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童年故事(連載之七):長江邊的芝麻打糖

作者:kylelong  於 2008-11-26 05: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生活經歷|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0評論

關鍵詞:

       

長江後浪推前浪

鄉間手藝代代傳

孩童不知艱辛苦

往事如初憶打糖

 

    祖祖輩輩喝長江水長大,的確是一種幸福。

 

小時候經常去父親的另一個「家」――父親的「過繼」父母的家。父親的「過繼」父母原本沒有子女,需要有人「傳宗接代」。而且祖父母家裡,父親的兄弟姐妹10個,生活也很困難。走出去,也許可以開闢一個新天地。我稱父親的「過繼」父母為「爹爹」、「婆婆」。

 

「爹爹」「婆婆」的家在長江南岸,要坐輪船去。小時候,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去的,已經不記得了,反正記得從小就多次坐輪船,母親的娘家也是在那附近。但有一次印象特別深,就被那裡的「高山」迷住了。從小在江漢平原長大,沒見過啊。第一天就爬上了山頂,現在回憶也就幾百米高。

 

山邊時常有爆破的聲音,「婆婆」說是在炸山。「婆婆」當時在生產隊做事――錘石頭,就是用舊的板車外胎做成一個環,把大的石頭放中間,然後用鐵鎚打碎。那個「環」的作用就是以免石頭到處飛濺、傷人,據說碎石頭是用來修鐵路的。我和姐姐也試過幾下,累得要死,沒那本事長時間錘打,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因為「婆婆」不識字、不會算術。每做完一天的活,把碎石頭上交到生產隊后,「婆婆」都要自己做個記錄,家裡的木門背後用繩子吊著一個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正」字,我和姐姐就幫忙數,然後加起來。「婆婆」要按照這個數去生產隊拿「工分」。

 

我和姐姐還幫「婆婆」做另外一件事――打黃豆。不記得當時的黃豆是哪裡來的了,估計也是生產隊的。待黃豆(連同豆莢)曬乾后,「婆婆」就用一個竹子制的「傢伙」打,竹竿頭上有一個可以從內向外、垂直旋轉的竹板。先舉起來,然後用力打在黃豆莢上,由於豆莢曬乾后很脆,黃豆就容易出來。而那個可旋轉的竹板,由於在第二次用力時,可以加上旋轉時的旋轉加速離心力,就比普通木棍打起來更加省力。中國勞動人民好偉大啊!

 

無論是錘石頭,還是打黃豆,雖然省力,但我還是沒有姐姐能幹,幾下手就起泡了,而且石頭、黃豆到處飛。能夠經常下鄉「體驗」生活,玩一把在城市裡沒有見過的「稀奇古怪」,也是一大樂趣。

 

婆婆」還會划船,一隻小小的木舟,但只有一隻槳,系掛在船邊。「婆婆」帶著我和姐姐去一條與長江連通的小河裡摘篙苞,並細心告訴我們要在水草中仔細尋找,應該摘飽滿的、淡綠色的、矮一點的,那樣才是最嫩的。我看準后,輕輕用手掰斷篙苞的莖,「叭」地一聲,就落在我手裡,然後去掉外皮,放入籃子里。不久,滿船都瀰漫著篙苞淡淡的水草清香。回家后,「婆婆」用豬肉炒篙苞,那種鮮嫩的味道,就好像連同自己的舌頭都可以吃進去一樣。

 

在「爹爹」「婆婆家的時間「婆婆」每次都拿出我們最愛吃的芝麻打糖,一種用白糖、糯米、芝麻、生薑等按比例混合打制而成的糖塊。表面看上去,芝麻打糖很硬很結實,很大一塊,都是「爹爹」「婆婆」自己做的。用菜刀輕輕一碰,就裂開;放進嘴裡,很快就軟化了,又香又甜又脆。父親從小就是吃這個長大的,好幸福哦!我們每次回自己的家,就帶上很多,幾乎是全部拿光。現在市面上好像有類似的打糖,但吃過以後,感覺就是不如以前,不知道是「什麼」變了。

 

爹爹」「婆婆的家離長江邊很近,走路35分鐘就到了。每次去江邊玩,就看見「爹爹」在做木工活,其實,「爹爹」就是一個船木匠。江邊有很多正在修建的船,「爹爹」的絕活就是可以把直直的木頭「弄」成彎彎的,因為船體都是弧形的。我開始不知道是怎麼弄彎的,但有一次「爹爹」給我做了一個小凳子,而且我親眼看見他做。「爹爹」用一種彎彎的刨子(刨刀卻是直的),然後在直直的木頭上削,直到變成一個弧形的凳子。坐在上面舒服極了!這可是我上大學時才了解的人體生理曲度的原理哦。再次感嘆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啊!

 

木工活完成以後,還要用鐵釘、麻絲、石灰等多到工序固定、密封。然後,把船底部朝上,刷上桐油,讓太陽曬乾,而且桐油要刷很多次,直到有一層厚厚的桐油蓋在木頭上,才能保證不漏水。在江邊,常看見一群船工將修好的船用很長的繩子拖入江中,兩排人一起用力,並喊著整齊的號子。見那些船工個個都是赤腳,我也學著赤腳,走在江邊的沙灘上。啊呀!那個感覺就像是躺在絲綢緞面的被窩上面,有一種想立即「就地打滾」的衝動。

 

父親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長大,自然學會了木工活,現在還經常在家裡做凳子椅子什麼的。我後來也學會幾招,至少刨子、鋸子、鑿子、墨線等等的使用基本會了,也不枉木匠「後人」。

 

為了感激「爹爹」「婆婆」的熱情,我回去后特意畫了一張「長鬚鯨」的蠟筆畫,並簽上自己的「大名」,希望「爹爹」能夠做一隻很大很大的船,將來可以去捕捉大海里的「長鬚鯨」。這幅畫,現在還歸我母親保管,也是我第一次用「中國郵政」從沙市郵寄到「爹爹」「婆婆」家的。

 

「爹爹」「婆婆」的家離母親的娘家(外祖母家,當時是姨媽一家居住)也不遠,那時雖沒有公交車,走路半天就到了。一到姨媽家,表哥表姐就出來迎接我們,後來還特意去看了看父親母親念書的那個高中。姨媽回憶說,我父親在高中時吹得一管優美的笛子,母親是當地有名的歌舞尖子(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超女」)。母親和班上其他9個女生演出的「十姐妹」、「採蓮船」等歌舞,轟動全城。不過,當我們進入父母親原來的高中校園時,已經看不到往日的風采了,仍舊是平房、木屋和泥巴操場。操場的中間有一根栓有喇叭的木柱,喇叭裡面播出的是革命歌曲《社會主義好》。

 

在姨媽家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表哥一起打年糕和磨沉漿。

 

院子里有一個凹形的石頭,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然後用一根木頭使勁杵,直到全部打成一團,粘乎乎的。然後放到鍋里去蒸,後面都是姨媽做的,我就不知道了。雖然累得要死,但可以吃到自己親手打的年糕,心裡很有成就感。只是一直擔心有小蟲子飛進去,我會不會剛好吃到。

 

而磨沉漿可以坐著,石磨不大,上下2層,我可以推動,邊緣有一個「加料孔」,但我做得較多的還是「添加糯米」的活,表哥力氣大,推磨!電影里經常看見一頭毛驢拉磨,我就學著說:「馭!」、「駕!」、「駕!」表哥又氣又好笑。沉漿磨完后,先用布袋裝好,再掛在一根竹竿上,下面用臉盆接多餘的水份,幾天後就可以吃了。沉漿可以用來做很多好吃的東西,水煮的、油炸的、圓圓的、扁扁的,能吃就行。我現在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了。

 

此外,表哥還有很多「拿手好戲」,不僅會用紙折「魔鷹」(有單頭的、雙頭的和4頭的),還會用竹片做「旋轉飛葉」和「飛去來器」,當然,這些手藝最後都傳授給我了,至今不忘。

 

參加工作以後,經常去農村山區考察、採樣,也常聽到炸山的聲音。這使我回味起童年那又香又甜又脆的芝麻打糖,還想起鐵路邊那些小小的碎石,說不定其中有一塊就是我親手錘過的小石頭。十多年前,我最後一次去父親的「過繼」父母的家,那個房子早已不存在了,原址上已經修建起一個大型造船廠。而姨媽的家,也已經搬進市中心的市委大院,姨爹工作單位的住房。

 

人生的路是漫長的,在我們的記憶中往往盛著太多的往事。這往事有喜、有憂、有歡、有悲。我們應該淡忘不該記憶的往事,而記住那美好生活的時光!記住那獲得心情愉悅的快樂與成功,我們才會在人生的征途中留下輕裝的足跡。

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0 個評論)

回復 綠水潭 2008-11-26 05:35
好故事,好文筆!
回復 媽媽咪 2008-11-26 05:38
和你一起感受童年。
回復 四合院的閑人 2008-11-26 05:55
回憶是過來路的歸攏。
人們常說,當你老回憶往事時,說明自己已經老了?這有道理么?
回復 kylelong 2008-11-26 06:55
綠水潭: 好故事,好文筆!
謝謝來訪。
回復 kylelong 2008-11-26 06:56
媽媽咪: 和你一起感受童年。
謝謝來訪。
回復 kylelong 2008-11-26 06:58
四合院的閑人: 回憶是過來路的歸攏。 人們常說,當你老回憶往事時,說明自己已經老了?這有道理么?
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小溪放棄平坦,是為了回歸大海的豪邁;黃葉放棄樹榦,是為了期待春天的蔥蘢。蠟燭放棄完美的軀體,才能擁有一世光明;心情放棄凡俗的喧囂,才能擁有一片寧靜。
回復 四合院的閑人 2008-11-26 07:04
kylelong: 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小溪放棄平坦,是為了回歸大海的豪邁;黃葉放棄樹榦,是為了期待春天的蔥蘢。蠟燭放棄完美的軀體,才能擁有一世光明;心情放棄凡
說的好!不過還是想問,為什麼那麼想回憶兒時?
回復 kylelong 2008-11-26 07:10
四合院的閑人: 說的好!不過還是想問,為什麼那麼想回憶兒時?
一位故友讓我寫寫並分享,不是為了商業目的。
回復 四合院的閑人 2008-11-26 07:37
kylelong: 一位故友讓我寫寫並分享,不是為了商業目的。
明白啦!看上去你還蠻年輕呢
回復 kylelong 2008-11-26 07:44
四合院的閑人: 明白啦!看上去你還蠻年輕呢
在這個網站,以任何年代的標準來看,大家都年輕。所以要趁年輕多寫點東西。到老了,患老年痴獃或帕金森病時,還得請秘書。多麻煩。
回復 四合院的閑人 2008-11-26 08:03
kylelong: 在這個網站,以任何年代的標準來看,大家都年輕。所以要趁年輕多寫點東西。到老了,患老年痴獃或帕金森病時,還得請秘書。多麻煩。
還請啥秘書啊,請保姆都沒錢呢
回復 kylelong 2008-11-26 10:08
四合院的閑人: 還請啥秘書啊,請保姆都沒錢呢
是啊,大家都一樣。生活還是靠自己,求人不如求己。
回復 野木耳 2008-11-26 10:25
我們應該淡忘不該記憶的往事,而記住那美好生活的時光!記住那獲得心情愉悅的快樂與成功,我們才會在人生的征途中留下輕裝的足跡。------說得好
回復 Waterlily888 2008-11-26 11:01
看來你是湖北人。那個糖我沒有吃過.:(
回復 宜修 2008-11-26 12:34
野木耳: 我們應該淡忘不該記憶的往事,而記住那美好生活的時光!記住那獲得心情愉悅的快樂與成功,我們才會在人生的征途中留下輕裝的足跡。------說得好
同感!
回復 水影兒 2008-11-26 21:16
拜讀了。
回復 kylelong 2008-11-27 05:49
Waterlily888: 看來你是湖北人。那個糖我沒有吃過.:(
現在也有賣的,街上挑擔子的,打鑼賣。就是看你敢不敢吃。
回復 純子的世界 2008-11-27 11:19
野木耳: 我們應該淡忘不該記憶的往事,而記住那美好生活的時光!記住那獲得心情愉悅的快樂與成功,我們才會在人生的征途中留下輕裝的足跡。------說得好
同感!
回復 newmoon 2011-9-13 06:07
兒時的回憶是幸福含淚的微笑!
回復 kylelong 2011-9-13 12:44
newmoon: 兒時的回憶是幸福含淚的微笑!
   謝謝點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4 04: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