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安的水系

作者:kylelong  於 2014-2-21 20: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明|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西安

西安的水系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民國時期簡稱「鎬」;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及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居「中國古都」之首,也被賦予最早的東方「世界之都」。

 

 

西安擁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共13個朝代在此建都;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並與羅馬、開羅、雅典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立的世界歷史名城之一,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區位顯著,交通暢達,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自然景觀優美。

 

時間回到古長安的大唐時代。

 

 「天下風光何處好?八水三川,自古長安道。」八百年前,「長春真人」丘處機行在去往長安的陌路上,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就是長安,唐中宗李顯經歷皇圖沉浮的「八水帝王都」。

 

 

 

中國人講究風水,對城市的尤其是都城建設規劃有很嚴格的標準。《管子》雲「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所以,當年帝王們選中了八百里秦川的關中沃壤之上、臨「三川八水」之地,才有了歷經13朝承祚千年的古都西安。

 

 

古長安時期的八水繞長安,指的是西安城(長安)四周的八條河流:渭河、涇河、灃河、澇河、潏河、滈河、滻河、灞河。渭、涇是其中兩條大的河流。

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描寫漢代上林苑的美,寫道「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以後就有了「八水繞長安」的描述。「八水」均屬黃河水系。渭河匯入黃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匯入渭河。然而由於時代變遷,滻河成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為潏河的支流,潏河后又與灃河的交匯。

 

據歷史記載,當時黃河水面寬闊、波浪洶湧,黃河鯉名揚萬里,商賈帆船來來往往、穿梭如織,尤其是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各國的傑出人士無不來長安一睹當年「世界第一都市」的風采。

 

                                                 

  然而,自從朱溫拆了長安城,榮光千年不再,在許多人眼裡,西安儼然成為一座「廢都」。伴隨西安的大陰線衰落,西安的「水」也衰落了,許多河道變遷,河水乾涸。

  

 

據悉,當今西安市政府編製了一個大西安戰略,五條人工水系將穿越主城區,城市定位是「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大西安主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850平方公里,人口約800萬;2030年,大西安主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1230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

 

在西安的水系建設方面,形成「山水塬城、和諧共生」。保護西安特色的「山、水、塬、城」格局,強化大秦嶺生態屏障作用。同時,力爭使「八水繞長安」向「八水進西安、八水潤西安」演變,形成「8518」水環境體系。(「8」指涇、渭、滻、灞、灃、潏、滈、澇8條河流;「5」指將建立穿越主城區的五條人工水系;「18」指5條人工河渠沿線公園、綠地,新建擴建大型湖泊水面共18處)。形成「內九外八、一城多心」。中心城區延續「九宮」格局,憑藉公路、鐵路的便捷立體交通網,形成向八個方向展開的基本空間布局。

 

 

具體講,西安將投入600億元用於城市水系生態建設,以實現「八水潤西安」。按照西安市的規劃,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西安市將在八水繞長安的基礎上,保護、改造、提升和新建5個引水、7濕地、10河系、28湖池,將城外的水引進城內「讓原本缺水的西安『生動』起來,實現西安山、水、城靈動的新貌」。而根據該規劃方案的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佩成的調研,要實現「八水潤西安」,至少需約3億立方米水量。

 

 

現今的西安市,只剩下西安湖、漢城湖、昆明湖、未央湖、青海湖,以及蓮湖等。要實現28個湖池,的確需要花費一番人力物力財力。如果現在想要在西安看濕地、觀水鳥,那就要去「滻灞濕地公園了。

 

 

滻灞國家濕地公園是滻灞生態區乃至西安市濕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西安東北部灞河入渭口三角洲區域,屬內陸河流濕地,具有中國西北地區河口濕地的典型特徵。濕地公園水域面積2000多畝,水從灞河而來,通過取水口、沉沙池、人工濕地、種植池、退水口層層凈化后又回到灞河裡去。公園內有大面積水地,為動物繁衍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這裡是全國三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中部路線,因而此區域棲息多種野生水禽。目前已查明區域內動物50150種,有娃娃魚、錦鯉、孔雀、鴻雁,斑頭雁等,隨著季節更迭,白琵鷺、大天鵝等鳥類相繼棲住。

 

 

    可以推測:一旦「8518」水環境體系建成,一定會呈現出劉禹錫所描繪的黃河之美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病枕軛 2014-2-22 06:56
龍老師研究的不錯~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基本上全乾涸啦!
回復 kylelong 2014-2-22 08:07
病枕軛: 龍老師研究的不錯~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基本上全乾涸啦!
所以,才有這個8518工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3: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