是家養的犬或貓(其他動物或者野生動物不行),並且已經注射過兩次狂犬病疫苗;被這樣的動物咬后,可以在邊注射疫苗,邊觀察動物或進行實驗室檢查,如果動物在10天後還沒有死亡,或者檢測出動物沒有感染狂犬病,就可以停止接下來的疫苗注射了,但10天內的疫苗還是要注射的。

大家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動物咬后都可以進行10日觀察法;更不是先觀察10天咬你的動物的情況,再決定是否注射疫苗,一定要先注射疫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拖延多久 2017-6-13 11:26
長知識
回復 Rmiss 2017-6-13 11:41
不錯,很有意義
回復 煙波酒徒 2017-6-14 00:43
謝謝你普及知識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6: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