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APEC峰會與中國經濟的未來

作者:kylelong  於 2014-11-7 00: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明|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6評論

關鍵詞:APEC峰會, 中國經濟


APEC峰會與中國經濟的未來

(學習筆記) 

 

2014年是APEC成立25周年。今天在北京開幕的APEC會議,也是中國時隔13年再次舉辦APEC會議。2001年上海APEC會議時,中國的GDP還不到日本的一半,但13年後,中國已超越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2001年的1.3萬億美元攀升到2013年的9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亞太地區也日益倚重中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已超過50%,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將拉動亞洲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在會議開幕之前,中國官方表態:APEC各方已經初步完成亞太自貿區路線圖,與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並不矛盾。另一方面,美方依託自己主導的TPP,極力阻擾APEC會議,阻止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與此同時,歐美一些經濟學權威和媒體,極力唱衰中國經濟,認為中國經濟只不過是類似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日本經濟泡沫。

 

先來看美國。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2014年第三季度摺合成年率擴張3.5%,結束國內經濟多年的低速增長,也擺脫了其它大型經濟體近期疲軟的影響。然而,在「重返亞太」戰略的大背景下,由於自身狀況欠佳與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使美國切實感受到挑戰和危機。從地區層面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亞太地區成為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亞太地區多樣化的合作機制和形式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的集體性崛起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構成挑戰。TPP進展緩慢,同美國追求單邊優勢是分不開的。從全球層面看,金融危機引發了關於美國實力及其全球領導地位的質疑和爭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國調整戰略,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主要目標是維護其在該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主導地位,防止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強勢崛起對其地位構成顛覆性挑戰。

 

相比之下,中國則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認為,中國提出FTAAP是為了展現一個合作的姿態。他說:「中美雙方在亞太地區推廣更好的自由貿易制度是有共識的,但客觀上雙方的計劃不一樣。我們(中國)比較重視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美國重視TPP,這樣推進地區一體化的力量就分散了。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方案,把兩個計劃合起來,就能讓地區經濟一體化更有動力。現在TPP不包括中國,RCEP不包括美國,這是有點問題的。」這句話,的確說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和平模式。

 

IMF的數據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式,在不久前的2005年,中國經濟規模還不到美國的一半。而據IMF預計,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19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20%。但是,如果通過原始數據計算,中國經濟規模仍然比美國小6.5萬億美元,分析稱,中國在2024年之前不會在原始GDP上超過美國。按實際匯率計算,美國2014GDP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為10.4萬億美元,中美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但是,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國民關注的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是獲得多少實惠,收入增加多少,最重要一點,是幸福指數有多高。也許有人會拿獨裁來說事兒,其實是很幼稚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08日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演講說:在國內生產總值以及生活的質量方面,中國與美國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看到,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領導人現在更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

 

的確,中國是經濟大國,但不是經濟強國。

 

中國政府目前雖然不是普選制,但也是一種階段性的民選,不是過去那種個人獨裁。現在中國國家政策體現更多的是一種精英之間博弈的結果。從長遠來看,比起素質參差不齊的民眾的普選,中國式的治國方式或許能為世界提供一種更加高效的制度。剛剛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宣言。從近期中國大批上層官員落馬,以及中國政府追捕中國海外貪官的行動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共黨的決心。

 

拋開政治與意識形態不談。神的價值在於他擁有無限的時間,因此他可以是萬能和不朽的。人的價值在於他擁有有限的時間,因此他必然是渺小和無奈的。當然人類所擁有的這點有限的時間也能產生一些作用,每個人的時間可以兌換成相應的財富,所有人的時間可以堆積出龐大的財富,千萬年來人類的時間則可以創造偉大文明。中華文明就是這一文明中最悠久、最持續、最燦爛的文明之一。

 

因此,財富的本質就是可支配的人類時間。中國擁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數,而且中國執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可以支配整個社會大部分的資源,從而創造出世界經濟奇迹。這種奇迹,也是過去幾千年一直延續下來的中華文明的精神體現。這是歐美資本主義經濟所不能想象的,更是某些歐美經濟學家、銀行家、預言家們,用他們幾十年點評歐美經濟的經驗而無法判斷6000年文明的中國經濟走勢的主要原因。

 

人類社會所有的雇傭關係,都是勞動時間的交易行為。有些人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眼前的環境問題、眼前社會動亂、眼前的社會治安、眼前的貪污腐敗等等,看不到長遠的經濟走勢,更看不到中華文明在當今社會發展中所佔據的核心地位與經濟推動力。正因為時間是人類唯一的財富,所以誰擁有的時間越多、可支配的別人的時間也多,誰擁有的核心價值就越高,所能創造和兌換的財富就越多,就越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和偉大的自我。

 

亞當·斯密(1723--1790年)在《國富論》一書中提到: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無形之手)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筆者認為:這裡提到的看不見的手,正是中國市場巨大潛力的一種表述,也是某些歐美經濟學家、銀行家、預言家們所無法觸摸的軟實力。

 

當今中國市場,無論是規模、速度或結構,都發展極快,瞬間調整,無法預測,加上城市市場與農村市場的差異性,本土經濟與國際接軌經濟的時間差和空間差,使得中國的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訊、醫療保健、住宅、旅遊等佔國內消費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並在國際化大趨勢下,逐漸加大了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力度。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在談到中國機遇時說: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機遇;擴大向中國出口產品的機遇;在中國的投資獲益機遇;新興消費帶來的機遇,將繼續見證中國經濟的繁榮和興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醒美國同行:一個良好的中美關係對兩國和世界都很重要,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新形勢下,中美雙方要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堅持中美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保持高層交往,共同辦好新一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加強在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切實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確保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由此看來,中國經濟的未來是無限光明的;APEC峰會的談判結果,將會是亞太各國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優勢互補、惠及百姓的公平協議。我們期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paci 2014-11-7 01:57
期待apec中有關亞投行的信息,以及如何平衡鄰里關係(日本除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4-11-7 04:25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恰恰是進一步發展經濟的阻力而非動力,資源分配失衡,貧富差距擴大,都反映出體制改革的必要,這在國內知識界幾成共識,迫於GCD的鉗制,不敢明言而已。中國的體制改革不可能照抄歐美的樣本,但是目前的體制必須改良,則是毫無疑問的。所謂「依法治國」,根本沒有觸及(或者不想觸及)到事情的要害。
回復 法道濟 2014-11-7 05:23
徐福男兒: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恰恰是進一步發展經濟的阻力而非動力,資源分配失衡,貧富差距擴大,都反
政治決定經濟,在中國是真理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4-11-7 11:09
一個印鈔票總量是經濟總量2倍以上的經濟實體,有什麼未來?每個皇帝都只想平安過日子,把問題留到下一任。未來?就是積蓄的問題總爆發。
回復 pku 2014-11-7 23:11
  
回復 mayimayi 2014-11-8 12:16
這是一篇獨立思考的好帖

時間就是財富的說法, 新鮮

也不懂

印度是人口大國, 印尼也是, 他們人多, 時間多, 還有很多窮國, 人口多,
那也是經濟大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3 1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