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友辯論:中國人是否可以領先信息時代?

作者:kylelong  於 2013-10-13 23: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習探討|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4評論



所謂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通常也是指計算機時代或者數字時代。它是指在現時代,個人都有能力去自由傳遞信息,以及實時獲取信息的這種特徵,這在過去是很難或者不可能做到的;它和數字時代以及數字革命的概念有關;它是從工業化衍生的的工業化革命的這種傳統工業經濟轉變為以信息管理為主的知識經濟,亦即信息化社會。同時,信息時代具有很強的商品經濟意識和專利技術意識。

信息時代的核心,當然是兩個:計算機(computer)和國際互聯網(internet),我們稱之為CI;有人更加直接說:晶元(chip)和伺服器(server),即CS。看看網友是如何辯論的。

網友A:請問中國的自主晶元你看到過嗎?傳說中的龍蕊又是什麼?「全球老牌處理器架構企業美國美普思(MIPS)表示,中國龍芯背後的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近日獲得其MIPS32與MIPS64架構的授權,後者將藉此開發龍芯CPU,雙方簽署的不是代銷協議,而是技術許可協議。」

這與造假的那個上海教授騙項目撥款的有何區別?我把蘋果4S換成了華為,不為別的,就為那個自主研發的晶元,雖然很熱,但也為了看到點希望,其他的呢,有什麼晶元是中國的?你看到一切都是歐美大公司施捨給你的。

網友B:的確。用於網路連接的紐帶和伺服器,中國有嗎?操作系統,中國有嗎?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中國有嗎?如果這些軟硬體都沒有,中國是不是就沒有網路時代或信息時代?或者說中國的網路時代都是用自己的資源去換的,就像少女用肉體去換鈔票,年輕貌美還行,歲數大了被拋棄時你還有什麼?從邏輯上說,中國落後一個時代。你還可以辯解底子薄,中國工業發達,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問題是,你的工業能生產什麼?工業的基礎,材料合成,母雞,中國真的行嗎?這些都是需要積累的,哪個中國實驗室和大學在做這些?不都是在騙研究資金嗎?為什麼買個食品低溫加工設備都得去外國?大連那些發了財的做機床的公司,他們的技術,很多都是小日本佔領東北留下來改進的,這又說明什麼?連個軸承都加工不好的國家,好意思說自己工業發達嗎?

網友C:樓上二位,歇歇。實際上,所有的晶元,中國都有,不好意思。而且晶元本身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從最簡單的比如什麼控制門禁的單片機到高端伺服器上的各種複雜的晶元;從晶元的設計流片封裝,中國沒一樣不能做,工藝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因為世界上絕大部分晶元,都是中國生產的。

至於你所說的龍芯,像這種通用晶元,從技術本身而言,根本不是問題,難的是商用化的體系如何建設。這個體系建設很複雜,說多了你也不明白,我估計也沒那能力。簡單點說吧,最核心的就是所謂的指令集。指令集是什麼東西呢?實際上就是系統內部互相通信的語言。西方人起步早,它已經圍繞這套指令集建立了一個體系,包括晶元組、通信匯流排等等。這中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意味著一個巨大的產業。而且西方人圍繞著這個建立了一套複雜的專利體系,幾乎每個環節都有數以百計千計的專利在等著你。作為一個後來者,所謂的晶元不是造不出來,而是你如何說服市場跟著你走。這才是最關鍵的!而且,由於西方專利體系的存在,你如果兼容它,那它要收巨額的專利費;如果不兼容,那推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再打個比方,為什麼現在大家出去都說英語?因為英國人數百年的殖民統治和美國人的世界統治地位,它的語言就成了世界流行語言。要想讓全世界說漢語,你想想有多難就知道了。回到晶元和伺服器,其它的,比如操作系統什麼的,咱們中國都有。

網友D:大頂!難得你的苦口婆心。不過,你與沒腦子僅小學水準的人探討,我挺佩服你的耐心。就像北斗系統,定位市場都被美國的GPS獨佔了,北斗必須強行推廣,因為,中國國家安全的需要。如果,中國事事按所謂市場行為準則行事,那中國就永遠是奴隸。

再比如,輸送變電系統是美國制定的交流系統,愛迪生捷足先登,獨霸世界,造成巨大浪費,我們中國將它改為超高壓直流系統,知道有多費勁嗎?所謂無線通信系統、互聯網信息交換與計算系統更是如此,標準與市場都由美國控制。我們的技術不在他們之下,我們有無數創新,但這些都得慢慢來實現,通過制定我們的標準並共享市場。

就像你說的那樣,等到世界通用語言是漢語與英語並駕齊驅時,那時我們所有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閃光於世界!

網友E:支持三樓四樓。打破現有體系,需要兩個先決條件:1,技術層面的優勢;2,暴力突破的政治、經濟,乃至軍事能力。後者聽起來有點誇張,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壟斷地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買,有足夠的政治能力去騙,有足夠的軍事能力去搶。比如諾基亞,微軟擺明了就是玩你,你有什麼辦法?中國現在很多東西不去觸碰,是因為時機未到。看看日韓,幾經努力,也不過是繡花枕頭。日本人故意營造很多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高佔有率,實際上到底如何,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靠市場佔有率和刷GDP思維模式思考的國家,與所謂超級大國的智囊們相比,幾乎就是蒼蠅與鴻鵠的差別。

網友F:話雖如此,不過,信息時代來臨時,出現了很多新的可能性,而中國由於過去二百年在工業文明壓迫中做了很多痛苦的反思、無數的嘗試、左右的搖擺,加上傳統文化的基因,也許可以有一種新的融合,可以幫助中國成為信息時代的領先者。

比如,通過在淘寶網上做生意的幾十萬賣家,在阿里巴巴整個平台上做貿易的幾千萬家企業,我們能夠感覺到新的經濟模式。我們現在能夠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一種新商業文明的脈搏,能夠清清楚楚看到新商業文明的曙光。為什麼這樣講?我們今天所習慣的工業文明,實際上是建立在所謂三次工業革命基礎上,以工業經濟為基礎的一整套體系,其實不過才兩百多年的歷史,跟人類五千多年的歷史比起來,很短。

工業經濟時代商業模式最根本的特點是什麼?標準化、流水線、大規模、低成本,造成了我們現在所謂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新商業文明的曙光有一些什麼樣可能的特點?未來,至少在所謂的后工業化時代,或者建立在信息經濟基礎上的時代,它的商業模式肯定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個新的商業模式特點,我們至少能感覺到幾點:個性化營銷、訂製生產,以社會化的供應鏈管理為基礎,形成一種多品種、小批量的新商業模式。

這個,很可能就是3D列印時代的來臨!我們拭目以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RedRock9 2013-10-14 08:12
    贊龍老師好文!
回復 kylelong 2013-10-14 08:35
RedRock9:        贊龍老師好文!
周末魚塊
回復 隨意隨緣 2013-10-15 11:07
互聯網時代,還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千萬別妄自菲薄。看看阿里巴巴,看看騰訊,看看華為,誰也不能否認中國在這個領域裡面巨大的影響力。CI,並不是只有硬體才是生產力的,大家可以看到nokia和blackberry的衰落。服務和應用也有巨大的生產力。
回復 kylelong 2013-10-15 12:10
隨意隨緣: 互聯網時代,還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千萬別妄自菲薄。看看阿里巴巴,看看騰訊,看看華為,誰也不能否認中國在這個領域裡面巨大的影響力。CI,並不是只有硬 ...
支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03:22

返回頂部