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博士」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能力?

作者:kylelong  於 2014-3-14 2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習探討|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博士, 能力


「博士」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能力?

 

 

培養一個博士,從社會和家庭來講,需要投入資金、計劃、導師、訓練、幫助和關心;從個人來講,必定要有能力通過入學考試、設計實驗、完成實驗、解決問題、探討疑難、團隊合作、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等等。

 

不過,剛從學校畢業的博士們,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不一定與學歷學位有明顯的正相關。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足,是很多博士們的通病。筆者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毛病。

 

如果有了這樣的共識,要培養一個優秀博士,必須在學習期間培養以下3個方面的能力:歸納、整理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知識移植和知識再生的能力;誠信可靠、敬業合作、超越自我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很多中國高校都要求具有博士學位的應聘者「具有海外經驗」,為什麼?歐美髮達國家培養博士生有3個方面的重點:1,文獻閱讀。歐美髮達國家博士培養的第一年只是要求學生閱讀文獻,再接著做文獻綜述。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樣做浪費時間,其實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的道理。也只有通過這一年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見多識廣」。2,研究方向。歐美髮達國家培養博士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和導師的具體科研項目沒有關係,即使有也是極個別人(導師的具體科研項目一般由組內的博士后或者研究人員完成)。他們一般從事導師覺得在未來若干年內這個領域具有研究前景的方向。他們並不追求馬上能夠被應用,而是追求所從事研究對象能否引領領域的發展。3,博士論文評閱。歐美髮達國家博士論文評審,主要看重研究領域的創新性。人們關注的是:這項研究是否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是否發現了特殊的研究現象,這個現象是否能夠進一步引領未來的科學研究(來源:yuhailiang的個人博客)。

 

對於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來講,大家從學校裡面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在畢業之後,就有80%的是過時過期的。學校的導師所教導和培養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讓畢業生學到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因此,一個博士,要想能夠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博士,必須要有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反省的過程,從自我認知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再加上學習期間所學到的各種理論方法和思維方法,重新定位自己、重新設計自己,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適應個人發展的需要,才能成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9: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