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生哲理99條(42):禪是領悟人生的心靈瑜伽

作者:kylelong  於 2009-3-2 11: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哲學哲理|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3評論

關鍵詞:

「禪(Zen)」,佛教中「禪那」的簡稱,巴利語 Jhāna 的音譯,梵語是 Dhyāna。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即靜息念慮的意思,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在中國佛教,禪法被通稱的有兩種:即如來禪和祖師禪。如來禪者,如經論所說的四禪八定是,祖師禪者,經論之外,歷代祖師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禪法。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非肉身)即是「禪」。四禪八定是指四禪是色界的四種禪定;八定是色界四禪定加無色界的四無色定(四空定)。

 

人註定要用智能面對現實,用創意解決問題,用清醒的態度面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人因為容易陷入執著,所以經常生活在成見、偏見和刻板觀念之中。相對的,我們卻生活在不斷變動的現實,生活是不確定的、變動的。尤其是現代人,生活在變遷快速的社會裡,如果執著於過去的情緒、態度和觀念,就會發生適應上的困難。而禪是一種生命的智能、生活的指南、心靈生活的藝術,是一種心的訓練課程,讓每一個人更清醒、更有效能地面對人生。透過禪的訓練,心的效能就會提升。我們是歷經心識的不斷提升,才有成功的人生、喜悅的生活,從而找到生命的歸宿。心的效能決定個人的思考、情緒和回應能力。

 

禪是心的效能訓練,包括:禪心,清醒覺察的心力,禪就是內在學習;禪行,篤實力行的智能;禪燈,光明寬闊的胸襟,心燈是無形的智能,是活潑的響應能力,是能克服煩惱、使人自在的積極心志,而不是迷信者在家裡點的一盞燈;禪機,通情達理的生活,禪法中所謂的披露自己,就是用自己的真我去生活,去展現人生。這是說先放下虛妄或不合理的抱負水準,洗滌野心和成見,然後好好去成長,去實現,去過自己的豐富生活;禪喜,體驗生活的悅樂,人的心是很不穩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誘,容易在光怪陸離的社會中迷失。禪的訓練是從未調的自己出發,逐步訓練,但最後卻放下這些訓練,讓自性自然地流露,自在地生活;禪悟,領悟人生的究竟,心的訓練是禪悟的工具。但工具不是人生的目的,在完成心的效能訓練之後,必須放下它,用自性的智能生活,請注意!這是回歸到用自性般若來生活,而不是回歸到貪執五蘊或禪的訓練中過生活;禪坐,調和身心的關鍵,坐禪的目的,是要透過靜態身心訓練,學習放下種種緊張、不安、焦慮和妄會,讓身心得到清凈和安寧,最後把這種效能,用在生活之中,做到「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而發揮禪的真正效能。

 

應該如何解釋什麼是禪呢?凡是對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個題目嚴格說來是有問題的,因為禪是不能講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為了把禪的境界介紹給大家,不得已,仍然要借言語來說明。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須自己親口嘗一嘗。

 

現在的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但是,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所以,這個能解決生命問題,提高生命境界的禪學,乃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識份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能,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禪,這個神妙的東西,一旦在生活中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不受慾念牽累,到處充滿著生命力,正可以扭轉現代人類生活意志的萎靡。禪並不是棄置生活上的情趣,確切地說,它超越了這些五欲六塵,而企圖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

 

因此,禪是通過「沉思冥想」的體驗,她不是任何宗教的專利,佛教、基督教等都與「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藉此要提醒大家仔細思考的是,做這樣的功課,其動機與目的何在?或許有人一開始真是為內心因於「未知」的驅動,也或有人是因看到世界的無常、苦惱與虛空,而亟需尋求出路,更或有人直接就是要探究「永生」。但人類畢竟是軟弱的,他們常常就敗在中途上:在禪修的過程,孤單的自我,最容易掉入小小輕安的陷阱或初步的幻境里:因為這大符合人類「自以為是」的個性,同時也轉換了人在現實世界里「求不得的苦」。

 

或許有人能自我要求「時時放下、步步提升」,然而也不過是落入一個更讓人不願離開的「無止盡遊戲」中。但「禪修」卻是希望我們能更善用發揮這樣的本能,喚醒我們努力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確,「水往低處流、人住高處走」,這話對人是有相當的鼓舞作用,但人卻要謹慎不讓自己成為「好高騖遠」。有史以來,人類探索「未識的」,的確幫助人開拓高度的智能,但正如宗教所言:「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

 

佛法的《百法明門論》說人有「六大根本煩惱」,貪、瞠、痴、慢、疑、不正見;「八大隨煩惱」,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二中隨煩惱」,無慚、無愧。「十小隨煩惱」,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思想的人要依靠自我修行來出離我的深重罪惡,這會是一個十分困難的負擔,也可能會徒勞無功。

 

所以,人想要向更高的境界去參究,在人自己的領悟里是有限的。而唯一「心」能所「悟」的,是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所有的博愛。你的心要以知識為美,智能必入你心,謀略必護衛你,聰明必保守你。除了醒悟與博愛之外,我們真是再也別無所求了。

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3 個評論)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3-2 11:57
龍老師要成佛了:-)好文章!
回復 qin-sheng 2009-3-2 12:08
borninheaven: 龍老師要成佛了:-)好文章!
真是好學生,這麼難的課也聽得懂,是個可渡的好苗子。龍老師,您渡不渡他啊?
回復 kylelong 2009-3-2 12:24
borninheaven: 龍老師要成佛了:-)好文章!
謝謝閱讀。不過,我不是佛教弟子。
回復 kylelong 2009-3-2 12:24
qin-sheng: 真是好學生,這麼難的課也聽得懂,是個可渡的好苗子。龍老師,您渡不渡他啊?
你覺得難懂嗎?
回復 qin-sheng 2009-3-2 12:27
kylelong: 你覺得難懂嗎?
您看咱這五大三粗的樣子,像是聽得懂的嗎?
回復 kylelong 2009-3-2 12:29
qin-sheng: 您看咱這五大三粗的樣子,像是聽得懂的嗎?
你又換頭像了。只看懂最後一段,就可以了。
回復 qin-sheng 2009-3-2 12:44
kylelong: 你又換頭像了。只看懂最後一段,就可以了。
嘿嘿,這段短些,好幾個字都認得:人,一心,仁義,公平,正直,一切,別無所求。說得好!
回復 kylelong 2009-3-2 12:45
qin-sheng: 嘿嘿,這段短些,好幾個字都認得:人,一心,仁義,公平,正直,一切,別無所求。說得好!
不錯,你已經參禪了。努力!
回復 qin-sheng 2009-3-2 12:54
kylelong: 不錯,你已經參禪了。努力!
這就參禪了?這麼容易啊?那我可不能只讓自己明白,我還得讓別人也明白了,我這就繼續努力,開班授徒去!
回復 kylelong 2009-3-2 12:59
qin-sheng: 這就參禪了?這麼容易啊?那我可不能只讓自己明白,我還得讓別人也明白了,我這就繼續努力,開班授徒去!
心悟就行了。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3-2 13:00
qin-sheng: 真是好學生,這麼難的課也聽得懂,是個可渡的好苗子。龍老師,您渡不渡他啊?
我那是瞎掰,跟著龍老師叫好沒措!一直很佩服龍老師的文彩和修行!
回復 qin-sheng 2009-3-2 13:19
kylelong: 心悟就行了。
那俺這班還開不開了?
回復 qin-sheng 2009-3-2 13:28
borninheaven: 我那是瞎掰,跟著龍老師叫好沒措!一直很佩服龍老師的文彩和修行!
還以為你是得意門生呢,敢情和咱一樣!
回復 YRose 2009-3-2 20:54
可不可以轉貼到其它地方. 真是好文章.
回復 YRose 2009-3-2 20:57
佛法的《百法明門論》說人有「六大根本煩惱」,貪、瞠、...

我不懂這個"瞠"字, 能解釋一下嗎?  謝謝!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乘物以游心 中的物字, 我好像總是理解不透, 能順便請教一下嗎?
回復 SirCat 2009-3-2 22:47
原創?
回復 kylelong 2009-3-3 06:51
borninheaven: 我那是瞎掰,跟著龍老師叫好沒措!一直很佩服龍老師的文彩和修行!
謝謝閱讀與支持。不過,我也是學習中,難免出錯。
回復 kylelong 2009-3-3 06:53
qin-sheng: 那俺這班還開不開了?
只要你自己心悟了,當然可以傳授給別人。領悟人生,人人需要。
回復 kylelong 2009-3-3 06:54
YRose: 可不可以轉貼到其它地方. 真是好文章.
可以轉載,謝謝!
回復 kylelong 2009-3-3 07:02
YRose: 佛法的《百法明門論》說人有「六大根本煩惱」,貪、瞠、...

我不懂這個"瞠"字, 能解釋一下嗎?  謝謝!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乘物以游心 中的物字,
瞠,原意為瞪著眼睛。佛教中是「氣忿的言行舉動」的意思。「乘物以游心」中的「物」字,是指「外界俗物」、「人間纖塵」的意思。「乘物游心」出於《莊子》,「乘物」與「游心」是兩個詞,「乘物」指萬物皆平等,此為「老莊」核心思想之一,「游心」指如若能達到「乘物」境界,即可以悠然忘我、神遊物外。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0: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